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万地下室学区房和还不起房贷的清华副校长

1050万地下室学区房和还不起房贷的清华副校长

这两天被两个新闻刷屏了, 一个是《北京一地下室卖1050万》,另外一个是《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是因还不起房贷》。

北京的千万富翁只能住地下室?这听起来比南京裹着棉被露宿街头等待抢购新房的千万富翁还要惨...事实是,普通地下室根本没什么人愿意居住的,卖1050万的地下室自然也不是普通地下室,而是北京西城区的爱民里的学区房。

下面就是这个地下室的外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个半地下室。尽管这个半地下室足够“接地气”,而且窗户都在地上,但是这个地下室的居住价值是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因此1050万中的相当部分可以看作是购买西城的学区“学票”。

1050万地下室学区房和还不起房贷的清华副校长

第二个新闻则是在2018全球CEO大会上,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曝的一个猛料。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之所以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主要还是因为收入太少。就是这位学科领军人物,清华大学每年给48万年薪。但是施一公有两个小孩,都在上学,一年要花60万,施一公自己还在北京贷款买房,需要还房贷,小孩上学费用,加上家庭日常开销,清华这点薪水远远不能解决生活所需,房贷都到了还不起的地步。所以他来到了西湖大学。

看到这个新闻,你以为只有你为买房发愁吗?清华的副校长也发愁。这则新闻的真实性尚待验证,毕竟清华大学副校长年薪48万也太低了,施一公先生当然也不会为了多赚钱而离开清华大学。但国内很多科研学术人才的待遇低生活压力大却是事实。这也难怪,中美贸易战,美国一封锁芯片,中兴通讯就几乎停摆了,这体现了我们跟美国的真正的科研实力还有巨大的差距。毕竟,科研人才的市场价格体现了科研的实力水平。科研人员收入低,科研实力当然高不了。如果科研学术人员的生活尚有压力,又怎么能够安心搞科研而不是去想办法赚钱呢?

但是炒作学区房的人毫不在乎这些,他们的逻辑是:

“芯片靠研发,研发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要靠学区房,炒房才能拯救芯片行业。没毛病!”

没毛病吗?!这个诛心的逻辑,其实就是扭曲了一点:炒学区房=教育!

这个逻辑和这两个消息放在一起看,现实里巨大的反差让人觉得无比的讽刺。买学区房本来是为了教育,结果就算是最终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当上了清华的副校长,买房却还是问题。

这个新闻,体现出了学区房教育的初衷和炒房价格的背离已经到了极致!

学区房已近黄昏

学区房是一直北京楼市价格的第一权重因素和最强悍的概念!

除了少数豪宅项目,北京最贵的房子一直就是学区房,北京前几年就出过46万元一平米的学区房,即使是豪宅项目的单价也难以望其项背。

北京学区房的症结在于,教委把教育的机会和住房的产权强制严格绑定在一起了。拥有什么位置的房子,才能上什么学校,才能获得什么水平的教育。只要这个政策不变,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就无从谈起,而学区房的炒作也无法停止。

但是,事情已经起了变化。

从去年北京3.17的精准调控来看,管理层对于民间房产投资或者投机的每个环节都很了解了,很多漏洞比如结婚离婚获取购房资格,信用贷、消费贷、押贷加杠杆等等方法,都被堵住了。而北京楼市价格高高在上的第一权重因素-学区房,管理层不可能不了解的。因此就有了朝阳区的教改-多校划片,即使买了学区区域的房子,也不知道会分到附近的哪个学校。这种思路,其实就是小范围的摇号政策,跟北京的汽车牌照政策,甚至即将出台的限竞价房的摇号销售政策,如初一辙。可以说,多校划片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北京为什么没有全面推行教育改革改变学区房的现状呢?

去年为什么只有朝阳区开始改革了?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管理层的智慧。中国的任何改革,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先搞个试点看看,然后再全面推行。当初改革开放,用深圳做试点,现在我们觉得理所当然了,但是在那个时代,年广九因为在街边卖炒瓜子搞私人经济,就被抓入狱了。搞个试点,改革压力会小很多。

北京的学区房的改革,从朝阳试点开始。

为什么从朝阳开始呢?因为“朝阳无学区”,学区的概念要弱一些,相比西城和海淀两个“教育高地”来说,阻力肯定要小一些;但是又是城六区的最大的一个区,是房地产成交量最大的一个区。朝阳教改,绝不是朝阳区教委领导一时头脑发热,单独行动的结果;朝阳教改,是管理层精心挑选的试点策略。任何改革,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都会有阻力。去年龙湖玉璞家园的业主推倒与西宸原著小区的隔离墙,造成的对抗甚至械斗,到现在还在持续。但是改革还会继续,历史趋势不会被阻挡。

今年的入学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朝阳教改今年是否按照计划推行了。如果朝阳教改按照计划执行了,则全北京的教改,包括西城海淀,必然在未来2-3年全部推进;如果朝阳教改失败,退了回去,那么近几年的教改就无望了。

即使是房产投资的民间领军人物欧成效,也认为学区房有归零的风险,不值得炒作,不值得投资。这个归零,不是指房子的价值归零,而是指“学票”的价值归零。一个房子的价格,都可以细分拆分出来,学区房的价格 = 房子本身的价格 + 学票的价格。这个学票的价格,到底是200万还是300万,很容易计算出来。

比如一个学区房,单价15万/平米,100平米是1500万;而附近较差的学区的房子,单价是10万,100平米的同等户型就是1000万;这个差值500万,就是“学票”的价格。如果你为这个学票的价格支付了过高的价格,而幻想将来用完学票之后抛给下家的话,风险就太高了。只要来个多校划片,大多数学区房即使学票的价格不会完全归零,也会产生巨大的贬值。

无论是对于自住和投资来说,我们都要立足于自住的价值和长远的价值,住宅价值的提升,靠的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入,而不是依靠某些扭曲政策产生的炒作价值或者某个热门概念的炒作,否则一旦政策改变,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音乐不停,跳舞不止,是趋势投资里的名言。

投资热潮时,可以积极参与,但要在音乐停止前退出。

环京楼市的狂躁音乐在去年3.17停止,一年来价格几乎腰斩。海南楼市的音乐在前两天也停止了,等待海南房价的未来只有漫漫阴跌一条路。环京楼市的历史, 就是海南楼市的未来, 历史只是在不断的重演和轮回。

1050万地下室学区房和还不起房贷的清华副校长

北京学区房的炒作盛宴,音乐随时可能停止, 终有一天也会《全剧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