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使自己“被需要”——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写

努力使自己“被需要”——2018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写

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这些问题不知被人类思考了多少年,也不知还会被思考多少年。而我们几乎是在会思考的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现在就让我来回答,我想说,我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活着,需要我的人越多,我活着就越有意义。

看前半句,我好像是一个自私的人,而看后半句,我又好像是一个无私的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告诉你,不矛盾。

首先,我说一说自己的需要。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般人的需要我都有。人的需要无外乎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两大类。比如吃饱穿暖,这是物质上的需要;被认可、肯定乃至于赞扬是精神是的需要。不懂事的时候,我们对前者要求颇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后者分量越来越重。当前者与后者相矛盾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倾向于舍弃前者而追求后者。渐渐地,我们把被他人的需要当作了自己最大的满足。有时我们甚至会克制自己的需要,而去适应他人的需要。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们更高的需要——被需要。

然后,我们就可以讨论别人对我的需要了。马路上需要干净,不需要我们随地吐痰扔垃圾;车厢里需要安静,不需要我们大声喧哗;排队时需要秩序,不需要有人在中间“加塞”,所以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中看到的随地吐痰、大声喧哗、加塞现象总是少数。这些看似轻松随意便捷的结果,不是大家都不需要,而是因为获得这样的需要会丢掉更高级的需要——被需要。俗话说“人活一张脸”,这张脸,其实就是人的精神需要。那些损人利己的人之所以被人唾弃,不就是因为他们损人利己,不要脸吗!了解了这一层,我们就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掂量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了。

最后,我还想说一说人活着的更高境界——让自己成为更多人的需要。当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只是父母或家人的需要;上学以后,我们又是一个集体的需要;现在我们坐在考场里,要答好这张考卷,是家庭也是学校的需要。将来呢?当我面走上社会,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就体现在需要他的人多少上了。淘宝解决了物流的问题,马云就是众人的需要;杂交水稻解决了好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就是众人的需要;小黄车解决了出行一公里的问题,它的发明者就是众人的需要。

知道了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我们就能活得更明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