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從苦難中走來

楊 正 平

清晨,我從高樓的窗戶向外望去,滿眼是綠,滿眼是新,滿眼是情。清澈寧靜的喬莊河水緩緩西流,沿河兩岸幢幢樓房在晨曦中顯得格外莊重和諧,一個如詩如畫的地方,一座豐腴富饒的城市。

青川縣是“5·12汶川地震”的極重災區。地震後我兩次進駐青川,參加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回眸十年,竟在瞬間。那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給青川人民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遙望遠方,思緒萬千,地震發生時的慘況和抗震救災的生死博弈場景歷歷在目;眾志成城、浴火重生的災後重建精神,令人永生難忘。若不是親身見證者、知情者、建設者,很難相信眼前這座生態園林城市,在遭受過巨痛後,還是那麼蒼翠挺拔,還是那麼英俊瀟灑,還是那麼充滿活力。

地處秦嶺南麓龍門山脈尾部的青川縣,山高坡陡,溝壑縱橫,自然條件惡劣。“5·12”汶川地震使青川成為極重災區,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斷,電力和通訊嚴重破壞,人員傷亡慘重,數萬人無家可歸。我們每個人的心,與災區人民一起跳動。地震後的第五天我前往青川。當天上午十時左右,市紀委值班室接到青川縣紀委的告急電話:“縣紀委監察局辦公樓在餘震中整體垮塌,委局機關幹部的住房,有的倒塌、有的嚴重受損不能居住,所有吃的、穿的、用的都無法搶出,求助市紀委急送一些生活和工作必需品。”市紀委領導決定由我運送救災物資去青川,慰問縣紀委監察局的幹部職工。我很快與市指揮部取得聯繫,落實一輛志願者的大卡車,裝滿木板、帳篷布、鍋碗、棉被、衣服、藥品、礦泉水、方便麵及臨時辦公用品等急需物資。裝車後已是中午十一點多,我和兩名司機帶上幾袋餅乾、幾瓶礦泉水立即動身啟程。走綿廣高速經竹園、涼水、翻酒家埡至青川縣城。這段公路在地震中多處垮塌,雖有專業隊伍和人員及時搶修,通行仍是十分困難。一路上,運送救災物資的大卡車,奉命搶險救災的部隊車輛、醫療隊、志願者、返鄉人員、學生、警察,人多車湧,走走停停,到達縣城卸完車已是深夜。考慮公路隨時可能垮塌受阻,便連夜返程,回到廣元已快天亮。

當時的青川,四處傷痕累累,滿目斷壁殘牆,街頭、河邊、路旁搭滿帳篷,遍地一片混亂,災民極度恐慌。上午還我沒回到辦公室,又接到市紀委書記電話,問我“如還沒回廣元,就留在青川負責災區救災物資的監管工作。”災情就是命令,接受新的任務後,收拾了簡單日常用品就動身。考慮到公路難行,決定走水路從白龍湖坐船至木魚進入青川。本單位司機王忠開車送我到三堆鎮,提前聯繫好的快艇船早在白龍湖碼頭等候。坐在船頭,面對綠水碧波,仰視漫山綠樹,心情本可爽快起來,而頭天的所見所聞讓我總是悶悶不樂沉默無語。下船後,我手提行李包爬上一段坡地彎路,搭乘路邊一輛摩托車去木魚鎮,在救災指揮部臨時帳篷裡吃下一碗方便麵,再匆匆趕車前往縣城。

災後的青川,救災工作千頭萬緒。救人、排險、安置災民、供應生活用品、發放救災物資、安排外地救援人員,縣裡所有同志廢寢忘食不分晝夜地工作。指揮部大院裡有一位中年婦女,一大早主動出來清理垃圾打掃衛生,天天風雨無阻,令人感動。我主要負責督察組的工作,代表市紀委對救災物資加強監管,每天去鄉鎮或城區各救災物資收放點,檢查物資分發情況、協調處理突發問題,下午五點之前向市指揮部上報數據,任務異常繁重。好在縣指揮部統一安排到督查組工作的幾位同志,多是從各機關單位抽調的年輕幹部,還有大學生志願者,激情高漲、肯跑能幹、聽從指揮,幹起事來得心應手。

儘管已是春夏之交季節,地震後的青川白天悶熱難解,晚上卻冷得發抖。起初我被安排住在青川中學操場的帳篷裡,後來這裡要騰空集中安排外來醫療隊,指揮部要求各單位自找地方自搭帳篷,我也隨同縣紀委的同志去了井家溝。縣城距井家溝約二三公里,那段時間幾乎夜裡天天下雨,早出晚歸極不方便,也感到疲憊不堪。住了十天左右,乾脆住回督查組工作的帳篷。晚上下班人走了,幾張桌子並在一起當床板,簡單方便照樣睡得香。一個多月以後,指揮部建起伙食團,帳篷改建為板房,條件逐漸開始好轉,我又同時兼顧做好聯繫孔溪鄉的救災工作。孔溪鄉是市紀委監察局聯繫的受災鄉,因委局機關人手緊便抽回了以前安排的同志。我每週要抽出幾天時間去孔溪,與市外事辦派來的黃燎副主任一起住在小河溝的帳篷,白天事多勞累,夜間蚊子亂飛,知了、青蛙、癩蛤蟆撕心裂肺地吼叫伴隨嘩嘩的流水聲,猶如同臺合奏的村野小夜曲,吵鬧得讓人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八月下旬濟南猛虎師部隊撤離災區,我才與市裡派駐青川縣的其他同志統一回到市裡。

在非常時期赴災區工作,也是人生難遇的一段特殊經歷。回到廣元,市電視臺做過一期專訪節目,讓我談談參加抗震救災工作的感受,我一口氣說出幾個“刻骨銘心”:青川災情慘重程度,令使我刻苦銘心;受災群眾地震後的生活艱苦程度,令我刻苦銘心;青川幹部忘我奮戰的工作激情,令我刻苦銘心;外來服務和援建的自願者、大學生、部隊官兵的無私奉獻精神,令我刻苦銘心……

地震後的青川一片廢墟,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地震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央決定浙江對口援建青川,濟南部隊進駐青川抗震救災,全國各地誌願者紛紛奔赴災區參與救援。溫家寶總理四次到青川看望受災群眾、視察災後重建工作,給予災區人民極大的鼓舞和信心。災後重建任務特別常艱鉅。為推進“三年任務兩年完成”,2010年6月,市委政府成立“青川縣城災後重建推進領導小組”,我作為派駐青川工作組的隊員,一去又是整整半年。這時地震已經過去兩年,重建工作初見成效,道路、通訊、水電完全恢復,我們的食宿和工作條件相對改善。督導重建進度、監督項目推進、核查違規違紀問題,是我們的重要工作職責。工作組共十三名同志,其中有一位是團市委選派的來自山西的青年志願者小吳。十三人就是一個小集體、小團隊,工作同心協力盡職盡責,生活相互關照苦中有樂。休息時常一起登上高家梁眾覽喬莊縣城、去大溝裡游泳、學校操場打球。 在青川工作半年時間,見證了青川人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天大困難能戰勝”豪言壯舉;見證了青川縣幹部群眾不怕犧牲、勇於拼搏的工作熱情;見證了浙江援建者“晴天搶著幹、雨天巧著幹、晚上挑燈幹、雙休日加班幹、合理安排科學幹”的實幹精神;見證了青川縣日新月異的重建變化。重建房、聯建房、還建房、廉租房相繼竣工投入使用,受災群眾陸續搬進新房,恢復正常生活。

青山綠水,川俊峰秀。青川,一個親切溫馨的名字,在我心靈深處刻下永恆烙印。十年裡,我已記不清多少次走進青川,每去一次、每到一地,嶄新的發展變化總會使我受到強烈的震撼和啟迪。2015年我已調至新的單位工作,有機會再去青川,走廣甘高速公路僅一個小時即可到達縣城。晚上住老縣城興平飯店,夜幕降臨淅淅細雨,我邀請縣紀委幾位老友,飲茶相聚,憶舊敘情,難忘地震災難給青川造成的慘痛損失,難忘地震後兩次在青川工作期間大家對我的關心與幫助,難忘在那特殊工作環境之下同生死共患難的兄弟般情誼。去年四月,陪北京和成都幾位作家“重走災區”,走過沙洲幸福島、板橋農業示範基地、孔溪工業園區、張家溝初心谷、陰平新村、青溪古鎮和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無不為災區的鉅變讚歎不已。八十高齡的著名作家石英先生精神飽滿,興致勃勃,還為青川揮筆題字“綠水青山,尋夢青川”。

轉眼過去十年,地震蒙在心裡的陰影雖已散去,深藏的那份牽念卻不會消除。今年四月又去青川,我特意步行從老城原縣委政府大院步行到小壩新青川酒店。城市區域擴展了四五倍,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街道整潔,花團錦簇,綠樹成蔭;感恩橋、感恩牆、感恩塔和人民廣場、木牘廣場、人民廣場等城市建築,突出感恩奮進主題,設計精美,獨具特色,寓意深刻。傍晚,我沿喬莊河行走,堤岸寬闊,街燈明亮,休閒散步的市民,春風得意,臉上洋溢出自信與祥和。熬盡苦難迎來黎明,從痛苦中站立,從奮鬥中崛起,大難之後必有後福。輝煌與光明、成就與豐碑,凝聚著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書寫出人間大愛與真情。十年揮之即去,青川依然美麗,青川人民永遠幸福安康。

【以此文獻給“5·12汶川地震”十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