通州法院召開消費者維權案件情況新聞通報會

近日,通州法院召開2018年消費者維權案件情況新聞通報會。會議由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新聞發言人張朝陽主持,民四庭副庭長晉怡、審判員於素娟、通州區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科長李海鋒、通州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投訴舉報中心主任王文歡通報了相關情況。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唐叢華作為特邀嘉賓參加通報會。來自新華社、人民法院報、法制日報、北京電視臺新聞中心、《法治進行時》、《生活這一刻》、法制晚報、北京晚報、首都政法綜治網、通州電視臺、通州時訊等11家新聞單位和媒體記者對新聞通報會進行了採訪和報道。通州法院官方微博同步進行圖文直播。截至發稿之時,已有法制晚報、北京晚報、北京晨報等多家媒體在主要版面對本次活動進行刊載,活動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2018年,我院立足副中心經濟建設實際,傾力打造包容自治、誠信法治、融通和合、繁榮經濟的“運河商事”品牌,問企業之需,念百姓之想,明資本之要,擔使命之責,通過啟動“司法巡航”計劃,延伸審判職能,實現區域法治共建共創。作為“運河商事”品牌系列活動的重要一環,本次新聞通報會關注轄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引導商家誠信守法經營,努力讓消費者在便捷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中逐步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營造轄區良好的營商法治環境。

通報會上,民四庭副庭長、“運河商事”品牌代言人晉怡法官首先通報了2016至2017年通州區人民法院受理的消費者維權案件的基本情況和態勢分析,她指出,2016-2017年,通州法院審理的消費者維權案件呈現出以下四點特徵:一是案件數量激增,索要十倍賠償案件遠多於三倍賠償案件;二是起訴理由主要是虛假誇大宣傳和標籤說明書瑕疵,大部分案件以調解、撤訴結案;三是同一主體多次訴訟情況明顯,網絡店鋪和大型商超成為主要索賠對象;四是涉訴商品主要集中在電子產品和服裝鞋帽,並有逐步向價值高的大件商品發展的趨勢。同時,晉怡法官針對近年來較為突出的“知假買假”現象進行了重點介紹,總結出職業打假案件具有“以打假之名行索賠之實”“職業打假團頻現”“索賠對象是賠償能力較強的經營者”“購買數量多、金額高、調解難度大”四大特點及形成原因。隨後,民四庭審判員於素娟通報了2016-2017年通州法院審理的三起消費者維權典型案例,具體涉及本院首例汽車消費者維權獲三倍賠償案件,以及網絡購物價格欺詐、食品違反國標添加成分等與消費者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內容。李海峰科長、王文歡主任分別對所在單位2017年開展監管執法工作、打擊違法經營行為、受理消費者投訴情況進行通報。

在隨後的記者提問環節中,晉怡法官就法院如何應對消費者維權案件數量攀升、今後審理消費者維權案件工作重點回答了記者提問。晉怡法官介紹了我院成立消費者維權專業審判團隊、貫徹調解先行原則、加大普法宣傳提升消費者法律意識等亮點措施及取得成果,並提出在今後工作中,通州法院將通過調研訴調對接機制,加強與工商、食藥局等部門的交流研討,建立消費者維權案例庫等方式,維護轄區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於素娟法官從案件處理的角度,建議消費者購買商品前應詳細瞭解商品的基本情況、妥善保管購物憑證,經營者應建立商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和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對產品基本信息如實陳述,做到誠實守信經營。最後副院長張朝陽感謝媒體、人大代表及群眾代表對消費者案件的關注。

會後,與會群眾代表紛紛表示,通州法院舉辦以消費者維權案件為主題的新聞通報會,內容豐富,數據詳盡,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所發佈的案例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是一次很好的普法宣傳教育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