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 天才賈誼的官海沉浮

之前我們曾介紹過,漢文帝在扼止老功臣的權勢之時,還培養了一批屬於自己的新勢力,既有宋昌、張武等代國舊人,還有賈誼、袁盎、張釋之等新晉青年。這些人跟隨新晉皇帝劉恆都頗有建樹,為漢文帝鞏固政權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其中,就以賈誼最為出眾。

西漢時期 天才賈誼的官海沉浮

賈誼這個人,或許很多人都不熟悉,但一定有所耳聞,因那千古名篇《過秦論》,便是出自賈誼之手。如此才學,想來必然能被漢文帝得以重用。而起初,也確實如此。

漢文帝初繼位就聽聞河南郡守吳公的政績全國第一,故而召其到中央任廷尉一職。吳公便將一直輔佐自己的賈誼也推舉給了漢文帝。

在見賈誼之前,漢文帝便得知這個青年不過二十一歲不到,他也很好奇這賈誼是否真如吳公所言那樣有能耐。結果,一番考核之下,賈誼的博聞強識給了漢文帝不小的驚喜。

在賈誼的輔佐之下,劉恆著實做了不少好事,譬如為了要扭轉棄農經商的不良風氣,鼓勵人們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賈誼曾上諫漢文帝舉辦了“籍田”典禮,親自示範躬耕,最終收效顯著。

自此,賈誼便被漢文帝授予博士一職,主要負責掌管圖書,通達古今以備顧問。

相比其他朝臣,賈誼常常能給出漢文帝更多精闢的想法和新奇的建議。彼時,漢文帝對於滯留京中的諸侯們很是頭疼,因為他們不僅享受著朝廷給予他們的封賞,還一直佔用了京中大量的資源,滋長了一定的奢靡之風。

賈誼就勸漢文帝,以“各地運輸物質耗費人力物力、且不方便諸侯教化自己封國百姓”為由,派遣諸侯返回自己的封地。我們之前曾講過漢文帝二度罷免丞相周勃,也正是因為此事。

西漢時期 天才賈誼的官海沉浮

漢文帝對賈誼欣賞有加,賈誼入朝沒多久,漢文帝便想要提拔他為公爵,沒想到,卻引起了很多大臣的一致反對,他們認為賈誼年少輕狂,學了些皮毛就敢插手諸多重大的國事,這就是禍亂朝綱。

殊不知自己已被朝臣排擠的賈誼,對於漢文帝突然之間的疏遠感到莫名其妙。更鬱悶的是,不久後漢文帝下了新的任命:命賈誼為長沙王太傅。長沙國地勢偏遠,太傅又如何?明擺著是貶謫。

滿腔怨憤無處發洩的賈誼,在途徑湘江邊時,深覺自己與百年前屈原的境遇竟如此相似,在湘江邊做了《吊屈原賦》,喟嘆自己的命途:“嗚呼哀哉!逢時不祥。”

然而,賈誼雖身在長沙國,卻依舊心繫長安。得知漢文帝把周勃丟進了獄中,他便上書一封提倡文帝要以禮對待臣子,並沒有過多地介懷自己的貶謫與他人的關聯。

聽聞漢文帝下令,解除私人鑄錢禁令,把蜀郡的嚴道銅山賜給寵臣鄧通,又允許吳王劉濞開豫章銅山鑄錢,賈誼又急忙進諫勸阻,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被漢文帝屢屢忽視的賈誼,本以為自己要在長沙國終老病死,三年後卻突然又被召回長安,給漢文帝最小的兒子梁王劉揖當老師,依舊是太傅。

到這時,朝堂中原先跺跺腳地面都要抖一抖的老功臣們,大都已經故去,周勃雖仍健在,但經歷了一場牢獄之災已不再過問朝事。故而,北方匈奴的威脅和劉氏宗室的坐大成了最突出的問題。

對於劉氏宗親的問題,賈誼醞釀許久之後,向漢文帝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計策,即將大的諸侯國分成若干個小國,化整為零,如此一來沒有足夠強大實力的諸侯們自然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這樣前無古人的想法,漢文帝看過以後,激動了半晌,可細想之下,終究還是選擇將這封文書放到了一旁,置之不理……

想來賈誼對此也習以為常了吧。因此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梁王身上。然而天公不作美,偶然一次外出,梁王劉揖意外墜馬而死,賈誼更是因此鬱鬱寡歡。

因劉揖後繼無人,漢文帝欲撤銷劉揖的封國,沒想到賈誼再一次站了出來,苦口婆心勸他萬萬不可這樣做,並詳細地分析了一旦梁國被撤,漢文帝將處於絕對弱勢的現實。

西漢時期 天才賈誼的官海沉浮

好在,漢文帝這次終於採納了他的建議,將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劉武徙為新的梁王,還將梁國的土地擴大了數倍。

只是賈誼始終對劉揖之死耿耿於懷,不久後竟鬱鬱而終了。

可惜賈誼沒有看到,漢文帝在他去世後沒幾年,就將劉氏宗室中最強大的齊國給劃分成了六個小國,用的不正是多年前他曾經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