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寶寶更容易記住它們

0-1歲寶寶的聽覺十分敏銳,而且對媽媽的聲音特別熟悉。小編提醒大家:媽媽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除了要跟寶寶多說話,讓寶寶處在有聲語言的世界中,還要針對寶寶的記憶發展特點,有技巧地跟寶寶說話,這樣寶寶更容易理解並記住。

這樣說,寶寶更容易記住它們

方法1:經常跟寶寶說話

0-1歲的寶寶確實聽不懂媽媽的話,但他已經開始識別聲音了,五個月時就能區分媽媽的聲音了。所以,聲音成為寶寶認知和記憶的另一種途徑。如果媽媽經常跟寶寶說話交流,那麼媽媽的聲音信息經過反覆運作,就會儲存到寶寶的腦子裡,而寶寶就能學會通過對聲音的回憶來進行辨別。

園園媽:我家寶寶叫園園,每次跟他說話前,我都先叫寶寶的名字。比如,每天早上,他起床時,我就會跟他說:“園園,起床啦!”在她望著我後,我再告訴她,下面是穿衣,胳膊要做啥,小腿要做啥。由於我經常這樣叫她,在她很小時,只要誰喊“園園”,他立即循聲望去。

方法2:喊“名字”

媽媽在跟寶寶說話之前,先叫出寶寶的名字。這樣的叫法,有利於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當寶寶的注意力逐漸集中後,也會加深對內容的記憶。

球球媽:每次帶寶寶出門時,我看到什麼都會給寶寶介紹。當寶寶六個月以後,我就不是單一地給他介紹,而是運用聯想的方法給寶寶介紹事物。比如,當我帶寶寶看到羊時,除了給寶寶介紹羊的外貌特徵以外,我還會學著小羊“咩咩”叫。結果,寶寶不到一歲,他一看到羊也開始“咩咩”地叫。

方法3:用聯想的方法給寶寶介紹事物

聯想是促進記憶的一種方式,有利於增強寶寶的記憶,還可以啟發寶寶的思維,讓寶寶記住更多的東西。

陽陽媽:雖然寶寶很小,還聽不大懂我說的話,但我一直堅持跟寶寶說話。不管是看到什麼,我都會告訴寶寶。比如,我看到小草,我會告訴寶寶:“寶貝,這是綠油油的小草”。看到花朵,就告訴他:“這是白色的梨花”。雖然只是隨意地和寶寶聊天,但我的話其實都儲存到了寶寶的腦子裡。寶寶會說話後,一次我跟他一起拼圖時,我說:“藍藍的天”。寶寶立即接著說:“綠油油的草”。

​耐心提升記憶力

有些媽媽用一些方法來增強寶寶的記憶力,卻沒有取得預想中的效果,有時會比較著急,甚至責備孩子。其實,孩子記憶力的增強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媽媽需要耐下心來,科學練習,循序漸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