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浏览器,又一个“汉芯”?

8月16日,多家媒体披露,宣称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浏览器,在操作界面与谷歌的Chrome浏览器高度相似,且在解压红芯浏览器exe文件后出现Chrome安装包,由此红芯浏览器陷入套壳Chrome的质疑。对此,红芯方面回应,红芯浏览器确实是基于开源的Chrome架构,但有其他方面创新。尽管如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基于谷歌浏览器二次开发的红芯浏览器与自主研发的宣传相去甚远。

红芯浏览器,又一个“汉芯”?

这不仅让我想起中国科技史上另外一个引起巨大轰动的作假事件-“汉芯事件”。汉芯事件(Hanxin events)是指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 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今年我们经历了“中兴事件”后,国家和社会对独立自主研发芯片及软件的认知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加上最近中美频繁的贸易战,红芯浏览器这个时候出来是不是也想利用国家和社会的期盼大赚一笔?

红芯联合创始人兼COO高婧表示,现在“既有政治红利又有技术红利”。高婧说:“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让每个中国人,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红芯。

红芯目前主要客户是政府部门,面对公众质疑,相关使用部门应该对此开展核查,不要花了钱,结果还是用的外国浏览器,而不是什么真正的"国产浏览器”。

“汉芯事件”给我国科研留下了很大的伤疤,我们不希望再出现类似事件,科研容不得忽悠和弄虚作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