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来寄家书的鱼原来是这个东西,骗了我整整一个学生时代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今天主要来讲讲这个鱼传素尺以及和它并列的驿寄梅花。

古代用来寄家书的鱼原来是这个东西,骗了我整整一个学生时代

前者是古代人用来给家里人寄家书的方式,后者则是用来表示朋友的来信。在古代啊,路途遥远,交通方式有限,要寄家书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所以古代相隔很远的家里人其实是很着急的,因为没有家里人的消息啊。

这个驿寄梅花是在宋朝时,有一对好友,叫陆凯和范晔。这个故事啊就放在当今的社会就有点奇特,讲的是陆凯有一天很想念范晔,就从江南折了一枝梅花寄给在长安的范晔,并赠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

这句诗字面就很好理解啦,我刚好折了一枝梅花碰到了驿使,就正好让他带给正在吃长安的你。但是放在现代,我从江南给你带一枝梅花,只为了表达我对你的想念。还是两个男生!这个,这个情感是不是就有点奇怪啊?emm.... 这就大家就自己脑补吧!

古代用来寄家书的鱼原来是这个东西,骗了我整整一个学生时代

这个鱼传素尺,素尺是长约一尺的绢布,古代人用来写信的。在《饮马长城窟》中有一句诗是这样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的鲤鱼可不是真正可以吃的鱼,不是说把家书放在鱼的肚子里,然后到家了再破开鱼肚子,拿出家书。这个鲤鱼而是刻成鲤鱼形状的两个模板,将家书夹在木板之间,烹鲤鱼也不是把鲤鱼煮熟,而是打开书信。

古代用来寄家书的鱼原来是这个东西,骗了我整整一个学生时代

所以古代人的思念家人的情绪之浓厚,可能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