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黑洞吞噬的星球,都去哪裡了?

快樂視頻看


黑洞吞噬星球,白洞吸收重造!猶如太極圖中的黑白色,相輔相成!

人們不瞭解黑洞,是因為還沒有觀察到一個完整的黑洞樣子,假如黑洞像一個漏斗,我們現在只看到漏洞進水這一面而連漏洞有多長都不清楚,沒有具體的觀測圖像,假如黑洞是一個平面,那我們難道就只能觀測到紙的證明,看不到背面嗎?黑洞之所以那麼神秘,這和人類的觀測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愛因斯坦預言黑洞的同時也預言了白洞,卻至今沒被證實!有人認為類星體可能就是一個白洞,但其實它並不符合白洞的定義,而且恰恰相反,類星體的核心是一個黑洞,而且是一種大質量黑洞,它在不停的吸收各種物質,所以才變得那麼明亮,黑洞的兩端也會往外輻射大量的基本粒子,這是由於它吸引收的東西太多太快的緣故,所以類星體的性質還是和黑洞更相近,只能說它是一種結構比較特殊的黑洞。

黑洞吞噬負責回收,白洞吐出負責重生。黑洞吸到物體後將其粉碎成組成這個宇宙的最細小物質,然後再通過扭曲空間在另一個宇宙的白洞噴發出來,再由這些物質慢慢的出現星球等。同理,組成我們這個宇宙的物質就是另一個宇宙被黑洞分解的物質,宇宙就是這樣不停的創造毀滅。

不然黑洞吞噬的星球哪去了?黑洞不可能無限大。而白洞吐出能夠組合成星球和星系的物質是哪來的?因此推斷黑白洞之間必然有某種關聯和通道,太極圖中黑白兩色就是最好的詮釋,只是我們還無法理解和解開其中的奧秘!

更多優質回答,請持續關注鎂客網頭條號~


鎂客網


黑洞是個只吃不吐的宇宙“怪物”,被它吃下的星球,基本上都永遠停留在它的“肚子”裡了,它就像傳說中的怪獸饕餮一樣只吃不拉,那麼被它吃下的星球等天體都變成了什麼樣子?目前來看並不好猜測,因為科學家們對黑洞中的世界還所知甚少。


通常恆星級別的黑洞都比恆星的體積要小得多,比太陽質量大十倍的黑洞,其視界直徑頂多也只有十公里,但是星系級的黑洞卻非常巨大,比如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其質量約為太陽的431萬倍,視界直徑近5000萬公里。但無論是哪一種黑洞,它們在吞噬星球的時候都會把星球拉碎,可不要理解為碎成碎石塊,因為黑洞的引力能將原子都拉碎,甚至破碎成比夸克還小的粒子,最終聚集到黑洞中心的奇點中。

天文學家們認為,黑洞的奇點是一種密度極高,溫度極高,質量極大的事物,但這一切都還只是假說,因為我們無法驗證黑洞的奇點到底存不存在,但是如果它不存在的話,我們又無法解釋黑洞吞噬的東西到底都去哪裡了?它的主要質量都集中在哪裡?



比如,如果說黑洞裡面是虛無的,那麼它吞噬的星球去了哪裡呢?總不能變得一無所有了吧?這更難以想象,所以科學家們趨向於認為黑洞中有一個集合了絕大多數物質的奇點,它所吞噬的東西最終都會到達這裡,成為本身就極小的奇點的一部分,但是黑洞的奇點又到底有多小呢?這個問題還很不好推測。


科普大世界


經常會有人問這個問題,他們以為被黑洞吞噬的星球會跑到另外一個地方,但一定非得如此嗎?就現在來說,尚沒有一種理論能證明這種觀點,那些奇妙的白洞、另一個宇宙什麼的,都還只是猜想,根本算不上是理論。

其實黑洞也是一種天體,和我們的太陽沒有本質的區別,只不過密度大一點,逃逸速度大一點而已。想要了解黑洞吞噬的星球發生了什麼,我們可以來看看木星吞噬星球的情況。上世紀末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1994年的彗木相撞。

1994年7月,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被木星引力吸引,不可避免地朝木星撞去。整個過程從7月17日4時15分持續到22日8時12分,因潮汐力而分裂成的二十多塊碎片一個接一個地撞向木星,釋放了約二十億顆原子彈的能量。最終,被吞噬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去了哪裡?毫無疑問它成為了木星的一部分。

所以,就目前的理論來看,被黑洞吞噬的星球最後還是會成為黑洞的一部分。只不過,由於目前的理論無法準確描述黑洞的視界內部的情況,所以被黑洞吞噬的星球的物質狀態還不能確定。

無論如何,被黑洞吞噬的星球成為黑洞的一部分是目前最科學合理的結果。其他結果,例如星球從白洞完好無損地出來,或者跑到另一個宇宙,都沒有堅實的科學依據,只能博人眼球,各位要注意區別。

川陀太空

20170826


川陀太空問答


對這個問題有一個簡短的回答和一個稍加修正的回答。簡短的回答是:物質進入黑洞,就出不來了,它們沒有消失,只是你再也看不見它們了。稍加修正的回答是:進入黑洞的物質還是有可能以另一種方式出來,也就是說黑洞不是完全黑的。

先來解釋這個簡短的回答。

按照廣義相對論,黑洞是這樣一種天體:它們的質量如此之大,引力如此之強,以至於連光都無法逃脫,其他速度低於光速的物質就更出不去了。因此,在外面是無法看見黑洞的,這就是它為什麼被命名為黑洞。你只能依靠黑洞產生的間接效應來判斷某個地方有個黑洞,例如黑洞的吸積盤以及垂直於吸積盤噴射出的粒子流,或者兩個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黑洞的吸積盤

更加精細一點說,一個黑洞把空間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黑洞內部,在這裡面的物質永遠不會跑到黑洞外面去;另一部分是黑洞外部,也就是我們所在的部分。這兩部分的界限,叫做“視界”。你可以根據物理規律推測視界內部的事情,但你沒辦法直接看到。

一個星球或者任何物質,如果從視界外部進入內部,在這過程中由於巨大的引力,很可能會被撕碎。這些物質並沒有消失,只是進入視界之後你就看不見它了。你仍然可以通過它的引力效應,意識到它的存在。

再來解釋一下稍加修正的回答。

以上是根據廣義相對論對黑洞的基本描述,按照這種描述,黑洞是隻進不出,絕對的黑。但是,霍金指出,考慮到量子力學(跟廣義相對論並列的另一個基礎物理理論)的效應,黑洞就有可能發射出粒子來,這叫做“霍金輻射”。因此,黑洞不是絕對黑的!

所以,進入黑洞的物質也可能會出來。不過出來的只是質量,具體的形式可能早就變了,例如吸進去一個質子,出來一個電子。


袁嵐峰


能夠吞噬星球的黑洞,一定是恆星型黑洞或超大質量黑洞。這樣的黑洞給人的一般印象是質量很大、引力很強、只吞不吐。

黑洞是根據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天體,宇宙中的黑洞往往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在生命的末期經超新星爆發後塌縮而成。塌縮後恆星型黑洞也可以通過合併或吞噬周圍的物體變得質量更大。

黑洞之所以黑是因為其附近的引力非常強,在史瓦西半徑以內逃逸速度大於了光速,即使是光進入了黑洞也不會逃逸出來。視界以外看不到內部的情況,但是視界以外可以通過觀察吸積盤、噴流、引力效應知道黑洞的存在。

儘管視界以內就無法看到,不過根據理論,黑洞中的物質並非均勻分散在視界以內,而是集中在黑洞中間的一個叫做奇點的點上。這個奇點擁有無限大的密度、無限小的體積、無限高的時空曲率。所有被黑洞吞噬掉的物質都被擠進了這個奇點,進入黑洞之前是星球,進入的過程會被撕碎,進去之後就已完全不是構成星球的原子分子離子,也不是質子、中子。至於到底怎麼樣,誰也不能說的清清楚楚。

都知道霍金是研究黑洞的科學家,霍金計算了黑洞周圍的量子場後發現黑洞並非只吞不吐。黑洞的質量會因霍金輻射而減小,最後也有可能整個黑洞蒸發掉。

根據場論,真空並非是空無一物,會存在漲落,不斷產生也湮滅正反粒子對。如果在黑洞附近產生了一對正反粒子,反粒子被黑洞吞噬,正粒子逃離了黑洞,這樣黑洞的質量就會損失,逃離的正粒子就好像是從黑洞裡出來的。霍金通過計算發現,一對正反粒子,正粒子被吸入的概率要小於反粒子被吸入的概率。所以,整體上看黑洞的質量會不斷減小。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在誕生之初曾有大量的質量很小的迷你黑洞,而今這些黑洞已觀測不到。或許那些迷你黑洞就是因質量太小,短時間內就因霍金輻射而被蒸發掉了。而大質量的黑洞因質量太大,蒸發掉要很長很長的時間。當然,不論是大黑洞還是小黑洞,吞進去一隻蘋果,蒸發出來的肯定不會是蘋果了。


刁博



毫無疑問,被黑洞吞噬的星球將被撕裂撕碎,歸於虛無。當前的理論推測,當一個物體落入黑洞裡並趨近位於中心的奇點時,這物體會因不同部位受到增強的吸引力而被拉長,或稱麵條化,最終完全失去維度並無可挽回的消失於奇點。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這個天區範圍之內不可見。依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當一顆相當質量的垂死恆星崩潰,它將聚集成一點,這裡將成為黑洞,吞噬鄰近宇宙區域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


關於黑洞的引力奇點,目前所知的物理定律是不適用的,包括廣義相對論(其囊括的引力場內的時間膨脹引力時間延遲效應自然是失效的)。事實上,

奇點的存在常被用來作為廣義相對論失效的證明。沒人知道黑洞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但是系統地看,黑洞吸入物質、熱輻射——對應質量、事件視界面積增加、減少、最終消失。


時空通訊


施鬱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被吞噬的星球成為黑洞質量的一部分。

任何物體進入黑洞的視界之內後,都不能逃逸出去。而且受到的潮汐力(就是不同部位受到的引力之差)很大,所以被拉長撕爛。而從視界到中心的奇點之間,是空的。所以進入視界的物體,很快就進入奇點。注意奇點只是在經典範疇內的概念,實際上量子引力將消除去無窮大。

宇宙中有一些超大質量的黑洞,質量是太陽質量的幾十萬倍甚至更多。這些超大質量黑洞很容易吞噬物質,從而不斷增大自己的質量。有一種理論認為這些超大質量的黑洞來自幾十或者幾百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死亡所導致的黑洞,然後不斷吸積物質,被吞噬的物質就成為黑洞的一部分。所以黑洞不斷長大。超大質量的黑洞的質量增長多通過吸積氣體完成,這在宇宙年輕時發生比較多,多半是在宇宙十億歲的時候。


物理文化與施鬱世界線



當前的理論推測,當一個物體落入黑洞裡並趨近位於中心的奇點時,這物體會因不同部位受到增強的吸引力而被拉長,或稱麵條化,最終完全失去維度並無可挽回地消失於奇點(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引力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大的點)。





如果說,任何粒子都無法從黑洞表面逃逸出去,黑洞的質量就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又由於黑洞的事件視界表面面積是決定於它的質量,所以表面面積也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但是,倘若物體落入黑洞後、它們的熵就由此消失,如此宇宙作為一個孤立系統其中的熵就會減少,這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所以人們相信黑洞具有特定溫度下的熱輻射。即黑洞不是完全“黑”的,這種熱輻射被稱作
霍金輻射。霍金輻射能夠讓黑洞失去質量,當黑洞損失的質量比增加的質量多的時候就會造成縮小,最終消失,即黑洞蒸散。





所以說,大質量的黑洞可存活比較久一些。一般恆星死亡產生的黑洞可以存在10的66次方 年,而星系黑洞則可以存在10的90次方 年,霍金輻射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無法觀測到宇宙誕生時所產生的微黑洞,因為它們已經蒸發殆盡。


就像,人一輩子會吃很多食物,為什麼沒有變很大?因為消耗、拉出去了



我再補充下,關於黑洞的引力奇點,目前所知的物理定律是不適用的,包括廣義相對論(其囊括的引力場內的時間膨脹引力時間延遲
效應自然是失效的)。事實上,奇點的存在常被用來作為廣義相對論失效的證明。沒人知道黑洞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但是系統地看,黑洞吸入物質、熱輻射——對應質量、事件視界面積增加、減少,最終消失。



外界觀測者在安全的距離外,對物體落入黑洞這件事的觀測則會完全不同。根據相對論(這時候它可以有效了 = = ),外界觀測者會看到物體隨著趨近於黑洞而變得越來越慢,最終在事件視界完全停止,而從來沒有真正落入黑洞。


Voyager1v


之前有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從黑洞的形成過程來看,它也沒什麼特殊的,本質上它也是一種天體,所以從這點來講,被黑洞吞噬的星球(不僅是星球,包括任何物體)應該成為黑洞的一部分,就像被地球引力捕獲的隕石那樣!

但是,黑洞的特殊性就在於它並非一般的天體,由於它巨大的質量和引力,形成了一個叫做“事件視界”的界限,一旦越過事件視界,任何事物都休想逃脫,哪怕是光也不能!

而且,事件視界裡面的存在狀態已經不能用我們世界的物理法則去理解和解釋!

但我們可以用現有理論做一下思想實驗,由於黑洞引力超強,能把時空結構拉伸到極致,甚至撕裂時空結構,這就意味著,黑洞可以在時空結構上創造一個“蟲洞”結構,星球通過蟲洞到達時空結構的另一斷,所謂的“平行空間”或者“平行宇宙”!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通過黑洞可以進入高維度時空,就像《星際穿越》中表現的那樣進入五維度時空,黑洞還可以把時空結構扭曲到極致!

不過對於我們來說,不管是哪種結果,物體一旦越過事件視界之後都與我們無關了,因為他們將不會傳遞任何信息,而且理論上也再也出不來了。我們只會看到物體永遠地停留在事件視界,因為黑洞強大的引力讓任何物體到達事件視界時的時間戛然而止,所以我們會看到物體永遠地靜止在那一刻!


宇宙探索


前段時間在和復旦大學的蘇古一教授交流暗物質特性的時候有談過黑洞的問題,為了方便大家的瞭解,下面就用一些通俗的語言來描述出來給大家看

黑洞,我們知道的就是當一個恆星生命走到了盡頭徹底死亡的時候,中心極其強大的引力便會將其表層的物質往內吸扯壓縮,就像有一隻大手在外面將其往內擠壓,會變得越來越小,最終成為白矮星與中子星。



這個時候的恆星的引力場是非常恐怖的,它會將一切靠近的物體給壓扁。當恆星縮小到極致的時候,它的形態將會發生變化,形成黑洞

黑洞是什麼呢?它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引力體,所有靠近它的東西都會被它吞噬入內,被壓扁成一個面,再拉成一條線,最後變成一個點,最終在物質層面上消失,有人說被黑洞吞噬的星球會在被壓縮後變成太空塵埃,從而形成星雲



但是蘇教授和我一樣,保持著懷疑的態度,有著不一樣的看法。也不要說我們偽科學,科學的發展,哪一個不是從不成熟發展到成熟,並在過程中推翻以前的定論,讓以往所堅持的真理成為謬論,讓以往認為是謬論的奇思妙想成為的真理

所以做我們這個事業的人,常常都要保有一顆懷疑的心,要去質疑現在我們所認為是真理的科學,只有這樣你才能發現得到新的東西,要不然照本宣科的照著教科書的說法,那文明早該固步自封了

蘇教授的想法是,黑洞所吞噬的星球最終都會轉換成為暗物質以及大量的暗能量,我們可以觀察到的宇宙其實只佔宇宙物質的5%而已,其它大量的都是由暗物質與暗能量所構成

暗物質與暗能量人類暫時無法觀測得到,前段時間有個實驗室曾公開發表稱觀測出了暗物質,但是又沒有十足肯定的數據支持,所以我們很多人是不相信的


暗物質充斥在宇宙之中,分佈在我們看不到的周圍,它能穿透一切現有的物質,卻又與正常物質相互生存不發生任何的衝突

蘇教授認為,要想完成暗物質與現實物質的轉換,得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力場支持才能完成這樣的轉換,黑洞就是這樣的一個強大到極致的力場,它能將一切現實物質湮滅的力就是這樣的一個前題

蘇教授提出,宇宙其實是一個大循環的系統,分為正反兩個面,就如同陰陽


正面就是我們現今的世界,反面是由暗物質形成的,與我們同處在一片時空內,卻又互不觸碰不到

宇宙開始時是一片混沌虛無,那時候的宇宙是暗物質最充盈的時期,當暗物質強盛到了極致的時候它便會產生強大的力場,形成物質的轉化,它的爆炸會在一個點上產生

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宇宙起源大爆炸,爆炸過後就是正宇宙的形成,宇宙的爆炸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爆炸便產生多少億光年範圍的星空,這場規模宏大,意義非凡的爆炸其實只形成了一個極微小的點而已

這個點彷彿一個漏斗的孔,聯通著正反宇宙,宇宙的膨脹擴大正是因為大量的暗物質轉換成了正物質,正宇宙的形成擴大意味著暗宇宙的縮小以及暗物質的消失,當正宇宙膨脹到了極致,暗宇宙不復存在的時候,那正反就又轉換了過來,正宇宙上面會出現極其多的黑洞將正宇宙上的物質給吞噬貽盡,造成正宇宙的坍塌消亡


黑洞就是暗宇宙的漏斗,將正物質轉換成了暗物質為暗宇宙提供能量,那為什麼宇宙還沒膨脹完就出現黑洞了呢?這其實只是宇宙自身簡單的代謝,當膨脹過於龐大的時候,偶爾的幾個黑洞出現,反而顯得非常的微不足道,就如同我們人體上死了幾個細胞一樣的道理,正因為這樣的正反循環往復,才構成了我們現在的宇宙

其道理,正如我們道家裡面的陰陽一般,同為兩個完全相反的極致,卻又息息相關,相互轉化相互依存

這也是我喜歡道家的原因,我所看重追求的道不是什麼怪力亂神修仙長生的逍遙,而是這道家理論裡面所蘊含的宇宙真理。

道德經,每一文每一言都暗合天地萬物的生長規律,所以我認為道家的道指的是天地的規律、宇宙的真理

上面就是蘇教授的看法,而我卻有另外一個觀點,蘇教授說的黑洞是漏斗的看法也正是我所想說的

我所認為的黑洞其實是人為製造的,我前面有一篇文章寫過,太陽的形成實際是由高維度的生命所製造出來的,以此來提供在我們這個維度所需的能量

那將觀點反過來就是,高維度生命製造黑洞的原因就是為了從我們這個維度獲取他們所需的能量

其能量的獲取首先是將一顆恆星自身的能量全部吸取完,而後從物質層面上將其全部吞噬,在獲得了恆星能量的時候留下部分能量以製造更大的黑洞,將附近靠近的星體吞噬

這種吞噬是粒子層面上面的吞噬,黑洞一旦產生,在其周圍將一顆粒子都不復存在

實際的操作方法其實很簡單,以高維度生命的科技這其實就是按按鍵紐的問題,其簡單程度就猶如我們玩一個遊戲的時候

只要有那個程序存在,你想操控遊戲裡面的人物做什麼都可以,甚至於毀滅裡面的世界

這就是維度之間的差距,我們與遊戲的的區別就是三維對二維的絕對控制,彷彿上帝,坐觀其生死,被操控者本身卻不知道操控者的存在,高維度與我們三維的差距絕對比我們跟遊戲的差別還要大


好了,言已至此,清茶可代酒,不需二鍋頭,只要一壺四月春的龍井,我還能繼續侃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