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逐浪高——寫在習近平總書記「8·18」講話四周年之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洋

0和1,最簡單的兩個數字,卻在21世紀搭乘信息革命的列車,改變了雄踞歷史舞臺數百年的媒體格局。

這場前所未有的技術變革,把全世界的新聞媒體拉回同一起跑線。誰能把握大勢、搶佔先機,誰就能彎道超車、挺立潮頭。

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事業離不開偉大理論。站在媒體創新發展的歷史關口,面對機遇與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畏浮雲遮望眼,從鞏固壯大主流思想陣地高度,對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作出重要戰略部署——

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佔領信息傳播制高點”;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首次有了綱領性文件,首次成為國家行動、國家戰略。

這一年,被稱為“中國媒體融合元年”。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四年來,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中,河南主流媒體以革新求變的使命感、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建平臺、強內容、改機制,啟動了從“相加”到“相融”的“加速跑”,結合中部大省的實際情況,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原特色的媒體融合之路。

拓陣地,守疆土

——以平臺建設打造傳播矩陣,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勢引長雲闊。

四年來,全國各主流媒體均把融合發展作為重大改革的“頭號工程”全力推進。人民日報用330萬份報紙、294個新媒體發稿終端覆蓋用戶6.3億,新華社利用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雙輪驅動”打造“網上通訊社”,求是雜誌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檯等中央主要媒體均設立全媒體機構,統籌採編資源,推動報網、臺網融合發展。

河南也不例外。

走過69年歲月的河南日報,早已在鉛與火、光與電的歷練中擁抱數與網,從一張紙變為以十報兩刊三網站、“三端一報兩平臺”為主體,涵蓋紙質媒體、網絡媒體、移動媒體、戶外媒體的現代黨報集團,覆蓋用戶超過1.5億人。

作為中部地區首批“觸網”的黨報媒體集團,2015年11月18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整合旗下所有互聯網媒體單元,組建大河網絡傳媒集團,以“互聯網+傳媒”和“移動化發展”為方向,打造中原地區最具影響力、傳播力、公信力的移動互聯網信息傳播平臺、生活服務平臺和電子政務平臺。

媒體平臺是新聞生產力水平的標誌。在習近平新聞思想的指引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積極打造包括網站矩陣、客戶端矩陣、微博微信矩陣、手機報矩陣、視頻矩陣等在內的新媒體矩陣,建成河南日報客戶端、大河客戶端、河南手機報、河南政務客戶端等4個用戶過千萬的融媒平臺,“大河財立方”“豫直播”等新興媒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精銳部隊”和“民兵武裝”豐富了傳播形態和傳播樣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傳播格局。

6月26日,中國社科院發佈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8)》。書中在概括2017年以來我國新媒體發展實際情況的同時,多次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媒體融合發展為例,對報業集團完善媒體融合體系、拉長產業鏈條、發展新生資本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我省項城市通過對電視臺進行七項改革,建起了“一中心”“八平臺”的融媒體中心,大力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讓文化超市、政務信息、智慧黨建等在臺網融合中勃發,實現觀眾從“看電視”到“用電視”的飛躍,創造了縣級廣播電視臺改革的“項城模式”。

峰巖競秀,春自東來。

在省委宣傳部的積極推動下,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整合河南新聞出版廣電所屬報紙、期刊、部分廣播電視頻率頻道和網站、客戶端、IPTV等各種新媒體資源,被外界譽為河南廣電改革“第一招”;河南首家新媒體內容聚合平臺“大河號”吸引120多個縣市區宣傳網信系統相關負責人齊聚鄭州;安陽廣播電視臺歷時兩年建成“一庫一中心六系統”的融媒體中心,構建面向多屏用戶、支撐多種媒體業態技術服務平臺……

門類齊全的多維化、立體式傳播矩陣,為主流媒體在互聯網時代開闢出一片新藍海,為主流聲音佔領網絡輿論高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強內容,重創新

——以內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搶佔信息傳播制高點

這幾天,一位身穿旗袍、手拿摺扇、講著評書的女孩子在網絡上火了。改革開放40年的跌宕起伏在她的輕聲細語中娓娓道來,別有韻味。

這是河南日報新媒體部打造的《改革開放40年之“曉妍”開講》。節目將新聞與評書相結合,引發了網友的熱捧,每期閱讀量都超過10萬人次,最高超過20萬人次,成為今年河南日報爆款產品之一。

宣傳思想工作是在人的頭腦裡搞建設,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

從1994年與互聯網“全功能連接”算起,如今已達7億多的網民陪伴中國互聯網事業走過了20多年。彈指一揮間,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也在網民的推動下有了深刻改變。

一套話語難以滿足所有人,一個腔調更是難以唱遍天下。這一點,從人民日報推出“我的軍裝照”H5產品瀏覽量破10億人次、新華社製作說唱動漫《四個全面》觀看量突破1.1億人次、央視推出微視頻《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天》實現“現象級”傳播等可見一斑。

內容為王,一直是媒體人堅守的理念。當數據巨頭比我們更瞭解自己,當“在線”成為一種生存方式,打破內容生產傳統模式,提升融媒產品的質量,把握好時、度、效,推動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差異化與廣覆蓋,是媒體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

——講好故事。

2017年3月,一部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製作的微紀錄片《春光的春光》上線。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昔日的貧困戶閆春光,面對鏡頭,想給曾經在他家做客的習近平總書記捎句話:“俺家脫貧了!”這部以閆春光脫貧過程為主線的作品,將一個人、一個村、一個縣和一個省的脫貧攻堅故事濃縮在8分鐘光影中,感動了300萬人。

講好故事,是媒體人做好內容的基本理念、基本方式。4年來,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製作了《大豫米》《家》《旗》《進·城》等一批有“顏值”、有“言值”、有爆點的融媒體產品,用身邊的故事,詮釋這一偉大思想在河南的落地生根;脫貧攻堅戰中,河南廣播電視臺利用各新媒體平臺,在電視新聞中加入大量H5動畫頁面,不斷延伸拓展學習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增強新媒體產品的互動性、貼近性。

——創新形式。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9家媒體共同打造的融媒體產品“總編有約”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許昌市市長鬍五嶽、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許為鋼等紛紛做客直播間,根據兩會中與河南相關的重大主題暢所欲言。視頻統一分發至集團所有媒體,18個省轄市政府網站共同推出,點擊量均突破10萬。

形式的創新,讓重大時政內容呈現多元化和輕“悅”讀。在迎接黨的十九大報道中,河南日報新媒體部將“牢記囑託出彩中原”10篇黃鐘大呂的大型述評製作成10個融媒體產品,以海報、音頻等形式呈現,與紙媒報道共同成為“現象級”產品;站位全國看河南的“小薇”系列報道,則開創了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的全新模式,推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天天見、天天新、天天深。

——重視技術。

2017年12月,對人工智能技術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谷歌的Alp-haZero程序擊敗了全球計算機國際象棋冠軍Stockfish8程序。更重要的是,AlphaZero是運用最新的機器學習原理,從零開始自我學習國際象棋。而它準備好與Stockfish8對弈並擊敗對手,僅用了4個小時!

技術的大河奔流很多時候已經超乎媒體人的想象。可以預見,短期內,媒體的確要依附於技術的發展。《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以新技術引領媒體融合發展,驅動媒體轉型升級”。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積極投身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建設,與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合作,充分發揮先進技術在打造平臺、創新產品、服務用戶、拓展市場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實現內容與技術的深度契合和雙輪驅動。

今年全國兩會報道中,河南日報首次在報紙上使用AR技術,讀者用手機QQ掃描特定照片就能看到“活動”起來的報紙;在2017年大河財富中國論壇現場,寫稿機器人Xiaom-ingBot正式入駐大河財立方客戶端,AI寫作首次引入中原傳媒界,引起全國傳媒界的高度關注;大象融媒集團與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業務平臺網宿科技簽署協議,在雲計算和互聯網電視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開啟融媒體視聽新時代,實現內容價值的最大化。

一體化,促相融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跨行業、跨媒體融合,提速“相加”到“相融”

媒體融合,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斷,為學界、業界定音指向。

融合發展關鍵在融為一體、合而為一,不是“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也不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互相取代,而是此長彼長、共存並行的“一體化發展”,是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秉承這一思想,河南日報報業集團依託自有技術團隊建造的融媒體指揮中心已經過3次迭代升級,將一間存放紙質報紙的資料室“蝶變”為數字信息的總樞紐、新聞實踐的指揮部。

融媒體指揮中心3.0版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通過新聞線索採集、選題跟蹤、信息溝通、數據反饋等功能,實現對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的“多點採集、中央匯聚、多平臺發佈、全時段傳播”。依託該中心,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已與全省18個省轄市黨報簽署“共同行動”計劃,率先建成了上達人民日報、下連各省轄市黨報的“三級聯動”新聞生態鏈,積極推進在內容生產、傳播方式和經營模式全領域的深刻變革。這與澳大利亞主要媒體集團的“中央廚房”集體“熄火”形成鮮明對比。

科幻小說《三體》中,外星人的“降維攻擊”摧毀了地球。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生存下來的也只有“維度更高”的媒體。只有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優化、再造採編流程,才能避免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首份iPad電子報《TheDaily》因新聞品種單一而倒閉的命運。

早在2004年,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率先試水“新聞+政務”模式,主動嘗試跨界融合。歷經十餘年的探索,集團已先後與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等部門建立深度合作關係,“新聞+政務”模式如今已根深葉茂,成為媒體融合中一個重要板塊和支柱。

“近者悅,遠者來”,河南“政務雲”越聚越大,吸引著山西、新疆等地的媒體,將數字全媒體平臺項目交予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開發。

今年4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報業發展大會上,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榮獲報業融合發展創新獎,這是對集團以“互聯網+”重塑傳統報業的產業鏈,打造一條依靠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鏈的充分肯定。

從“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無論機制如何重構,流程如何再造,融合如何發展,黨性原則始終是黨報媒體集團的紅線、底線。牢記“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的要求,集團形成了“7×24小時”融媒工作機制,堅持一體管理、一體負責、一個標準、一把尺子,守陣地也拓疆土,鞏固和拓展紅色地帶、控制和轉化灰色地帶、遏制和改造黑色地帶,推動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釋放“最大正能量”,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

天時人事日相催。四年前的那個秋天,草木蔥蘢;四年後的今天,金桂飄香。

四年來,在習近平新聞思想的指引下,媒體融合開局大捷,但這是一場惠及長遠的深刻改革,是一條前無古人的艱苦道路,更是一次始於足下的嶄新創業。惟有堅持無堅不摧的意志,久久為功的定力,才能不斷地提高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讓輿論陣地更堅固、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充沛,履行好新時代媒體人的職責與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