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冉閔之「殺胡令」,胡人就該誅嗎?

淺談冉閔之“殺胡令”,胡人就該誅嗎?

這是一篇註定沒有點擊量的文章,只因前天寫了一篇關於冉閔的文,其中提到《殺胡令》,有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冉閔的作為乃是華夏真英雄,但也有人質疑《殺胡令》的存在。其實,所謂《殺胡令》並非如《出師表》、《六國論》一般,洋洋灑灑的一篇長篇論文,而是下傳的命令,相關的很多內容都來自《資治通鑑·晉紀·晉紀二十》

開始,石虎在諸子中搖擺不定,到臨終時,劉後又假傳聖旨,導致了石氏子孫的一片混亂,最終石遵奪得皇位。

初,趙主遵之發李城也,謂武興公閔曰:“努力!事成,以爾為太子。”既而立太子衍。閔恃功。欲專朝政,遵不聽。閔素驍勇,屢立戰功,夷、夏宿將皆憚之。既為都督,總內外兵權,乃撫循殿中將士,皆奏為殿中員外將軍,爵關外侯。遵弗之疑,而更題名善惡以挫抑之,眾鹹怨怒。中書令孟準、左衛將軍王鸞勸遵稍奪閔兵權,閔益恨望,準等鹹勸誅之。

石遵先許了冉閔一個太子之位,等到自己事成之後,又不認賬,自然也令冉閔心懷不滿。石遵也知道冉閔懷恨在心,於是就找人準備殺冉閔。

十一月,遵召義陽王鑑、樂平王苞、汝陽王琨、淮南王昭等入議於鄭太后前,曰:“閔不臣之跡漸著,今欲誅之,如何?”鑑等皆曰:“宜然!”鄭氏曰:“李城還兵,無棘奴,豈有今日!小驕縱之,何可遽殺!”鑑出,遣宦者楊環馳以告閔。閔遂劫李農及右衛將軍王基密謀廢遵,使將軍蘇彥、周成帥甲士三千人執遵於南臺。遵方與婦人彈棋,問成曰:“反者誰也?”成曰:“義陽王鑑當立。”遵曰:“我尚如是,鑑能幾時!”遂殺之於琨華殿,並殺鄭太后、張後、太子衍、孟準、王鸞及上光祿張斐。鑑即位,大赦。以武興公閔為大將軍,封武德王,司空李農為大司馬,並錄尚書事。郎闓為司空,秦州刺史劉群為尚書左僕射,侍中盧諶為中書監。

然而,石遵這件本該密謀的事,他喊了一大群人來商議,於是就出現了太后的反對,以及石鑑的通風報信。冉閔得知石遵想殺他,於是先下手為強,立即動手,殺了石遵。改立了石鑑為帝,自己成了武德王。而這個石鑑呢,明知自己被冉閔立為皇帝,只是個傀儡皇帝,他偏又想擺脫冉閔的掌控,他於是想效仿石遵的做法。同時,因冉閔殺石遵等人,又手握了重權,各路兵馬都爭相殺他。

趙主鑑使樂平王苞、中書令李松、殿中將軍張才夜攻石閔、李農於琨華殿,不克,禁中擾亂。鑑懼,偽若不知者,夜斬松、才於西中華門,並殺苞。新興王祗,虎之子也,時鎮襄國,與姚弋仲、蒲洪等連兵,移檄中外,欲共誅閔、農;閔、農以汝陰王琨為大都督,與張舉及侍中呼延盛帥步騎七萬分討祗等。

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謀誅閔、農;閔、農皆殺之。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帥羯士三千伏於胡天,亦欲誅閔、農。鑑在中臺,伏都帥三十餘人將升臺挾鑑以攻之。鑑見伏都毀閣道,臨問其故。伏都曰:“李農等反,已在東掖門。臣欲帥衛士以討之,謹先啟知。”鑑曰:“卿是功臣,好為官陳力。朕從臺上觀,卿勿慮無報也。”於是伏都、銖帥眾攻閔、農,不克,屯於鳳陽門。閔、農帥眾數千毀金明門而入。鑑懼閔之殺己,馳招閔、農,開門內之,謂曰:“孫伏都反,卿宜速討之。”閔、農攻斬伏都等,自鳳陽至琨華,橫屍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胡人或斬關、或逾城而出者,不可勝數。

“內外六夷,敢稱兵仗者斬。”此時,冉閔要殺的還只是手持武器的人。但是他後來又反覆思考,覺得胡人怎麼都不會甘心向自己俯首稱臣的,於是思前想後,最後決定全部誅殺。“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

閔使尚書王簡、少府王鬱帥眾數千守鑑於御龍觀,懸食以給之。下令城中曰:“近日孫、劉構逆,支黨伏誅,良善一無預也。今日已後,與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於是趙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閔知胡之不為己用,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親帥趙人以誅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戍四方者,閔皆以書命趙人為將帥者誅之,或高鼻多須濫死者半。

淺談冉閔之“殺胡令”,胡人就該誅嗎?

而有人說冉閔是英雄,此舉為華夏除去了漢室大患。那麼且看他殺了大批胡人後,在後期又是如何對待胡人的。若說誅胡人是為華夏民族,那麼接納胡人又算是什麼呢?他曾下令誅殺普通胡人民眾,卻留下胡人兵馬!

十一月,魏主閔帥騎十萬攻襄國。署其子太原王胤為大單于、驃騎大將軍,以降胡一千配之為麾下。光祿大夫韋謏諫曰:“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于之號,以防微杜漸。”閔方欲撫納群胡,大怒,誅謏及其子伯陽。

因此,個人觀點,第一不認同誅殺老弱婦孺,第二不認同冉閔此舉是為華夏民族英雄所為。

確實,在長達300年之久的“五胡亂華”中,一些胡人政權對當地華夏民族實施了極其殘暴的統治,使原來居住在當地的士族大戶紛紛向南方逃離,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而留在當地的人,有逃往深山的,有組織起來,成立“乞活軍”的。而冉閔與李農兩人,正是乞活軍出生,在冉魏政權尚未建立時期,面對著大量隨時會組織起來戰鬥的胡人,冉閔使用了很暴力的方式,那便是殺胡令。

在“殺胡令”的號召下,華夏民族開始了對胡族的大屠殺,華夏文明向來是注重和諧,主張和平相處,如此對待他族,確屬罕見。也有人認為,在當時的背景下,冉閔的行為,對改善北方漢民族的生存狀況有著積極意義。因他對胡人的殺戮,被歌頌千年,名垂青史。

冉閔的一生都在爭鬥中,雖然對漢民族的發展演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他的行為畢竟太暴力,而且他是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淺談冉閔之“殺胡令”,胡人就該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