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哈巴羅夫斯克發往成都的貨櫃班列,爲啥也叫「中歐班列」?

8月2日下午,載著41個集裝箱的列車從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出發,然後從我市進入中國境內。這是中歐班列首次從綏芬河入境,受到了廣泛關注。對此,有讀者表示疑問,哈巴羅夫斯克不在歐洲範圍,怎麼就成了“中歐班列”?

從俄哈巴羅夫斯克發往成都的集裝箱班列,為啥也叫“中歐班列”?

為此,記者通過採訪專業人士,蒐集相關資料,找到了比較權威的解釋:“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等條件開行,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中歐班列“鋪劃了西中東3條通道運行線:西部通道由我國中西部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

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已突破9000列,運送貨物近80萬標箱,國內開行城市48個,到達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運輸網絡覆蓋亞歐大陸的主要區域。

從上邊的解釋中不難看出,綏芬河屬於中歐班列東線的重要通道,但以往中歐班列在綏芬河均是出境。這次中歐班列從綏芬河入境,讓這條通道上的集裝箱班列實現了重進重出。

有讀者不理解,同樣是用火車運輸,同樣是運輸板材,裝到集裝箱裡就“高大上”了?綏芬河為啥要發展集裝箱運輸?

對此,專業人士解答說,這道理很簡單,因為集裝箱運輸是各大現代化港口的主要運輸工具,只有發展集裝箱運輸才能和國際、國內的港口碼頭接軌,才能進入現代化的物流運輸體系,而不至於成為“孤島”。再舉一個更加通俗的例子,國際化的港口都是用“智能機”,來的信息、郵件能迅速轉發,捧著“老人機”將逐漸將無法與這些港口群溝通,最終會慢慢淡出和遠離人流、物流和資金流。

那大家都用集裝箱運輸,到底有啥優勢?

首先,集裝箱運輸裝卸效率大幅提高,它擴大了運輸單元,規範了單元尺寸,為實現貨物的裝卸和搬運機械化提供了條件。

其次,節省貨物運輸的包裝,簡化理貨手續,集裝箱箱體作為一種能反覆使用的運輸設備,能起到保護貨物的作用,貨物運輸時的包裝費用就降低了,尤其是在零散小件貨物運輸當中。

同時,由於採用統一的貨物單元,使換裝環節設施的效能大大提高,從而降低了裝卸成本。同時,採用集裝箱方式,貨物運輸的安全性明顯提高.使保險費用有所下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集裝箱運輸有利於進行多式聯運。隨著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標準化的集裝箱設計的各種運輸工具,使運輸工具間的換裝銜接變得更加方便。所以集裝箱運輸有利於組織多種運輸方式的聯合運輸,使公路、鐵路、海運連成一體。

本報記者 呂永超


製作:鞏建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