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之使命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三县一城”勾勒新画卷

▶7000年历史的仰韶文化被发现于渑池,被推广至世界;2000多年前的“秦赵会盟”发生于渑池,被传诵于课本……辉煌荣耀的历史、厚重无比的文化、迷人沁心的景色、丰富多样的矿产,这一切汇聚渑池。这座豫西小城当年因矿产资源而崛起,如今因发展需求而转型。东方今报副总编辑夏继锋对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进行了专访。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肖萌/文 李新华/图

县之使命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三县一城”勾勒新画卷

(东方今报副总编辑夏继锋专访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右))

新时代渑池 四方面特点值得关注

东方今报:渑池县历史悠久,新时代的渑池发展迅速,在您看来,渑池县有哪些特点?

杨跃民:渑池县是一个富有特点的地方,要说值得关注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悠久。早在周武王伐纣时就有渑池关,《封神演义》的故事流传至今。到了春秋战国,这里又成了郑国的渑池邑。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这里会盟。蔺相如据理力争,书写了一段“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合“美篇”。秦国在这里设立渑池县,建立了完备的行政体系。置县以来,2200余年的沧桑积淀、守正维新,为我们留下了一座历史悠久的豫西古城。

二是文化厚重。这里是国际公认的人类远祖起源地之一,具有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特征的化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1000万年。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这里孕育了彪炳史册的红色修养文化。1938年冬,奔赴抗日前线的刘少奇取道渑池,在这里起草并首次宣讲了中共党史上的不朽篇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旧居纪念馆,已经成为锤炼党性修养的红色圣地。

三是矿产丰富。境内已探明原煤、铝矾土、铁矿等矿藏30余种,总储量达30多亿吨,其中铝矾土储藏量占全省总量的40%,品位亚洲第一,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河南省优质铝矾土原料生产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已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材基地。

四是交通便利。雄踞于西安和洛阳两大古都之间,陇海铁路、G310、连霍高速、郑西高铁、S312、S313横贯东西,G241、S508和在建的垣渑高速纵穿南北,与十余条城际公路构建了六横三纵的陆路交通网,是承接东部、连接中原、进军西部的桥梁和纽带。

生态为先,渑池谋求发展新思路

东方今报:渑池曾依靠矿产资源实现了跨越发展,现阶段和未来,在转型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

杨跃民:渑池是一个资源大县,自上世纪90年代起,渑池就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1994年,渑池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到2000年,已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20多年来,渑池依赖矿产资源和资源型工业,也曾一度进入河南省县域综合实力第3位,但是伴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单纯依赖资源的负效应逐步显现,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局,生态环境破坏、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愈发严重。

习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经过认真调查和充分研究,在2016年县党代会上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就是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把渑池打造成为转型发展先进县、现代农业示范县、文化旅游特色县、三门峡副中心城市,概括起来说,就是“三县一城”。

县之使命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三县一城”勾勒新画卷

匠心布局,“三县一城”勾勒新画卷

东方今报:刚才您提到了“三县一城”这个新的发展思路,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

杨跃民:思路决定出路。提出打造“三县一城”这个新的发展思路,是抱着严谨审慎的态度,认真研究后作出的一个战略决策。我们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一个基本的原则,结合省委、市委关于加快转型创新发展的部署要求,带着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转型发展的迫切愿望,对渑池的县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渑池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路径,都进行了一轮再认识、再研究、再把握,经过反复酝酿、反复论证、集思广益,形成了一个初步意见,在县党代会上表决通过,这样,“三县一城”的发展思路才最终确定下来。

这个思路有四个方面:

关于打造转型发展先进县。工业是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总的来说,就是持续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瞄准铝及铝基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传统工业产业链向后侧和旁侧延伸,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把渑池打造成为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工业强县。

关于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县。渑池是一个农业大县。2015年,渑池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后,我们就感觉底气更足了。所以我们明确提出,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特色农业强县。

关于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县。调结构、促转型,三产大有可为。渑池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很有优势。应该把步子迈得再大一些,把渑池建成一个处处可看、时时可观、天天可游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关于打造三门峡副中心城市。跳出渑池,才能建好渑池。我们认为,渑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建设格局要再大一些、品位要再高一些。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可以构建一个中心城区辐射性强、特色城镇支撑有力、美丽乡村联动推进的城乡发展新格局,最终把渑池打造成为布局优化、生态秀美、宜居宜业的三门峡东部副中心城市。

转型发展,三大主导产业添活力

东方今报:渑池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在打造转型发展先进县方面,靠哪些主导产业来支撑其转型发展?

杨跃民: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目前,我们确立了“铝及铝基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三大主导产业来引领转型发展。

铝及铝基新材料产业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发展铝工业也是我们固本培元、厚植优势的必由之路。我们坚持以铝精深加工和化学铝为主攻方向,今年实施了东方希望30万吨氧化铝技改等16个铝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此外,还与东方希望合作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500万只重卡轮毂锻造项目,即将落地建设,这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渑池铝精深加工零的突破。

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是我们另外两大主导产业,也是我们近年来倾力打造的战略新兴产业。在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们重点实施了波阿斯一期年产1.3万吨机械制造产品、佳鹏智能年产2000套智能车库等14个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在食品加工产业方面,突出品牌培育和效益提升,实施了天池山年加工2000吨食用菌、宏远食品二期年产200万箱旅游食品等10个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同时,还抢抓“豫酒振兴”战略机遇,大力支持和推动闻名遐迩的仰韶酒业进一步提升品质、扩大规模,乃至于点亮品牌、融资上市。

总之,我们就是通过新上一批转型发展项目,育强壮大主导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快速转型。

县之使命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三县一城”勾勒新画卷

因地制宜,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东方今报:渑池是农业大县,在农业发展上是如何跳出传统发展模式,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县的?

杨跃民:渑池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为发展特色农业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近年来,我们依托“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三大金字招牌,围绕发展特色农业这一定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我县拥有仰韶小米、仰韶柿饼、仰韶大杏和仰韶丹参四大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堪称“仰韶四宝”,仰韶小米色黄如金、米油丰富,仰韶柿饼甘甜可口、别具风味,仰韶大杏色泽鲜艳、皮薄肉厚,均为古代贡品;仰韶丹参含酮量远超国家标准,是道地药材中的上品。此外,我们还立足实际,强力推进花椒、辣椒、中药材为主的“双椒一药”产业发展,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全县花椒、辣椒、丹参为主的中药材分别达到15.3万亩、6万亩、8万亩,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二是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措施,目前,全县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已达到6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个,家庭农场达到1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35个,为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是强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认证成功可享受资金奖补、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多渠道宣传推介渑池品牌农产品,扩大品牌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目前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达到38个,绿色农产品达到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4个。

四是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借助农村产权制度暨“三变”改革,盘活资产资源,整合生产要素,推动农业合作化进程,提高农业的产业效益和农民收益,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县。

文旅融合,探寻全域旅游新模式

东方今报:渑池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较好,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有哪些考虑?

杨跃民:我们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构建“历史文化游、自然山水游、现代工业游、红色经典游、乡村风情游”五位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促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奋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县。

在历史文化游方面。我们以仰韶文化遗址、上河曙猿文化遗址、秦赵会盟遗址、仰韶文化博物馆等景点为核心,精心打造历史文化旅游长廊。

在自然山水游方面。我们以黄河丹峡5A景区创建、仰韶大峡谷改造提升、五凤山旅游休闲度假项目为重点,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着力打响渑池旅游特色名片。

在现代工业游方面。我们主要围绕仰韶酒业“两区一中心”(工业游览区、仙门山旅游景区和酒文化展示中心),打造中华仰韶酒庄旅游区。

在红色经典游方面。我们以渑池境内现存的刘少奇旧居、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五凤山马跑泉事变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为代表,打造红色旅游专线。

在乡村风情游方面。我们以中国古村落赵沟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柳庄生态观光园等为代表,因地制宜,打造一条集休闲、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带动了乡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县之使命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三县一城”勾勒新画卷

抓好“规建管引”,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城市

东方今报:把渑池打造成三门峡副中心城市,渑池是如何具体落实的?

杨跃民:把渑池打造成三门峡副中心城市,既是在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更是回应群众的热切诉求。

一是高起点规划。我们既然把渑池县城定位为三门峡的副中心城市,就要以一个市级城市的标准来规划,投资550余万元,高起点编制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

二是高规格建设。我们以百城提质工程为契机,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谋划实施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先后建成了一批公园游园,完成了城市绿化美化,打通了城市断头路,增添了健身娱乐设施,合理布局建设学校、医院、文化艺术中心等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了城市品位。

三是高标准管理。建好,更要管好。我们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建成的全县统一的数字城管系统,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过程中粗放滞后、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的问题。持续开展洁城行动,突出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探索城市综合执法和环卫新模式,推行高效、统一的环卫管理新方法,实行全天候保洁模式,确保城区清洁无死角。

四是高品位引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仅要有颜值,还要有气质,这个气质就是城市的文明程度。今年,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我们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智,以创促建,以创带管,强力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现在,创建成效已经初步凸显。

党建引领,推进“三县一城”建设

东方今报:渑池“三县一城”发展思路的实施依靠什么来推动?

杨跃民:发展是第一要务,党建是根本保障。推进“三县一城”建设,关键在人,重点是要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此,我们决定从党的建设入手,从转变干部作风抓起。

一是戴党徽,亮身份,强化党员意识。在2016年7月的县十二次党代会上,我们做出了在全县开展“学党章、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活动的决定,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工作日必须佩戴党徽,使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接受群众监督。看似一枚小小的党徽,却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内心的一种有效约束,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把严于律己、尽职尽责、努力干事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为“三县一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素质、提能力,育强干部队伍。我们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素质。2018年,我们开始在全县举办“美丽渑池魅力仰韶”大讲堂,围绕“三县一城”发展思路,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专题讲座,至今已累计举办20期,参训党员干部1.2万余人次;去年以来,还在上海交大和北京大学举办了3期领导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参训县处级干部、单位党政正职139人。并组织党政正职、党政考察团100余人,到兰考、永城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和脱贫攻坚等工作。12个乡镇每月举办一期“党性教育大讲堂”,分批次对镇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进行集中培训。

三是重人才,树导向,配强干部队伍。严格按照好干部20字标准,坚持注重基层和一线、注重实绩和民意、注重交流和轮岗、注重作风和品行,坚持无任用考核推荐、分管领导推荐、重点工作推荐、年度考核推荐、单位主要领导推荐,去年3次对8个重要领导岗位进行了无任用推荐,选准了干部,配强了班子,树立了“干部培养锻炼在一线、工作实绩看一线、提拔使用重一线”的鲜明导向。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制定了《关于实施“会盟仰韶”英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和《实施人才回归工程促进招商引智工作的意见》,我们已通过公开招录、市场招聘、网络招聘等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人才297人,为“三县一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县之使命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三县一城”勾勒新画卷

县之使命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三县一城”勾勒新画卷

县之使命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渑池“三县一城”勾勒新画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