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章一大抄,到底应该怎么“抄”?

天下文章一大抄,到底应该怎么“抄”?

天下文章一大抄,到底应该怎么“抄”?

“天下文章一大抄。刚刚接触写材料工作的朋友会找不到北,经常是一头雾水。作为一个从事材料工作数年的码农,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抄”是一条相对快捷的路子。这个“抄”不是剽窃别人文章,而是在反复学习、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吸收、继承、模仿、创新”,既有他人的长处,又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对于刚刚从事文秘工作的新手来说,准确把握“抄”的要义,在“抄”的过程中巧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值得研究和探讨。

01

“抄”什么?

“抄”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的过程。研究远比其他重要。抄”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重点关注:

一是可以抄人家的选题立意。题好一半文。选题立意,即从哪个角度切入进行描述、分析和论证,这是材料的灵魂所在。以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材料撰写为例,感觉有很多要说的,但不知道哪个角度更能留下深刻印象,此时可以借鉴美丽城市建设、绿色城市建设的一些角度,加以运用,便是很好的选题。

二是可以抄人家的结构。结构,就是材料的骨架。以调研类为例,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格式在写作上往往采用横向结构。如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的情况,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若干方面来撰写。反映问题类的调研报告可以在叙述完问题的主要事实后,写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性质和危害程度及建议措施。这些都结构都属于规律性质的,看的多了,模仿的多了,便会轻车熟路、水到渠成。

三是可以抄人家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清新淡雅、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浑厚雄壮多、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写作风类的动员会往往义正言辞,写散文类的往往清新淡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2

怎么“抄”

一是直接拿来“抄”。譬如直接引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原话,直接引用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文件等文献资料,直接引用上级领导的讲话,以增强文章论说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注意,对于这一类的东西我们要坚持“求精不求多”的原则直接引用。同时,要灵活变通,比如原文中的各个标题可以放在我们材料中作为关键句直接使用。

二是排列组合“抄”。对于新手来说,这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一个办法,不建议新手长期采用。需要占有并通读大量的材料,并列好提纲进行重点内容记录,包括标题、结构、内容、语言等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确保文章素材来自“四面八方”。总之是一条:大量学习材料,大量参考资料,移花接木多渠道,模仿借鉴看不见。

三是发散思维“抄”。反三思维就是要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比如,近年来国家提出“互联网 ”,加的后面有很多内容,像互联网 精准扶贫,互联网 队伍建设,那么在写党建材料的时候,我们不妨用“党建 ”的思路进行创造,党建 精准扶贫,党建 队伍建设,这样就显得高大上、很出彩。

四是区分场景“抄”。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句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但是这样的话在机关事业单位怎么用的到呢?肯定肯定不是适合任何场合,这就涉及到一个会抄不会抄的问题。当新录用公务员入职时候,在结尾处用这么一句话就显得很贴切。

五是融会贯通“抄”。 在认真阅读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触发自己的灵感,开发自己的潜能,启迪自己的思路,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全面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说白了就是换一种表述的方式。但注意,不能仅仅停留在重复旧说的基础之上,而应该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一些闪亮的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