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上线新闻板块“看看”,在商业变现的路上越跑越偏?

在商业变现的路上,ofo似乎“越走越偏”。

继取消免押金又涨价后,ofo又在其App内上线了“看看”新闻聚合模块,内设看点、图片、视频、体育、财经、社会等频道。此举意味着,ofo开始进军信息流服务,与头条等资讯类APP抢夺市场。

ofo方面表示,ofo作为现成的流量入口,从出行工具衍生出资讯平台,为ofo商业化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ofo上线新闻板块“看看”,在商业变现的路上越跑越偏?

商业化的ofo拼了

今年以来,ofo多次被曝出资金短缺。2018年5月,ofo创始人戴威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提出“victory”行动,目标是全面实现盈利。之后,ofo在商业化变现方面动作频繁。

今年5月,ofo推出了B2B车身广告业务,试图弥补租金收入的短板。该广告产品分为车身广告和APP线上广告两大板块。车身广告包括品牌定制车、后轮三角板展示位、车筐区展示位、车把三角区展示位、防水车座套展示位5种类型。

ofo上线新闻板块“看看”,在商业变现的路上越跑越偏?

据网上流传的一份ofo广告刊例显示,ofo车身广告最低价位是160元/辆/月,最高的品牌定制车是2000元/辆/月。App的广告则以开屏广告、弹窗及骑行结束页为主。ofo联合创始人于信称,ofo在武汉的车身广告业务,仅改造了200辆车,相关收入就达到了百万。

然而,北京上海两地已出台规定,共享单车不得在车身上设置商业广告,如果其他城市也选择跟进这一规定,恐对ofo的广告变现带来致命打击。从目前来看,作为ofo的一项重要变现方式,车身广告距离撑起ofo的盈利仍有一定距离。

除了车身广告、端内广告、流量变现等商业化探索,ofo还调整了计费方式。

6月中旬,多家媒体报道称,不少ofo用户发现,ofo突然涨价了,并且也没个提醒。以武汉用户为例,仅仅骑行3分钟,也要收取起步价0.5元,另加每分钟0.5元的时长费,但1小时内最高收费2元。使用时长超过4小时,全部收费10元。

ofo上线新闻板块“看看”,在商业变现的路上越跑越偏?

对此,ofo回应:“我们在测试多种计费方式,在测试的价格方案中,价格与骑行时间挂钩,相当一部分用户收费可能少于1元。”

ofo还表示,这样的计费调整可能更合理,也更有利于用户。目前公司在个别地区测试不同的计价方案,仅有0.5%的用户受到影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计价方式没有变化。

虽然ofo没有透露具体的测试城市和地区,不过有媒体报道称,ofo调价的地区包括武汉、太原、郑州、昆明、西安等城市。北京地区暂未调整。

ofo上线新闻板块“看看”,在商业变现的路上越跑越偏?

在竞争对手摩拜、哈罗单车纷纷宣布免押金的情况下,ofo却在全国20多城取消了免押金政策。

6月15日,ofo取消了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五个城市的信用免押。此前的5月31日,ofo取消了20个城市的信用免押金政策。至此,25座城市的信用免押政策全部取消。

ofo表示,这并不是意味着变向取消免押金服务,“应该是在尝试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这次调整是其中一步。”

异常扣费遭央视点名

7月1日,央视关注了共享单车行业的“异常扣费”情况,其中涉及ofo“未开锁扣费”、“报修先扣费”等问题。

对此,ofo紧急发布关于“异常扣费”问题的说明,称经自查发现,ofo在48小时(系统研判时间)内的“报修后错误扣费返还率”超过90%,但在剩余近10%的“未返还”案例中,除去虚假报修案例外,确有“正常报修扣费未获返还”的个别情况存在,比例不超过2%。不过,不少用户对此回应并不“买账”。

ofo上线新闻板块“看看”,在商业变现的路上越跑越偏?

除了扣费bug,用户吐槽单车损坏严重、无法正常骑行、甚至根本无法骑行的车辆也不在少数。

2017年4月,媒体曾报道,ofo员工称小黄车损耗率至少20%,修车师傅也感慨修不完。不过,从当前来看,这一数字有增无减。

ofo上线新闻板块“看看”,在商业变现的路上越跑越偏?

当然,存在上述问题的不仅ofo一家。据媒体报道,在北京市丰台区西六环外王佐镇瓦窑村西侧一个共享单车停放场内,停放着近10万辆各种共享单车,有黄色的、橙色的以及其他颜色。村民称,“大部分是锈的,有很多是新的,但日晒雨淋慢慢就不能骑了,真可惜。”

“看看”真的会有人看吗?

ofo“看看”主要推介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提供的原创内容。戴威对外表示了“看看”成立的初衷:源于去年以来ofo党委与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成功开展的一系列正能量传播活动。

但网友对此都不作好:

@正直的芋头:骑车的时候看资讯?病急乱投医

@KVLVVK:感觉ofo发展节奏已乱,危险了

@deeper:如果ofo真要做新产品的话,可以考虑社交,目的地离的不远的话可以联系下的

也有网友认为,这是ofo在做最后的挣扎。

不管“看看”是ofo的加持服务,还是业务转型,共享单车是归根结底是交通工具,对于通勤的上班族来说,几秒的开屏广告都显得十分多余,更别说在骑车时候刷新闻资讯了。

不过,带有鲜明红色基因的“看看”,似乎也会为ofo的未来带来新的可能。只是面对当下内容媒体的轮番轰炸下,ofo的“看看”能活多久?

ofo上线新闻板块“看看”,在商业变现的路上越跑越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