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疏草 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案,底稿我是用马克思恩格斯文库的底稿,底稿中自身带有部分注释,这是我们现在人民版没有的。我既然用了人家的底稿,也就不再删去,可以弥补我的正文中的不足。这只是我的学习笔记。鲁迅说过做梦是自由的,但是说梦就不一定自由。另外,真理本身就是伴随不自由而存在的。有些话说的不透彻,没有搔到痒处,也只能如此了。我的准备也是不足。不懂德文,是第一个致命缺点。到现在剩余价值学说史也没有啃完。西方经济学的东西也只是皮毛而已。再者,我们现在关于马克思的很多东西,资料都没有翻译,出版,更深的,也是无从说起。所以,只是我的个人的小感想而已。知道攻击这本书的“猛士”很多。也做好了发不出去的心理准备。

第一版序言[1]

卡尔·马克思

案,再来进入资本论正文之前,我们是非常有必要来阅读他的序言的。现在我们通行的资本论的序言是一共七篇,马克思写了四篇,恩格斯写了是三篇。这七篇序言,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是理解和走入资本论的钥匙。也是我们阅读他的前提。在这七篇序言中有很多杰出的,精彩的结论,他们是我们在读资本论的时候的需要时刻想到的,是基础。而我们一般学习资本论,学习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课本,都是把这些序言删去的。资本论是不能够作为删节性的著作来读的。】现在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案,直接切入主题,谈这本书,而且是与读者谈的。】。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案,读了序言就知道,资本论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不过这续篇最后发展成了主要的了。这是在叙述自己的学术历史。就是我们普通读者,也应该知道顺着这个线索再去找来看看,毕竟那也是马克思在世时不多的成熟的发表的作品。因此,只是读资本论,还是不行的。

】。初篇和续篇相隔很久,是由于多年的疾病一再中断了我的工作【案,这里交代了原因,为什么这个时候出版。注意第一版到他在世时发表的最后一版,内容还是有所调整的。这自然是对读者说话的口吻。而他的读者的定位就是工人阶级。所以我感觉口气像是跟朋友交代事情那种。】。

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中[2]【案,这是在前一自然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讲述本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既然是续篇,那么就要体现出是怎么个续法?】。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联贯和完整【案,内容完整。这是第一个正常的要求。续篇当然是为了前面的没有说完的说清楚,说完。这涉及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庞大的写作计划。他 的这个计划是数次调整,到最后,他也没有搞完。关于这个,我点到为止。但是呢,这就是告诉我们,】,叙述方式也改进了【案,这是讲文本方面的问题,语言以前的,更学术性些,而资本论则叙述的更通俗些。因为是要给广大的工人阶级看的。当然通俗也不是好理解。但是通俗多了。

】。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前书只是略略提到的许多论点,这里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相反地,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案,这是两本书的侧重点。不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个小册子,页数不多。也很好看。推荐大家看。】。关于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历史的部分,现在自然完全删去了【案,这个删节的部分是在政治经济学里面,资本论里面没有。】。但是前书的读者可以在本书第一章的注释中,找到有关这两种理论的历史的新材料【案,提醒我们读者的。本小节是从完整性,叙述方法,和侧重点大体三个角度来区别前书的。算是介绍了所谓续篇的意思。前两小节算是序言的引言的部分。下面是序言的正文。】。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案,另起话题,就是再来一层意思了。与前面不同了。从头开始讲,但是这个头却是最难的部分。这是只第一卷。其实后面两卷的开头部分都很难。特别是第二卷,貌似页数少,其实我个人看法,最难了。相比起来,第一卷反倒是最好看的。二三卷难看,这与马克思最终没有修订完有直接关系。

】。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案,直接点处第一章是最难理解的。这是本卷的难点所在。当然也是我们很多勇敢的朋友们向往所在,网上有很多学术“堂吉诃德”向这一部分的内容发起进攻。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这一部分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所在。攻倒了这块基石,那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不攻自破了。而西方庸俗经济学的基石呢?恐怕就不好找,因为太多了。想要对付打开市场,就说斯密的“自由市场”,想搞关税了,就用李斯特,靠发票子拉到内需,自然想起了凯恩斯。而需要减税的时候,就想到了供应学派。按照现在供应学派的核心观点来看,即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汉代反对桑弘羊的贤良派应该是最早的供应学派了。当然他们还是最早的自由经济主义者。】。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案,这是难点中的难点。马克思特别提出。所以我们再阅读的时候,绝不能大意,疏忽过去。】,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案,马克思在告诉读者,这里他已经尽力了。不能在通俗了。就是汉译本,从我们的语言习惯看,也是最通俗了。可是难的不是表述方式,而是问题本身。这就是无法回避了。我们只能老老实实的了。】
[注:这样做之所以更加必要,是因为甚至斐·拉萨尔著作中反对舒尔采-德里奇的部分,即他声称已经提出我对那些问题的阐述的“思想精髓”的部分[3],也包含着严重的误解。顺便说一下,斐·拉萨尔经济著作中所有一般的理论原理,如关于资本的历史性质、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等等,几乎是逐字地——甚至包括我创造的术语——从我的作品中抄去的,而且没有说明出处,这样做显然是出于宣传上的考虑【案:指出拉萨尔是抄袭的。这个人是马克思经常批判的对象。而且这个人在当时德国工人中很有影响力。更多的也不在此叙述了。】。我当然不是说他在细节上的论述和实际上的应用,这同我没有关系。]。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案,这是解释这个小部分我为什么难懂。注意,这里上来就谈了个命题:货币是商品的完成形态这是货币和商品的关系。这里自然就可以说货币就是商品,是总商品,是全部商品是所有商品,只要它进入市场交换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马克思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大量的叙述。我这里不多说了。但是,这个结论,货币是商品的完成形态,是个基本的总的看法。这就避免了我们把货币神秘化或者是抽象化,从而避免了我们认为货币似乎是软桃子,怎么捏都可以。比如我们现在的比特币。其实依然没有脱离商品——如果他最终不能和商品交换,那么,他凭什么存在呢?
】,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案,为什么难呢?恰恰是因为没有内容和简单。简单至极就成了难了。比如我们的道家的”无“,佛教的”空“,西方古典哲学的”存在”一样。这种简单和没有内容,恰恰是开端的表现。开端宗室最缺乏内容的。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面说到开端就是有缺点。如果开端是圆满的,那么就不是开端了。】。然而【案,转折,也是深入,是从历史既往的角度深入。】,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案,这是从学术史上来讲的。马克思在说自己的研究的开创性和时代性。千年未解,当然是有原因的。根本还是在客观需要上。相对于西方人重视商业,中国人对货币的态度更近乎儿戏,如果我们看看为了筹措军需物资对付匈奴,汉武帝发行皮币、白金,就知道了。】,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案,这后半句其实包含了马克思对西方,特别是近代文明,主要是经济学的成果的肯定。】。为什么会这样呢【案,通过疑问,来引申话题。思绪就是这样一直下来的。】?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
案,科学研究总是从现象开始,而现象又总是从容易考察观测的内容开始,这点成熟的身体当然比需要借助显微镜研究的细胞来得更方便。马克思这里已经将自己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和自然科学的研究等同看了。现在我们提倡的交叉学科,跨学科,本是马克思的研究的特点。

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只是死的细胞壁。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Antonie vanLeeuwenhoek, 1632~1723) 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亲自磨制透镜,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并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列文·虎克把他的观察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充分肯定,并很快成为世界知名人士。从本原开始是西方近代学术发生的一个特点,比如哲学终笛卡尔从“我”开始,而黑格尔则从“理念”开始,生物学这里研究细胞,社会科学马克思这里研究商品开始,其实我们看马克思的研究跟上述研究是有着一致性的。只不过到此,阶级性质就发生变化了。马克思的研究还是继承着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学术研究的优秀传统。

】。并且,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案,代表的是观察。这是纯自然科学,比如达尔文的研究。】,也不能用化学试剂【案,实验。其实欧文等已经搞过了,但失败了。】。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案,抽象的思维能力。这点,是我们要注意的。缺乏这个能力,那么几乎就不具有资格来攻击资本论了。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学习资本论的难点。数学思维不能算是这里的抽象能力。这还不一样的。】。而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案,马克思将细胞的比喻引入到了经济学。注意,西方传统的哲学其实应该是原子,是原子组成万物的。但是马克思没有用而是用了细胞。这是个生物学的概念这等于将社会和人的肌体放在一个水平线上。打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于传统西方学术界来说,那还是到了系统科学的阶段,他们在系统的视野下找看到了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其次,需要注意马克思的本意是告诉我们这一部分,即商品的部分在对于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意义,即通过解剖商品这个细胞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商品具有基础的钥匙的地位。这是谈着部分的重要性。你不能忽略过去,不能跳过去。再难,也得读。
】。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象是斤斤于一些琐事【案,对那些浅薄的人的批评。至于是谁,那就自己对号入座吧。】。这的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镜下的解剖所要做的那种琐事【案,马克思对自己研究的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本自然段的小结。】

因此【案,结果。再次引申。】,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不能说这本书难懂【案,其他的地方还是好懂的。既然好懂,也就不多说了。】。当然,我指的是那些想学到一些新东西、因而愿意自己思考的读者【案,马克思又加了个补充限定的条件。这句话对于我们现在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当然,我想马克思还是非常担心的。毕竟,不好懂。就是后面的也未必就容易懂。但是没有办法。这点在今天,可以说,依然没有克服。资本论依然只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去读的经典。】。

资本论疏草 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案,这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特点。】。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案,本书的内容。本书是研究什么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案,三个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后两个是并列的关系,都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上的。马克思定位为二者关系为“适应的”换言之,我们后人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也该注意这三点,而且要注意他们的关系是否适应。适应的关系就是正常的,普遍的,标准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这才可以体现出规律性。在进一步来说,其他社会,我们研究的重点其实也该是这三点,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比如当今的电商,外卖,快递,网络支付都是交换关系在发生微调,而机器人,或者是机器臂,等实在是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了。】。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案,这是当时的情况。

】。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案,是有普遍性的。这一自然段是在说本书的主要内容。】[4]

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案,这句话是从另个侧面来说的。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对抗性是个不容争辩的事实。阶级斗争这个概念其实,马克思早就说过了是资产阶级发明的,而不是马克思发明的。因为这个阶级的生产关系里面包含着对抗性,而对抗性又特别容易被人们认识到,天生具有传播矛盾敏感性。所以马克思就从对抗性切入下一个话题了。同时,注意的是马克思这里将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称之为自然规律。这是与前面关于细胞的研究一致的。在这里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是没有区分的,是一同看待的。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注意,是我们最爱的方向恰恰不是马克思所关注的,马克思并不关注这个方向。在资本论中出现的对抗性——就是对工人的压榨和剥削,都是自然带出的。是这个社会的必然的部分。所以资本主义对抗性不是马克思研究重点。这是从资本论角度来说的。至于如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那样的激烈的社会对抗性的斗争,都是后来的事情,是在实践中的事情。由于是公众传播的关系,我会在措辞和语言上更温和些。否则就得给屏蔽了。

】。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案,这才是研究的重点,规律本身。上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交换关系之间的规律。马克思重点研究的是规律。只有规律才是客观的,自然的,】,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案,趋势。这就可以预言了。在必然的规律基础上,趋势是一定要出现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才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对抗性是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所以,如果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规律,你就会将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和巴黎公社的起义等同起来。其实大不一样。离开必然性,你也看不到阶级对抗性的最终结果。历史上成千上万的被压迫者的反抗都是失败了的。所以,关注对抗性,也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为也可以导致失败。】。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案,这其实也是个大课题。有门学问讲发展经济学。但是可惜,大体不成功。拉美是最明显的了。马克思当时的观点还是局限于欧洲的。所以我们不能奢望太多。到了晚年他就研究亚细亚社会了。这说明资本主义的扩张其实也是有自己的界限的。这种所谓的先进带后进,先富帮后富的风气,也不是刮得很常久。这自然段是讲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之间的规律。】

撇开这点不说【案,又换层意思。】。在资本主义生产已经在我们那里完全确立的地方【案,应该是德国。】,例如在真正的工厂里,由于没有起抗衡作用的工厂法,情况比英国要坏得多【案,马克思要替资本主义说公道话。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公道话说的是非常多的。】。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案,这也是从德国角度说的。我们知道当时,德国还比不上英国。这个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后来是东方很多后起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难点。马克思在这里虽然说的是德国。从马克思的立场看,对于工人阶级的长远立场和利益看,资本主义的欠发展,是个更为麻烦的问题。】。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案,这就是不发达的社会的特点。】,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

案,马克思归之于为旧的生产方式。】。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案,这是东方社会的一个通病很多逃离家庭的人应该有所领悟。具体例子我就不说了。这一自然段是从反面来说的。正反面都有了。】

资本论疏草 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德国和西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社会统计,与英国相比是很贫乏的【案,更进一步,从统计数据来谈德国与英国的差距。统计数据,也是我们现在经常嘲笑的方面之一。】。然而它还是把帷幕稍稍揭开,使我们刚刚能够窥见幕内美杜莎的头【案,贫乏的统计数据也聊胜于无。】。如果我国各邦政府和议会象英国那样,定期指派委员会去调查经济状况,如果这些委员会象英国那样,有全权去揭发真相【案,他们居然还敢去调查真相,厉害。这可是大约在中国老佛爷当政的时候。】,如果为此能够找到象英国工厂视察员、编写《公共卫生》报告的英国医生、调查女工童工受剥削的情况以及居住和营养条件等等的英国调查委员那样内行、公正、坚决的人们,那末,我国的情况就会使我们大吃一惊【案,马克思对英国也充满了羡慕。】。柏修斯需要一顶隐身帽来追捕妖怪。我们却用隐身帽紧紧遮住眼睛和耳朵,以便有可能否认妖怪的存在【案,掩耳盗铃吧。马克思的这句话,今天也还是有实用性的。否认妖怪的存在。紧紧遮住眼睛和耳朵。

柏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是宙斯之子。】。

决不要在这上面欺骗自己【案,这是马克思的警告。以为数据可以创造盛世太平。】。正象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产阶级敲起了警钟一样【案,欧洲的中产阶级是指欧洲的资产阶级,马克思的用语一项十分精准,而美国独立战争是资产阶级在没有历史包袱的情况下建立的共和国,而欧洲的资本主义大多还是和封建贵族妥协之中,英国已经是最为先进了,但是他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和封建君主制妥协了。至于其他国家在当时也大体如此。只有法国好些,但是法国欠发达,小农多,而小农恰恰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这样法国的资产阶级就充满了软弱性。比如路易波拿巴的舞月十八日,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样。法国的封建主义的内容,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体现的还是非常充分的。那么一个有历史包袱的阶级的发展和没有历史包袱的阶级的发展的速度和效率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 美国独立革命,才给欧洲的中产阶级带来危机。】,十九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又给欧洲工人阶级敲起了警钟【

案,南北战争是美国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的大种植园主阶级。是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在美国全面推广实行。这就意味着美国的工人阶级的发展没有了历史的障碍,而他们的兄弟,欧洲的工人阶级则不同,他们不仅要对付资产阶级,还要对附封建主义的贵族,小农等历史垃圾。美国为什么发展的那么快?那是因为他没有历史包袱,是最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在欧洲是没有的。所以当今英国首相见了人家的王子行屈膝礼,我们还满脸的不适应,其实那是正常的,英国王子那是首相的主子。她当然得行屈膝礼。】。在英国,变革过程已经十分明显【案,这句话等于把话题又拉回来,接着前面的话题说了。就是趋势的那个话头。】。它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大陆【案,这个大陆是欧洲大陆马克思看到英国的生产方式将会推广到欧洲,这是因为他先进。】。在那里,它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而定【案,这句话非常重要。简单说,你的工资高低,你是否不用长期加班到深夜,是由整个的工人阶级的自身发展状况决定的。一个软弱的阶级,是没有理由拿高工资的。当然,拿高工资也不代表你的阶级就发展成熟。这个话题也涉及到很深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所以,现在的统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案:这是指英国的情况工人阶级的发展就是资本的发展。这其实是一码事。反过来,当工人阶级不发展,那么资本也不会发展了。卖苦力的农民工在连夜加班,工资再低,也不能给老板创造多少利润。这是肯定的。因为你 的劳动本身就没有价值。通俗句话是没有技术含量。】。因此,我在本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案,工厂和企业还不同。工厂主要是生产的空间。马克思再第一卷最主要是研究生产。到现在我们更重视的是企业,而企业的范畴比工厂大的多。工厂只是企业的一个子范畴。工厂是当今社会的基础。工厂是相对于早先的作坊生产而言的。是生产方式的问题。比如现在提到的3D打印,如果流行开来,就是对工厂制度的一个革命。因为可以不再工厂生产了。再比如我们现在有了几乎无人化的工厂,很少的人在车间里生产。这都是工厂的变革。】。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案,马克思再次高度自信地告诉读者,他是将社会社会的经济运动当作规律自然规律的。而从社会的多变性,偶然性,攻击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性,从而攻击马克思的科学性,这也是西方学者的惯用手段。列宁也曾经专门捍卫过这个话题。】,——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案:这可以说是对必然性的理解。特别是对表现在历史中的必然性的理解。这种不能跳过,从后来看他又研究卡夫丁峡谷看,应该是有所调整。但是都是再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的。在大的社会环境中,在一般意义上,马克思的这句话还是对的。这就避免了我们的盲目性。这个对于必然性的理解是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这是从后发国家角度说的。探索到了历史规律和现实中跨过那个历史阶段,还是两码事。认识和实践是有矛盾的。在当时他起码的参考就是空想社会主义那些实验。当然从现在的研究看,东西方在历史阶段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希腊和古罗马那样的奴隶制在中国是不曾存在的。而欧洲的封建制在我们国家也没有。】。

资本论疏草 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要说明一下【案,这是特别说明的。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其实这个话题在今天依然是个很热门的话题。包括下面一自然段。也是特别说明。】。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案,玫瑰色,当然是美丽的颜色。前面已经肯定了资本的进步性,按照常理就该给资本家大唱赞歌了。但是,马克思说自己是不会这样的。】。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案,这就是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宽厚之处,也是其理论彻底之处这跟我们平常的将资本家只是看到他是给人这个层面为止不同。而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更客观,视野也更开阔。但是也更网无漏鱼。只要你代表了这个生产关系,阶级关系,那么这个阶级该有的特征你一样都不会丢掉的。】。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案,这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观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中国历史发展也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结果。马克思在这里已经不是像前面那样只是说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社会运行规律是自然规律了,而是说全部的社会经发展都是自然历史规律。这就是将全部的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放到了科学的基础之上。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案,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是从他的社会关系产生的。俗话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案,这是马克思的宽厚之处。但是也是马克思的精明之处。我抓住这个关系,那么你谁都逃不掉的。我不让你个人负责,但是我会让你的所在的阶级负责。】。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案,敌人很多。既然谈到了资本家,谈到了这个资本的人格代表。那么其存在就要起作用了。】。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案,重点不多说了。马克思的这个结论,我们需要记住。这跟其他的什么风花雪月诗酒茶完全不同。这是会触动人家利益的。】。例如,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三十九个信条中的三十八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三十九分之一进行的攻击【

案,英国的例子。】。在今天,同批评传统的财产关系相比,无神论本身是一种很轻的罪【案,当年可是了不得的。】。但在这方面,进步仍然是无可怀疑的【案,虽然资产阶级很反动,但是进步依然存在。因为这是他自身存在的条件。】。以最近几星期内发表的蓝皮书[5]《关于工业和工联问题同女王陛下驻外公使馆的通讯》为例。英国女王驻外使节在那里坦率地说,在德国,在法国,一句话,在欧洲大陆的一切文明国家,现有的劳资关系的变革同英国一样明显,一样不可避免【案,这是后发国家的情况,经济规律的普遍性的结果。】。同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副总统威德先生也在公众集会上说:在奴隶制废除后,资本关系和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革会提到日程上来【案,这个看法其实很有启发性。这举了个美国的例子。马克思是非常欣赏美国的。】!这是时代的标志,不是用紫衣黑袍遮掩得了的【案,对欧洲的贵族和宗教的批判。】。这并不是说明天就会出现奇迹。但这表明,甚至在统治阶级中间也已经透露出一种模糊的感觉: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
案,这个统治阶级说的是欧洲的封建主代表们。社会正在日益的资本化。在马克思的时代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方式。注意,这类最后是将社会等同于机体。社会是有机的。在这里再次说出一条关于社会的基本看法:社会是变动的,是经常变化的。马克思的时代欧洲的封建阶级的力量还很强大。为什么在封建主义还很强大的时候研究资本主义?在这里更是似乎再说资本主义充满了蓬勃生机,仿佛是替资本主义唱赞歌。其实不难理解,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没有工人阶级的发展,二者在本质上是一码事。马克思肯定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在肯定工人阶级将在欧洲大陆广泛发展起来,从地下走到台上,再也不是一个徘徊的幽灵。】。

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三册),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四册)将探讨理论史。【案,这是在介绍后来的计划。当然没有完成。而且有变化。这就不多说了。

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案,想给马克思挑毛病,真的很难。首先你得把资本论看了,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人通读过。通读过资本论的请举手。

】。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案,这些偏见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后人如果没有马克思的胆气,最好也别研究资本论。奴颜媚骨是不适合研究资本论的。当然,也得注意方式方法。】[6]

卡尔·马克思

1867年7月25日于伦敦

本文大体可以分作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介绍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就是前两个自然段。重点是提示我们要去看那部书。这部政治经济学批判几乎是当今写货币问题的所有著作都不提的书。他的书其实面临着某种沉默的窘境。

第二个部分是讲本书的难点所在,就是商品的部分。这一部分是从万事开头难那开始到“愿意自己思考的读者”为止。

第三部分是讲本书的内容,即本书是讲什么的。这一部分是从“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开始到“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部分其实还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讲本书是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与其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第二层是研究他们的规律。本部分的第一自然段是谈研究对象,剩下的都是谈规律。波及后发国家等话题都是在规律的必然性上顺出来的。

第四部分是两个格外的注意问题,一个就是资本家个人和经济关系的关系。或者说是怎么看待资本家个人。另一个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特殊性,是触及到资本的利益的。

第五部分,就是本书的计划那一小自然段。

最后是一句结尾,可以算是第六部分。

再次说明下,这篇序言非常重要。文章不是很长,但是里面大量的观点都非常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1]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写这部著作花费了四十年的时间,从四十年代初起直到他逝世。“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是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意研究这个经济制度。”(《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9卷第5页)

1843年底,马克思在巴黎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他研究经济文献的目的,是要写一部批判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他在这方面进行的最初的研究反映在以下这些著作里:《1844年的经济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等等。在这些著作中就已经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原理、资本家的利益和雇佣工人的利益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对立、资本主义一切经济关系的对抗性和暂时性。

1848-1849年急风暴雨般的革命事件使马克思暂时中断了经济学的研究。1849年8月马克思被迫侨居伦敦,在那里他才继续进行这―研究。他深刻而全面地研究了国民经济史和各国特别是英国当时的经济,因为英国当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期,他感兴趣的有土地所有制的历史和地租理论、货币流通和价格的历史与理论、经济危机、技术史和工艺史以及农艺学和农业化学的问题。

马克思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工作的。他必须不断地同贫困作斗争,并且时常要为挣钱维持生活而搁下研究工作。由于马克思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长期过度劳累,产生了恶果——他身患重病。虽然如此,到1857年,他已经做好巨大的准备工作,这就使他能够开始进入研究工作的完成阶段——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

1857年8月至1858年6月,马克思写了约五十印张的手稿,这看来是未来《资本论》的草稿。1857年11月,马克思拟定了他的著作的计划,后来又对该计划作了详细的和重要的修改。他把这部批判各种经济范畴的著作分为六册:

(1)资本(包括一些导言性章节);(2)地产;(3)雇佣劳动;(4)国家;(5)对外贸易;(6)世界市场。预定第一册(《资本》)又分成四篇:(a)资本;(b)资本的竞争;(c)信用;(d)股份资本。第一篇《资本一般》又分为三章:(1)资本的生产过程;(2)资本的流通过程;(3)两者的统一,或资本和利润、利息。这三章后来成了全部著作分为三卷《资本论》的基础。政治经济学史和社会主义史打算成为另一部著作的对象。同时马克思决定把他写的书分册出版,第一分册“应当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著作”,它只包括第一册的第一篇,这一篇分为三章:(1)商品;(2)货币或简单流通;(3)资本。但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第一分册的最后定稿即《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没有把第三章放进去。马克思指出,正是从这一章开始了真正的战斗,他认为,在存在官方书报检查、对不合统治阶级心愿的作者进行警察迫害和各种陷害的情况下,在广大的公众尚未了解这部新的著作之前,一开始就出版这一章是不适宜的。马克思为第一分册专门写了商品一章,并且认真地改写了1857—1858年手稿中关于货币的一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于1859年出版。曾经计划在这之后很快出版第二分册,即上述构成1857—1858年手稿主要内容的资本一章。马克思在英国博物馆里重新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但是不久,由于必须在报刊上揭露路易·波拿巴雇用的密探卡·福格特的诬蔑性攻击和做其他急事,他不得不停止研究工作达整整一年半之久。只是到1861年8月,他又开始写篇幅巨大的手稿,到1863年年中才完成。手稿共二十三本,约二百印张,标题与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相同。这一手稿的绝大部分(第VI—XV本和第XVIII本)是阐述经济学说史的,构成《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在头五本以及部分地在第XIX—XXIII本中,叙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问题。马克思在这里分析了货币向资本的转化,阐述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学说,并涉及了一系列其他问题。第XIX本和第XX本,为第一卷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用了极其丰富的技术史资料,对资本主义工业中机器的使用作了十分详细的经济分析。第XXI—XXIII本阐述同《资本论》各卷(包括第二卷)有关的各种问题。第XVI本和第XVII本专门阐述第三卷的问题。因此,1861—1863年手稿多少都触及了所有四卷《资本论》的问题。

马克思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决定依照他过去分为三部分写的《资本一般》这一篇所拟定的计划来安排全书的结构。手稿的历史批判部分应构成第四个,即最后一个环节。马克思在1866年10月13日给库格曼的信中写道:“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册理论史。”马克思也放弃了过去分册出版这一著作的计划,他决定不妨先基本上完成这部著作,然后再出版。

为此,马克思继续致力于自己的著作,特别是致力于1861—1863年手稿中还没有得到充分阐述的部分。他补充研究了大量的经济文献和技术文献,其中有关于农业、关于信用和货币流通问题的文献,他研究了统计材料、各种议会文件、关于工业中的儿童劳动和英国无产阶级居住状况的官方报告等等。接着马克思用两年半的时间(从1863年8月至1865年底)完成了新的、篇幅很大的手稿,这就是三卷《资本论》理论著作的第一个详加琢磨的稿本。只是在全部著作完成(1866年1月)之后,马克思才进行付印前的最后加工。根据恩格斯的建议,他决定不一下子付印全部著作,而是首先只付印第一卷。马克思极其细致地完成了这次最后的加工,这一工作实质上是整个第一卷的一次重新修订。为了叙述的完整、充分和明确,马克思认为,必须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开头部分扼要地复述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内容中的主要问题。在目前的版本中,这些问题构成整个第一篇(《商品和货币》),而在第一版中,是在第一章(《商品和货币》)中加以叙述的。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67年9月)以后,马克思继续从事第一卷的工作,准备德文版的再版和出版外文译本。他在第二版(1872年)里作了大量的修改,就出版俄译本作了重要的指示。俄译本是1872年在彼得堡出版的,它是《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译本。马克思对1872—1875年分册出版的法译本作了相当大的加工和校订。

另一方面,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马克思继续从事其他各卷的工作,他打算迅速完成全部著作。但是他没有能做到这一点。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中的多方面的活动占去他许多时间。由于健康状况不好,他不得不越来越频繁地中断他的工作。马克思的极度的科学的认真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严格的自我批评——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就是以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力求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以前,使它们达到最完善的程度”——使他在研究这一或那一问题时不断地回头做补充的考察。而在这一创作工作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资本论》的后两卷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准备付印和出版的。第二卷于1885年出版,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这样,恩格斯就对科学共产主义的宝库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还校订了《资本论》第一卷英译本〈1887年出版、准备了《资本论》第一卷的德文第三版(1883年)和第四版(1890年〕。此外,在马克思已逝世而恩格斯尚在世的时候,曾先后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下列各种版本:三个伦敦版英文本(1888、1889和1891年)、三个纽约版英文本(1887、1889和1890年)、巴黎版法文本1:1885年〉,哥本哈根版丹麦文本01885年、马德里版西班牙文本01886年;1,都灵版意大利文本1:1886年〉,莱比锡版波兰文本(1884—1889年)、阿姆斯特丹版荷兰文本(1894年),以及许多其他的不完全的版本。

在准备《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版时(1890年),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本人的指示,对正文和脚注作了最后的校订。现在全世界都根据德文第四版再版和翻译这部著作。——第7页。

[2] 指《资本论》1867年德文第一版第一卷第一章,标题是《商品和货币》,再版时,马克思修订了自己的著作,对它的结构也作了很大的改动。他把原先的第一章和附录改为独立的三章,这三章构成第一篇。——第7页。

[3] 指斐·拉萨尔《巴师夏-舒尔采-德里奇先生,经济的尤利安,或者:资本和劳动》1864年柏林版(《Herr Bastiat-Schulze von Delitzsch, der ökonomische Julian, oder: Capital und arbeit》. Berlin, 1864)一书的第三章。——第7页。

[4] 只要换一个名字,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亊情(Mutato nomine de te fabula narratur)——引自贺雷西《讽刺诗集》第一卷第一首。——第8,296页。

[5] 蓝皮书(Blue Books)是英国议会和外交部发表的资料和外交文件的总称。蓝皮书因蓝色的封皮而得名,英国从十七世纪开始发表蓝皮书,它是研究英国经济史和外交史的主要的官方资料。——第12、542页。

[6]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Segui il tuo corso, e lascia dir le genti!)——套用了但丁《神曲》炼狱篇第五首歌中的一句话。——第13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