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小的孩子愛上學習——該培養「好奇」,還是給點「壓力」?

孩子們是天生的學習者。

他們會非常好奇地想知道:

世界是如何運作的。

有研究表明,恰恰是孩子內心的好奇心——而不是外部的壓力——在促使著孩子尋求新的知識和經歷,並在以後的學校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孩子越好奇,學的越多。

爸爸媽媽肯定觀察過自己的寶寶,看見過:

新生寶寶用眼睛追隨著聲音、面孔、有趣的物體;

8個月左右的小朋友把玩具塞到嘴裡又咬又啃,認真得像做研究一樣;

2歲左右的孩子玩水能玩1小時。一個小碗舀水,能研究出各種方法……

好奇心讓孩子對世界充滿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

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是幫助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讓幼小的孩子愛上學習——該培養“好奇”,還是給點“壓力”?

爸爸媽媽如何幫助寶寶,培養起旺盛的好奇呢?

1、讓孩子看到爸媽也在追求自己的興趣

您自己,對什麼最有興趣?

在外面散步,或者是在家裡做美食的時候,都可以和孩子分享、讚美、驚歎我們自己喜歡樹木,天空和星星,或者自己覺得美味的、食慾大開的美食。

也讓你的孩子看到你追求自己的興趣。

讓幼小的孩子愛上學習——該培養“好奇”,還是給點“壓力”?

2、觀察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跟隨孩子的步伐

通常,能吸引孩子注意力和想象力的活動,孩子更喜歡,也能通過這樣的活動來學習更多東西。

比如,孩子喜歡音樂,那不妨多為孩子唱歌、和孩子一起製作和演奏樂器,一起跳舞……

如果孩子喜歡觀察小蟲子,不妨給她一把小鏟子或和一個網,多去大自然中玩一玩,平時也多和孩子分享有關昆蟲的書籍。

讓幼小的孩子愛上學習——該培養“好奇”,還是給點“壓力”?

3、用好圖書館!

很多城市的圖書館,都有專門為小朋友們開放的故事時間。爸爸媽媽不妨去打聽打聽。

書籍是進入各種世界的窗口,以滿足好奇的心靈。越早接觸書籍的孩子,越有可能成為更好的讀者。

如果孩子願意,最好讓孩子自己選書。

只要書的內容健康,孩子讀了什麼書並不重要,關鍵是孩子們的興趣被捕獲,關鍵是他們喜歡閱讀。

讓幼小的孩子愛上學習——該培養“好奇”,還是給點“壓力”?

4、用開放式問題啟發孩子

開放式的問題沒有正確或錯誤的答案,不能用“是”或“否”這樣簡單的詞來回答。比如:

“如果媽媽允許你現在做任何事情,你想做什麼”?

“如果你開一家小商店,你要賣什麼”?

“你覺得什麼事情最好笑”?

“你最關心誰,你會他做什麼”?

這些問題,能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想法、表達愛和興趣,同時,也給了爸爸媽媽一個進入孩子內心生活的窗口。

讓幼小的孩子愛上學習——該培養“好奇”,還是給點“壓力”?

5、創造一個有趣的環境

嬰兒清醒的時間裡,有1/5是專注於凝視的。

寶寶對周圍的環境都感到好奇。

比如牆上的圖片、手邊的玩具、掛在嬰兒床上方的裝飾……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儘量給寶寶創造豐富、有趣的環境,而且不時換一換,以保持“新鮮”。

讓幼小的孩子愛上學習——該培養“好奇”,還是給點“壓力”?

6、對於危險的探索,幫孩子“重新定向”

雖說鼓勵孩子的探索很重要,但如果孩子的探索很危險,或者會對貴重的物品產生破壞性,爸爸媽媽不能接受。那麼“阻止”孩子,並不是唯一的辦法,我們還可以幫孩子“重新定向”:

試著弄清楚是什麼吸引了孩子的興趣,或者孩子想要掌握什麼技能,併為孩子創造一種安全可接受的探索方式。比如:

【孩子喜歡玩將杯子裡的水倒在地板上的遊戲】。

通常情況下,這當然是不該被允許的,但我們可以帶孩子去浴缸或後院玩這個遊戲,這樣,孩子既可以玩水,爸爸媽媽也不至於為此抓狂了。

同時,這也將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用創造性和可接受的方式,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

讓幼小的孩子愛上學習——該培養“好奇”,還是給點“壓力”?

7、留出時間,進行開放式活動

有些玩具,是專門設計出來用於某種方式的玩法的,這當然很有意思。可除此之外,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都很好玩。

比如盒子,木塊,水,沙子,鍋碗瓢盆、或者任何顏料、畫筆、彩紙之類的藝術材料。

只要能保證安全,完全不需要告訴孩子“這些東西應該怎麼用”,也不需要要求孩子“最終應該做成什麼樣子”。

孩子的好奇心會給孩子們更有創造力的指引。

讓幼小的孩子愛上學習——該培養“好奇”,還是給點“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