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绝非裁判“挡箭牌” 要驾驭技术而非被奴役

3月11日在贵州恒丰主场迎战河北华夏幸福比赛中,VAR(视频助理裁判)却成为了比赛的焦点,在整场5粒进球中,有3粒进球启用了视频助理裁判,再加上双方球员罕见地共同修补角球旗,使得原本90分钟的足球比赛耗时将近120分钟。

中超启用VAR技术的初衷是为了体现比赛公平性并减少误判,然而却使比赛失去了流畅性,导致球员现场状态不稳定,始终饱受诟病,而关于视频助理裁判的矛盾与讨论,自从这项技术诞生之初就一直没有停歇。

VAR绝非裁判“挡箭牌” 要驾驭技术而非被奴役

足球比赛的“暂停键” 尴尬地原地等待审判

2018赛季开始,中超全面启用VAR(视频助理裁判)。赛程刚过两轮,使用率居高不下,不得不让人对VAR技术的前景感到堪忧。虽然只是在关乎进球与否、是否应判罚点球、红牌和罚错人的情况下使用,但在比赛中经常出现,频繁的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到比赛的节奏。

当主裁判与视频助理裁判沟通的时候,场上球员们大眼瞪小眼,焦急等待命运的审判,这一刻原本瞬息万变的足球比赛突然被“暂停”,原本热闹的比赛也仿佛安静下来,无论是场上的裁判球员,还是场下的教练球迷,看上去都显得十分尴尬。

不管最终结果怎样,运用视频助理裁判的这几分钟时间,已经完全打乱了双方的进攻节奏,让比赛精彩度大打折扣。同时给予一些体能差的队员休息时间,教练也有机会临场给球员布置战术,反而不利于比赛的公平。

“耗时的公平”与“流畅的精彩”孰轻孰重?

其实,视频助理裁判的出现就是要保证比赛的公平,避免误判,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为了绝对的公平,让足球比赛变得冗长、散漫,变得不像足球比赛,这也违背这项运动原本的魅力。在“耗时的公平”与“流畅的精彩”中做出选择,恐怕永远无解。

不过我们可以尽量做到两者兼顾,华夏幸福主教练佩莱格里尼就提出,双方球队在比赛中使用VAR的次数应当是相等的,而不是根据场上球员的抱怨而使用VAR,同时他认为每队主教练都应该有一次机会申请VAR的使用。

这让笔者想到了篮球里的视频回放和排球里的鹰眼挑战,足球或许也可以借鉴其它运动的判罚手段,但最重要的是在技术上进一步缩短VAR的判罚时间,降低对比赛节奏的影响。

主裁判不能依赖VAR,仍需兼顾比赛精彩和公平

说到底,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裁判,VAR技术是在弥补人肉眼难辨的局限性。在比赛场上,主裁判拥有最终绝对的判罚权,但如今VAR技术挑战主裁判的权威,进而干扰比赛的节奏。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VAR视频助理裁判的职责是“助理”,是帮助主裁判的,但在这场贵州恒丰与华夏幸福的比赛中,VAR视频助理裁判已经凌驾于主裁判黑晓虎之上。这场比赛的第2、3、4粒进球,裁判的最初判罚都是正确的,视频助理裁判只不过是再一次证明进球有效。

主裁判黑晓虎明显有些依赖VAR,这也是很多裁判容易犯下的通病。众所周知,如今的足球比赛对裁判的要求越来越高,裁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避免误判挨骂,VAR就成为很多裁判的“挡箭牌”,甚至一进球就求助VAR。这明显是错误的,是主裁判逃避责任的表现,也反映出裁判能力的欠缺。

裁判的作用不仅是按照规则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也要保证比赛的精彩好看,无论是视频助理裁判,还是门线技术或是底线裁判,都是在为比赛顺利进行服务,主裁判在公平和精彩之间应该有所兼顾。毕竟在有的时候,像“上帝之手”那样的误判也会成为娱乐消遣的谈资。

VAR视频助理裁判技术在世界足球界也同样存在争议,今年的俄罗斯世界杯就将启用VAR,但是下个赛季的欧冠则要放弃这项技术,这说明国际足联和欧足联还存在分歧。

但不管怎样,VAR应该促进足球运动发展,而不是阻碍。(文/雪峰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