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戴安瀾將軍

隨著抗日戰爭的遠去,人們對歷史的記憶也變得逐漸模糊,若是曾有一個人讓我深感敬佩,那必是戴安瀾將軍無疑,而讓我感到遺憾的是,越來越少有人能記起這位將領,希望這篇短文能讓你知曉這段歷史,瞭解中國遠征軍,瞭解安瀾將軍。

致敬-戴安瀾將軍

揮師遠征

自1937年日軍侵華以來,日本在一年的時間內便拿下了半個中國,也因此牽制住了大量的兵力,戰爭進入僵持階段,日本開始尋求其他的突破點,而當時由於日軍對國民政府的各種封鎖,使得國民政府不得不修築一條戰時通道滇緬路,運輸來自國際上的救援物資。日本和中國同樣都明白這條道路的重要性,而隨著日英,日美關係的破裂,緬甸作為英國的殖民地,為了保住遠東這一巨大的資源庫,不得不尋求與中國的合作,而中國急需滇緬路來維持戰時的中國物資需求,所以中英同盟就此結成,1942年,緬甸仰光危急,國民政府命杜聿明率第5第6第66軍共10個師十萬多人參加入緬援英抗日。而戴安瀾將軍所領導的第200師,正是其中的王牌之師。

致敬-戴安瀾將軍

血戰同古(瓜城)

在中英軍隊回合參議後,命杜聿明第五軍為中路軍,戴安瀾200師於3月9日接替英緬軍在要隘同古的防務。

1942年3月16日,日軍轟炸同古,同年3月20日,同古戰役開始,在被日軍絕對制空權和炮火壓制下,同古的戰局每況愈下,為了給盟軍爭取時間,戴安瀾下達了繼續堅守的命令,並立下遺囑:餘奉命固守同古,誓與城共存亡。餘戰死,以副師長代理;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理,並未妻兒留下兩封遺書。堅守了12日的200師,死傷達2500餘人,而日軍的援軍也將至,日軍即將呈包圍之勢圍困同古,同古再難繼續堅守,儘管戴安瀾早已下達死戰的命令,但是在總指揮杜聿明的要求下還是選擇了撤退,隨後200師於29日晚撤退。此次保衛戰共殲敵5000餘人,為盟軍撤離爭取了時間,同古失守了,但其200師在保衛過程中的英勇作戰和頑強戰鬥力讓這支中國王牌之師當之無愧。

戰線崩潰,撤回國內。

儘管有中英聯軍的聯手抵抗,但仍難以抵擋日軍的瘋狂進攻,在局勢的壓迫下,盟軍開始總撤退,而200師也成為撤退中的一份子。為了和困境中的第五軍回合,捨棄了最佳的逃生路線,面對日軍的重重包圍仍堅持北上撤退,而在一路隱蔽撤退的路途中,遭遇了日軍的襲擊,在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1942年5月26日在緬北茅邦村殉國。彌留時,他面向祖國的方向凝視良久。他是否在憶起來時在這條路上的豪情:

萬里旌旗耀眼開,王師出境島夷摧,

揚鞭遙指花如許,諸葛前身今又來。

策馬奔車走八荒,遠征功業邁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長弓射夕陽。

又是否想起了離他不遠的祖國的妻兒,是否在想了他這短暫的三十八年的點點滴滴,是否還在為這群他未能帶回國的幾千將士擔憂。我們無從知曉。

致敬這位民族英雄——戴安瀾

致敬-戴安瀾將軍

所謂殊榮,也換不回其生前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