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物肥」的解釋,這篇文章全講明白了

關於“生物肥”的解釋,這篇文章全講明白了

我國是世界化肥第一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化肥產能和產量佔世界31%,消費量佔世界30%。化肥行業總體供大於需、產能過剩,落後產能退出遲緩。

化肥對我國農作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過量施用真的有害無益。

當過量的化肥進入土壤後,就會增加土壤溶液的濃度而產生不同大小的滲透壓,作物根細胞不但不能從土壤溶液中吸水,反而將細胞質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就導致作物受害。典型的例子就是作物“燒苗”!

我國提倡測土施肥,缺多少補多少,因為過量施肥真的危害太大,那麼化肥使用過量會有哪些危害?

一、對土壤結構的影響

化肥利用率低,氮肥因為易揮發、流失,利用率只有30%-50%,磷肥的利用率才10%-25%,鉀的利用率最高也只有50%左右。

因為化肥的長期低效施用,往往造成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過分積累和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及環境的汙染,就會導致土壤性質改變,土壤板結,土壤失硫、作物失綠黃化。

二、對微生物及環境的影響

化肥成分單一,不含有機質、腐殖質,因此大量使用化肥會導致土壤中有機質和腐殖質的缺乏,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造成土壤板結,農植物產量下降。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益菌,有益的小生物如蚯蚓。蚯蚓可以翻鬆土壤,使水分和肥料易於進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於植物的生長,而化肥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這類生物的大量死亡。

從我國大量施用化肥看,越使用化肥,地利就越下降,就越依賴化肥,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三、對蔬菜瓜果作物的影響

由於作物不僅僅需要氮磷鉀,同時還需要鈣鐵鋅硒等許多微量元素,而化肥一般成分比較單一,所以長期使用化肥必然導致土壤中所含養分趨於單一,易使作物營養失調,從而導致作物內部轉化合成受阻,使作物品質下降,瓜不甜,菜不香。

此外,土壤養分失調,部分地塊的有害重金屬含量和有害病菌量就會超標,導致土壤性狀惡化,果蔬生長性狀低劣,並且容易腐爛,不宜存放。

四、對人體及經濟的影響

大量施用化肥,易使蔬菜中硝酸鹽含量超標,而亞硝酸鹽與胺類物質結合形成N-亞硝酸基化合物,為強致癌物質。

使用過量的氮肥,會使莊稼抗病蟲害能力減弱,易遭病蟲的侵染,繼而會增加防蟲害的農藥用量,直接威脅食品的安全性。一旦食用受汙染的農產品,就會對人類身體造成嚴重威脅,引發中毒及誘發其他病症。

據抽樣調查,我國80%的農戶習慣憑傳統經驗施肥,不考慮各種肥料特性,盲目採用“以水衝肥”、“一炮轟”等簡單的施肥方法。全國有1/3農戶對作物過量施肥,導致農民種地投入不斷增加,“增產不增收”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在此背景下,生物菌肥的功能便體現出來了。生物菌肥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同時,不但完全環保、在使用過程中無任何汙染,而且可以減少硝酸鹽對生態的汙染,降低土地已有的汙染,是理想的綠色肥料。

那麼相對於傳統化肥,生物菌肥具體有哪些優勢呢?

一、改良土壤

微生物菌肥當中含有的有益菌,通過大量繁殖,在植物的根系周圍形成了優勢種群,抑制了其他有害菌的生命活動。另外,還能夠快速分解土壤有機物質,促進土壤團粒的形成,且通過有益菌的活動能夠疏鬆土壤,土壤的保肥、供肥、保水、供水及透氣性都得到很好的調節。此外還能分解土壤中的農藥殘留,避免殘留農藥對下季作物產生藥害。還對植物生長過程通過根系排放的有害物質進行分解。

有益菌在生長代謝時,會產生相應的酶和酸,對土壤中難溶性的磷、鉀肥進行分解,從而成為植物所能吸收的磷鉀肥。因此能夠大大提高作物對肥料的利用率,從而減少肥料的施用。

和有機肥配合使用,能夠持續不斷的改良土壤。

2-3年就可使土壤完全達到生產有機作物的標準,且因為有益菌能夠快速分解有機物質為作物吸收,所以克服了有機肥肥效慢、單施有機肥產量低等特點。

二、提高作物品質

複合微生物發酵的有機肥可促進根系的生長和活性,並提高光合效率以增加產量。

有益菌代謝產生多種植物所需的物質,如小分子氨基酸、生長刺激素、維生素等,能夠提高作物品質,並且促進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釋放,供作物利用。

由於土壤理化性質得到改善,土壤養分豐富且平衡,土壤中肥料能夠更好的被作物很好的吸收,因此能夠促進作物早熟和延長採收期。

三、達到生物防治病蟲害的效果

菌肥灌根可抑制土壤中的病菌,噴到葉面,可防止病害的入侵。

五大理念

生物菌肥不像化肥那樣,一次性將過量的可溶性營養元素帶入土壤,生物菌肥可避免環境汙染,且有益菌不斷的在植物根系周圍繁殖代謝,持續地、非過量的向作物提供營養。

完全遵循生態、環保、零殘、循環、平衡五大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