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不上市」的娃哈哈爲什麼突然宣布要上市了?

一隻漂亮的花狸


娃哈哈是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資產規模、銷售收入和利潤連續十幾年排名中國飲料行業首位。在2018中國品牌價值百強榜榜單中,哇哈哈排名第37位,是目前國內食品飲料行業規模最大最大、效益最好的民營企業。


一直以來,哇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堅稱公司並不差錢不會上市,但是在娃哈哈集團30週年慶典上,宗慶後第一次改變以往堅決不上市的態度,認為“上市以後能加快企業發展,在適當時候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


宗慶後作為國內比較受歡迎的老派企業家,此次會改變對企業上市的態度,據說可能是受到了其愛女宗馥莉的影響。宗馥莉長年在國外學習,接觸到更多的現代化資本理念和操作,在教育和生活背景上更容易接受資本市場的運作方式。而企業上市是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資本運作手段,所以作為哇哈哈接班人的宗馥莉應該有可能是推動哇哈哈上市的主要因素。


作為國內知名的飲料品牌,娃哈哈從1987年的一個校企開始,到1993年成立集團公司至今已有30年的歷史。公司產品營養快線曾經風靡全國飲料市場,還推出類似於可口可樂的非常可樂,在定位上和可口可樂公司非常相似。在最高峰時期,哇哈哈的營業收入接近800億元,成功幫助宗慶後登上國內首富的寶座。


而可口可樂作為飲料行業最大的上市公司,一直以來受到資本市場的大力追捧,特別是股神巴菲特更是可口可樂最為忠實的擁躉。在上市公司制度的優勢下,可口可樂成長為聞名全球的百年名牌和跨國大公司。


成為上市公司雖然需要對外公開企業的許多重要經營運作和財務數據,但是在上市公司各種優勢下,大部分企業都能夠得到更快更好地發展,不但擴大企業規模和經濟效益,而且也可以提高品牌和公司在全球的地位與知名度。


白馬華菲特


客觀地講,宗慶後反對上市,並不是思想保守的表現。如果是一名思想保守者,就不可能有娃哈哈的今天。宗慶後不願企業上市,一方面,源於企業“不差錢”,不需要通過資本市場來增加收入、增加財富;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亂象,讓宗慶後心存顧慮,擔心企業上市後遭到資本的摧殘。當然,也不排除家族企業特有的某些因素、某些觀念、某些思維。而宗慶後能夠做出“改變”,除了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實體經濟面臨巨大壓力之外,也反映了“創一代”這個群體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面臨著新的選擇和思考。

很顯然,要不要讓財富資本化,如何讓財富與資本聯姻,是包括宗慶後在內的“創一代”群體都必須認真面對和思考的問題。要知道,“創一代”的財富,絕大多數都是依靠勞動和創造積累起來的,付出了“創一代”畢生的時間和精力。就象娃哈哈一樣,風光的背後,不知傾注了宗慶後及其他的創業團隊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承受了多少壓力和風險,克服了多少困難和險阻。相反,那些依靠資本實現財富倍增效應的富豪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顯然是無法與“創一代”相比的。所以,讓“創一貸”把用心血和汗水積累起來的財富交由資本來處理,從感情上講,確實難以接受。


但是,資本時代的到來,又似乎很難再讓“創一代”們堅守傳統,而必須思考與資本結緣的問題。如果能夠藉助資本的力量,讓財富的分配更加合理、積累更加穩健、使用更加科學、運行更加規範,也不失為一種方向、一種方式。所以,對“創一代”來說,可以不象專門玩資本的人那樣,成天想著“空手套白狼”的把戲,而是利用資本將已經形成的財富放大市場效應,產生更大的市場影響力,也應當是一件好事。而今天的資本市場,也恰恰需要更多象娃哈哈這樣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實體企業、品牌企業,從而為浮躁的資本市場增加更多冷靜和穩健因子。顯然,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也是最希望出現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包括宗慶後在內的“創一代”都能夠進入資本市場,不僅對企業有利,對資本市場也有利。

對宗慶後來說,能夠放棄以前的想法,重新考慮“不差錢、不上市”的問題,也是“創一代”都在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向何處去。因為,對“創一代”來說,從創業到現在,大多經歷了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企業能夠存活三十年,對生命週期只有5—8年的中國企業來說,絕對是精英了。而這些精英企業,絕大多數都是依靠實業發展起來的。雖然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很多也將觸角伸向房地產、金融等虛擬經濟領域,但是,從總體上講,實業仍然是他們的主業,是他們在市場享受聲譽的主要因素。所以,面對產能過剩等帶來的市場競爭加劇,每個企業、每名“創一代”,都必須面對企業向何處去的難題。


正如當年創業一樣,宗慶後等“創一代”,顯然都在思考“二次創業”的問題,一些有過比較大的轉型步伐的“創一代”,還有可能考慮“三次創業”的問題。而放下“不差錢、不上市”的精神枷鎖,通過資本市場放大財富增值效應,獲取更多的創業創新資金,可能是“創一代”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做,既可以不放棄實業,也能夠為實業的壯大、為實體經濟的振興提供更多的資本力量、創新動力、創造能力、創業元素,不然,單純依靠實業積累的資源,是很難達到目的的。所以,宗慶後的“改變”,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創一代”群體正在思考的問題,反映了“創一代”對企業前途的擔憂和謀劃。


譚浩俊


據報道,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在企業慶典活動時表示出娃哈哈在適當時候會考慮上市的想法。這與之前他一直強調的“不上市”的觀點有了很大的改變。這種改變應該和品牌的定位及走向有關。

近幾年,娃哈哈的經營情況和利潤不及之前的企業規模。資料顯示,娃哈哈輝煌的時期曾有著接近800億元的銷售額。

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娃哈哈應該是希望藉由上市產生巨大的財富增值效果來提振自己的市場。如今娃哈哈作為食品飲料行業的龍頭企業,用幾年的時間籌備改制上市未雨綢繆,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或許可以改變娃哈哈增長乏力的勢頭,創造話題來吸引市場的關注。同時上市也可能倒逼企業自身進行改革,從管理到產品進行革新。

另外,有上市的想法也說明娃哈哈希望通過融資來分散經營和投資風險。娃哈哈從單一的食品飲料的生產企業逐步把經營的範圍擴到了服裝業、文創產業和城市綜合體的開發等多元化的經營方向上。這些產業的發展無疑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而通過上市融資可以把運營的風險和成本控制住,有效降低風險成本,為企業的發展做好後盾。

所以,娃哈哈希望上市,一方面是來源於自身財富增值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對多元經營風險的分散需要。


家族企業雜誌


近日,前首富,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在企業三十週年慶典活動時一改此前“不差錢不上市”的老調,表示在適當時候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


娃哈哈鼎盛時期銷售額曾接近800億元,雖然最近幾年由於市場情況不夠好,銷售利潤有所下降,但企業發展並未放緩。用宗慶後的話說,娃哈哈經營很穩定,不僅不缺錢,還有大量存款,而且每年都分紅。既然如此,宗慶後為什麼一改以前對資本市場不屑一顧的態度,想要上市了?


品牌老化,結構單一

曾幾何時,娃哈哈AD鈣奶,營養快線等飲品是壟斷飲料市場的明星產品,但這幾年,大單品迅速老化,缺少爆款新品接棒等多重問題最終導致營收下滑。

在不少人看來,在競爭日漸加劇的飲料行業,娃哈哈已面臨著品牌老化的問題。如何尋求新突破一直為外界關注。


娃哈哈在早期發展一直順風順水,正是因為太成功,使得老一批管理層大多停留在產品盈利的思維,還沒有資本運作的思維,更沒有資本運作的經驗。所以,在近幾年的行業發展和佈局來說:娃哈哈是不成功的。

近年來,娃哈哈在飲料行業之外進行的多元化業務拓展,但都了無聲息。據不完全統計:娃哈哈在2010年宣稱進軍嬰幼兒奶粉領域;2012年進入零售業,首家娃歐商場卻以失敗告終。2013年,娃哈哈進入白酒行業,但是僅半年時間,產品領醬國酒即傳出靠內部攤派衝量的風波……

看到了潛在的危機

一家企業的未來發展,如果獨自承受經營風險顯然會很艱難,而通過融資可以分散經營風險和投資風險。這麼多年來,娃哈哈的競爭對手們不都是這樣發展壯大起來的嗎?

宗慶後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或許鬆口也是為了接班人宗馥莉以後對接資本的佈局。


就在前段時間,港股上市公司中國糖果公告表示,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擬收購公司部分股權。此舉被外界猜測娃哈哈或謀求借殼上市,不過收購最終並未成功。

或許,這又會是一次在“資本層面”上的再創業吧!


愛讀Ido科技


堅決不上市”有沒有說“一直不上市”,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變化萬千,誰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說一定會怎樣。娃哈哈所說的“堅決不上市”,也只是針對以前的社會經濟發展局勢和自身的狀況,現在突然宣佈要上市也在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內的,肯定是從企業自身出發,追求利益最大化。

之前娃哈哈不上市,一方面是因為不缺錢,暫時不需要融資。另外一方面就是怕一旦上市淪為公眾公司,不利於全面控制、管理。

但是時代在變化,今非昔比。娃哈哈選擇上市無非有以下原因

1. 集資

一個企業要想不斷壯大,勢必要像滾雪球一般不斷吸納資金。通過上市,可以可以融到更多資金,也便於資本的撤出。面對資本市場尤其A股市場的高估值吸引誘惑,選擇上市再正常不過了。順豐之前還說不上市呢,最後不也上市了嗎?

2. 宣傳效應

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娃哈哈近幾年業績下滑走下坡路大家也都是看得到的,如果一直這麼下去,會走到哪一步誰也不好說。因此選擇上市也算是未雨綢繆了,一來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二來有利於資金引進和人才的吸納,可謂是雙贏。

3. 市場環境的轉變

現在的國內市場,比較浮躁雜亂。想要不上市就得活的很艱難,宗慶後可能也是想開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26, "thumb_url": "9783000bac44a4b35c4d\

合偉說


我們先來看看一般上市會有什麼好處:

1)融資;

2)知名度;

3)變現,增加股東資產流動性;

4)公司治理;

5)便於股權操作;

不好的地方呢?

1)由於信息披露,會面臨被競爭對手洞悉的可能,而你可能不知道競爭對手;

2)上市有成本;

3)引起監管上的控制,可能企業經營管理靈活性受限

4)控制權可能被削弱;

那麼為什麼要上市呢?


1)缺錢了?


就暫時的業務規模和運營來說,哇哈哈不缺錢,因為前期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娃哈哈鼎盛時期銷售額曾接近800億元,雖然最近幾年由於市場情況不夠好,銷售利潤有所下降,但企業發展並未放緩。用宗慶後的話說,娃哈哈經營很穩定,不僅不缺錢,還有大量存款,而且每年都分紅。


2)提高知名度?


哇哈哈大家都知道,這個名氣早就有了,就像華為一樣,雖然沒有上市,但是大家都知道;所以這也不是主要原因


3)變現,增加股東資產流動性?;


這個可能性比較大,應該是原因之一,畢竟很多其他股東也有想法,可能想要套現;


4)公司治理?


這個我想也不會是主要原因,公司做到這麼大,該有的東西肯定都是有的,公司治理方面對於成長中的公司非常有用,但是對於這樣一家成熟的公司來說,無非是徒增成本。


5)便於股權操作?


這個也可能是主要原因,飲料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大,從哇哈哈近年來的發展來看,明顯開始走下坡路,所以,集團可能會有很多大動作;如此以來,上市對於併購等方面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


以股易金


民企典範娃哈哈曾經輝煌過,但2015年以來,這家公司在轉型中艱難求存。

最突出的問題是,娃哈哈的明星產品營養快線,這兩年遭遇了斷崖式的潰敗。

2014年,營養快線的銷售額是154億元,兩年後的2016年,這一數字僅為84億元。

相應的,娃哈哈集團的總營收,也由2014年的720億元,銳減至2016年的456億元。

沒辦法,飲料市場的變化太快了,缺乏新爆款的娃哈哈,在持續變化的市場競爭中,慢慢被甩在了後面。

身為一家有著30年曆史的民企,娃哈哈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它踏上了轉型之路,但效果並不理想。

2010年,娃哈哈進軍奶粉市場,推出了高端品牌“愛迪生”,但至少我是沒聽過這個牌子,可想而知推廣和銷售情況可能難言理想。

2012年,娃哈哈開設了首家零售商場娃歐商場,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吐槽一下,這個商場的名字實在是太拗口了。

2013年,娃哈哈又進入白酒行業,但之前白酒那麼火,也沒見娃哈哈的白酒產品趁機宣傳。

估計是上述轉型都不太理想,2017年,娃哈哈又將目光投向了保健品市場。

這麼梳理看下來,娃哈哈的轉型,實在有點“沒頭蒼蠅在亂撞”的感覺,賭的就是萬一撞對了,公司可能也就擺脫危機了。

可惜的是,至少到目前為止,娃哈哈還沒有明確的轉型方向。轉型需要時間,更需要資金,上市便是了公司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娃哈哈謀求上市,最大的障礙是之前推行的員工持股。這件事公司在1993年便開始推行,一度擁有15000名股東,可按照上市規則,公司股東數量必須在200個以內。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娃哈哈必須回購員工手中的股票,這也是2018年過完春節後,娃哈哈正在積極推進的事情。

詭異的是,娃哈哈並不承認自己回購員工股票是為了謀求上市,而是號稱股權再分配,科學分配員工持有的股份,體現多勞多得原則。

我覺得,娃哈哈肯用2.6倍的溢價回購員工股份,一定是為了謀求上市,之所以不肯和員工明說,是擔心員工趁機提出更高的溢價要求——這是非常合理的,A股上市後股份溢價20倍很正常——但這樣的話,娃哈哈必須用更多的資金完成對員工持股的回購工作。


速讀財經


企業是否上市,主要有兩個問題決定:

1、上市的動機------為什麼上市;

2、上市的目的------達到什麼目標。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上市動機

1、有些企業是為了解決企業發展,籌集資金;

2、有些企業是為了提高企業的品牌形象與公信力;

3、有些企業是為了家族的傳承,財富穩定與兒孫保障;

4、有些企業是實際控制人想提現走人;

5、有些企業是為了上市圈錢;

6、有些企業是為了上市騙錢;

7、有些企業是通過上市,規範企業、吸引人才、長治久安。

當然,打草摟兔子,一舉兩得甚至多的的也有。


不同的企業,上市的目標不盡相同

1、上市融資,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例如奶粉企業,有了品牌,為了擴大,必須有充足的奶源供應,所有伊利、蒙牛、飛鶴等等都有了上市的需求,來募集資金,拓展奶源。

2、上市融資,解決產業鏈整合,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例如服裝企業,全球最大的製衣企業晶苑國際集團,其在國內的最大生產基地廣東溢達集團,歷經三十年的不斷髮展,目前已經成為集棉花育種、棉花種植、紡紗、織布、染整、製衣及製衣輔料、包裝物料生產的"一站式襯衣服 務"企業,在1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共55,000名員工,在中國、馬來西亞、毛里求斯、斯里蘭卡和越南等地均設有生產基地;銷售網絡遍及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內地。集團每年向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Nike、Hugo Boss、Lacoste、Bestseller、Muji、安踏及七匹狼等世界知名時裝品牌供應超過1億件襯衫。

3、上市為了傳承家族;蒙牛上市後,牛根生成了“老牛基金會”,並做了信託,解決了家族穩定與財富穩定。

富豪們的擔憂不僅來自於對婚姻、家庭變化,更希望破除富不過三代魔咒。

4、上市激勵與吸引人才,員工持股與期權;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A股有708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共有375份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完成。而阿里巴巴集團的股權期權,員工只要達到一定級別和業績要求,就可以獲得股票期權或者受限制股票。一般在阿里核心部門工作三年以上的優秀員工,會得到3000股~5000股不等的股票期權。按照68美元每股計算,這位員工在阿里上市後其持股市值可達20.4萬美元。

5、上市騙錢,財務造假!如欣泰電氣、*ST舜船、康華農業、九好集團、樂視等等,為了騙錢,不惜造假!

6、上市圈錢,從不分紅!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末,滬深兩市32家上市公司保持上市以來零分紅的歷史,除了公司上市之初的融資外,還有13家公司以增發等形式從資本市場融資,有的公司增發次數不止一次。13家公司增發募集資金淨額合計475.15億元。而這些公司除了資本市場上圈錢外,還從政府手中獲得補貼過日子。比如襄陽軸承5年則拿到1.36億元政府補貼。


哇哈哈從永不上市到相繼上市,屬於那種動機?

我們先從哇哈哈的發展過程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1987年,娃哈哈成立,靠"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產品一炮打響,走紅全國。

1991年,有償兼併全國罐頭生產骨幹企業之一的杭州罐頭食品廠,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

1994年,娃哈哈兼併涪陵三家特困企業,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以成熟的產品、雄厚的資金實力,使涪陵公司一舉打開了局面,躋身重慶市工業企業50強。

1997年以來,娃哈哈再接再厲,在三峽壩區湖北宜昌、國家級貧困區湖北紅安、四川廣元、吉林靖宇及瀋陽、長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6省市建立了40餘家控股子公司,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發展成為中國最大、最強的飲料企業。

1996年,與世界500強、位居世界食品飲料業第六位的法國達能集團等外方合資成立五家公司,一次性引進外資4500萬美元,先後從德國、美國、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引進大量具有九十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

生產流水線,娃哈哈再次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1998年,娃哈哈在飲料界主動扛起了向國際大品牌挑戰的民族工業大旗。非常可樂異軍突起,實現年產銷量已超60萬噸,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2002年,娃哈哈引進歐美的設計人才,以一流的設備,一流的設計,一流的面料,高起點進入童裝業,在全國首批開立了800家童裝專賣店,一舉成為中國最大的童裝品牌之一。

事實上,娃哈哈的多元化經營早已開始,從奶牛養殖,到試水文化創意產業,再到零售業,娃哈哈均有涉足。 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已經開始在河南開建以娃哈哈命名的Shopping Mall計劃。

2012年娃哈哈除了在長沙、株洲落實開設商場之外,還將採取租物業的辦法再開設5家商場,同時購買及開工建設 20家城市綜合體,快速創造一個零售王國。

為了儘快實現商業地產夢,娃哈哈2012已著手幹起了兩種“買賣”。商業地產開發與零售市場的連鎖經營,將共同支撐娃哈哈未來的商業版圖

宗慶後表示,在未來的3到5年內,娃哈哈將在國內開設100家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店。

國際化戰略宏勝飲料集團總裁宗馥莉,負責娃哈哈蕭山基地的業務。她說,“我的任務就是把娃哈哈飲料賣到國外。”以前娃哈哈的飲料僅僅賣到國外的華人超市,每年僅有2000萬美金的訂單量。今後,娃哈哈國際化戰略要更多地關注外國人的超市,尤其是歐美市場。

2013年1月15日,娃哈哈正式成為曼聯的官方合作伙伴,也是曼聯在中國的首個商業合作伙伴。

多元化、國際化,商業地產、零售連鎖,明白了嗎?那樣不需要錢!

哇哈哈上市也就順利成章了!

為了更好的明天,為了更宏大的未來,上市融資!

產業+金融,加快發展速度!

這就是哇呵呵上市的動機與目標啊!


大家好!

我是財神刀。

為什麼起這樣一個名字?

財---當會計十幾年,做財務管理十幾年,總是離不開財務這個範圍,也脫不了財務出身這個底子;

神---並不是神明、神仙之意;而是做了30年會計與財務管理,從科目到報表,從內控到管理體系,做什麼、怎麼做,已經 出神入化,隨手拈來;

刀---30年財務功底與管理諮詢經驗,看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可以說入木三分,一眼看透;什麼狀況,有沒有作假,通過 財務報表基本就可以斷定,目光如刀!

總之,就是在財務會計領域,老炮的意思。


財神刀


德盛營銷系統創始人十年專注平臺打造



【上市的好處和壞處】上市的好處:①獲取大額資金支持②公司與大眾共同承擔風險③增加股東資產的流動性④有了融資渠道,不在完全依賴銀行用錢⑤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公眾對公司的信心,提升公司品牌價值⑥通過非公司人員持股,減少高管和公司持有者間的利益矛盾。


上市的壞處:①需要花錢②公司的商業機密會被披露③公司的財務報表及營收狀況要定期通知股份持有者④有被競爭對手惡意控股的風險⑤上市初的低價定價原始股的慣例,等同低價出賣公司股份。

宗慶後在參加2017年自己企業30週年慶典時,公開表示娃哈哈在適當時候會考慮上市,既然如此表態,我想他肯定已經權衡利弊或企業面臨困局。我們也許通過娃哈哈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宗慶後考慮上市的原因。




1991年通過有償兼併組建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1994年兼併涪陵三家特困企業躋身重慶工企50強1996年牽手世界食品飲料巨頭-法國達能,注入外資引進世界最先進生產線,娃哈哈再次步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1997年以來先後在全國26省市建立40多家控股子公司,成為中國最大最強的飲料企業。1998年以自有品牌非常可樂年產銷量60噸以上,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形成業界三足鼎立之勢。2013年1月15日,娃哈哈成為曼聯官方的首個官方合作伙伴。



2002年開始多元化經營之路,涉及童裝,養殖,文化產業,零售連鎖,商業地產等。多元化,國際化,哪個板塊不需要錢?早期發展一直順風順水的娃哈哈太成功了,導致老的管理團隊依然停留在產品盈利的思維,缺少資本運作的思維和經驗,就近幾年的佈局和發展來看娃哈哈是不成功的。


娃哈哈面臨品牌老化,結構單一,產品缺乏技術創新,可以說一直在吃老本,2010年到2013年跨界試水的嬰幼奶粉、娃歐商場、白酒行業都悄無聲息的退場。

企業未來發展如果獨自承受經營風險將會愈發艱難通過上市融資可以分散經營和投資風險,而其競爭對手都已經依靠資本市場發展壯大了,作為娃哈哈的掌舵人宗慶後不會不考慮的。也許這是唯一的出路。


舞棟人生


很多企業都應該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上市敲鐘,坐擁幾億資產一呼百應。但也有一些企業特立獨行,堅決不上市,比如華為,比如我們今天的主角娃哈哈集團。


江湖上曾經有句傳言:永不上市四大家,華為、順豐、老乾媽、娃哈哈。然而就在今年二月份,四大家的神話打破,一向對上市持反對態度的順豐當家人王衛在深交所敲鐘上市。當時就曾引發討論,曾經信念堅定“不上市”的順豐都被“策反”了,那麼同樣揚言永不上市的還有老乾媽、華為、娃哈哈等行業龍頭還能堅持多久?



果不其然,就在順豐上市九個月之後,一貫聲稱不差錢不上市的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口風竟然開始鬆動了。11月18日,在娃哈哈集團30週年慶典上,宗慶後一改往日對資本市場不感冒的態度,表態:“上市以後能加快企業發展,在適當時候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


從堅決不上市到考慮上市,娃哈哈態度的轉變究竟是為什麼?

娃哈哈差錢了?

作為國內知名的飲料品牌,娃哈哈已經有了30年的歷史,鼎盛時期銷售額接近800億元,一度助力宗慶後登上國內首富的寶座。在以往多次的採訪中,當被問及是否有上市計劃時,宗慶後無一例外表示娃哈哈“現金充足”“不差錢”“沒有上市融資的需要”。而今宗慶後突然改變態度,表示娃哈哈會考慮上市,難道娃哈哈現在差錢了?


至於是否差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娃哈哈最近幾年的日子卻大不如前了。正所謂“不進則退”,目前整個飲料快消品市場都不如前幾年景氣,想要站在原來的角度看問題,肯定是不行了!所以面對娃哈哈如今的變,倒也不奇怪!

雖然娃哈哈目前經營狀況穩定,但隨著國內的飲料市場日趨飽和,娃哈哈沒有新技術新概念的現實也讓他開始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曾記得在2010年娃哈哈業績進入500億俱樂部時,創始人宗慶後發出豪言,要達到1000億的目標。可7年過去了,不但目標沒有實現,業績還在2012年出現了拐點。


根據2016年9月全國工商聯發佈《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佈報告》顯示,娃哈哈以494億元的收入排名第70位,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分別是720億元和第31位。簡單一算,你就會發現:娃哈哈的營業收入下降了足足226億元,排名也下降了39位,可以說發展前景堪憂。


於是,娃哈哈借用30年公司慶典之時,鬆口考慮上市也算是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契機。公司發展了30年,也該有新的變化了,而這個變化一部分就來自於對資本市場的擁抱。

不過也有媒體分析,此次宗慶後鬆口,也可能是受其愛女宗馥莉的影響。從以往的報道中,不難發現宗馥莉對資本市場的魔力一直很神往。當然這和她長年在國外學習也有很大關係,她的教育背景決定了宗馥莉的管理思路更傾向於職業化和制度性的方式,對娃哈哈本身的家族式管理並不十分認同。


就在今年上半年,對港股上市公司中國糖果的意向投資或許可以透露出一些端倪。當時中國糖果發佈公告顯示,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擬收購公司部分股權。消息爆出後,被外界解讀為這是娃哈哈向上市邁出的一步。



儘管收購案沒有成功,但也為娃哈哈積累了經驗。而作為娃哈哈旗下子公司宏盛集團的董事長,宗馥莉被外界一致認為是娃哈哈未來的接班人,如何帶領娃哈哈重回巔峰,將會是她要面對的一大難題。

未來發展

一直以來,娃哈哈都在尋求拓展主營業務之外的板塊:2002年,宣佈進軍童裝市場;2010年,公司開始做奶粉;2012年,打造商場綜合體娃歐商城;2013年,公司決定投資白酒...


可惜的是,娃哈哈一系列的嘗試都未能在市場中殺出一條道路,也未能挽救公司下滑的業績。從童裝、奶粉、商城、再到白酒,不得不遺憾地說,娃哈哈還沒有形成一個以利潤較高的產品平臺,帶動其他產業迅速發展的良性生態圈。


不過愛嘗試新鮮事物的娃哈哈最近聽說在做風口上的人工智能。宗慶後透露,娃哈哈目前已經與以色列高校開展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未來可能會收購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因為這樣“可以儘快轉化為生產力”。通過積極向高新技術產業進軍,娃哈哈可以把國內沒有的技術引進來,實現彎道超車,開始二次創業。不過,在整個快消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中,作為傳統企業的娃哈哈到底能否找到自己的再次增長模式,仍然是個未知數。

華為、老乾媽還會堅持嗎?

有人說上市就是為了圈錢,這個觀點未免有些偏激。資本市場有心存僥倖投機的公司,但更多的還是願意實實在在做出業績的優質企業。當然,有願意上市的,就有不願意上市的,就像不上市也風光無限、踏踏實實做實業的為,還有老乾媽,這些公司同樣值得我們點贊。

其實上市與不上市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不合適。在新時代大浪淘沙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只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才能更好地發展自身,帶動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這一點對正在求變的娃哈哈,對沒有上市的華為同樣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