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2018新加坡秋季拍賣會:1999年版佰圓錯版紙幣(PU76756977)

由於人民幣都是由機器印刷,在印刷過程中出現漏印.折白.折角.位移.印偏.水印移位等從而產生了印刷錯誤。雖然經過人工或者機器的第二次檢查排除,但是在眾多的紙幣或者硬幣中,發現那麼十個幾十個的錯版實屬難之又難,從而這些有印刷小錯誤的人民幣就隨著大軍一起流入市場。

藏品名稱:1999年版佰圓錯版紙幣(PU76756977))

款識/風格:現代

數量/風格:一張

規格: 尺寸:155mmx77mm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此組為七張壹佰圓紙幣錯版幣。其中六張為2005版左下角100圓水印偏移錯版,其中一張為2015版毛澤東頭像右眼睛水印和彩印錯版。’家值千萬不如錯幣一張’,錯版幣因為存世量非常稀少,因此價格不菲,可以當做古董來收藏,也彰顯收藏人的身份和收藏興趣和高雅。紙幣收藏專家稱,目前錯版紙幣出現幾率為百萬分之一,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曹錕憲法成立紀念銀幣

民國五大總統當中,因為“賄選”影響了曹錕的聲譽,政界對他也頗有微詞。但下野之後,曹錕卻是五大總統當中最為“親民”的代表。在1924年,北洋政府公佈了中華民國憲法,天津造幣總廠鑄造發行了曹錕憲法成立紀念銀幣,人稱“文曹錕”,《中國紀念幣考》手稿上言:憲法壹元紀念銀幣,民國十三年,天津造幣廠鑄,成色重量,均同通行幣,錕既得大位,召集賂選議員議憲法,告成,鑄此紀念。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名稱:曹錕憲法成立紀念幣

規格:總重26.9g 直徑3.95cm

款識/風格:民國

類別:雜項

此枚七彩銀幣正面曹錕大禮服,佩大勳章,九分正面及胸像,稍左側 ,背五色旗星旗交叉,旗綬繞旗柄,作飄曳式,上憲法成立紀念六字,背面邊皆聯珠紋。此枚七彩銀幣在民國時期就是達官顯貴、收藏大家競相搜尋的銀幣名品,也是北洋政府政治首腦“循例”鑄造。該件銀幣保存完整,包漿自然,雕工細緻,鑄造精良,堪稱民國時期人物紀念幣中的精品。

2018大型秋季拍賣會精品推薦:崇寧通寶折三大錢

崇寧通寶為北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1102-1106年)始鑄,年號錢。有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和崇寧元寶三種。崇寧通寶當十型,錢文為徽宗親書,所以又其為御書錢。該錢文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徽宗趙佶瘦金書體存留世間的真實顯現。宋徽宗更因鑄錢精絕,而於王莽並稱“錢法二聖”。錢體厚重,青銅質,鏽色古舊,開門的老生坑。之所以謂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錢文四字飽滿,寄廓接緣。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藏品名稱:崇寧通寶折三大錢

款識/風格:宋代

類別:雜項

規格:重:9.5g 直徑:34.4mm

此枚為崇寧通寶折三大錢且是錯版幣,錢幣鑄造時反面的整個文案有明顯的偏移錯版,錢幣反面外圓和內方有明顯偏移錯版,十分難得罕見。價值千萬不如一枚錯版幣,且還是北宋的崇寧通寶折三大錢,錢幣外圓內方,正面鑄漢文“崇寧通寶”四字旋讀。崇寧通寶是宋徽宗時期比較重要的錢幣之一,因此要仿製它是很難的。錢幣錢文為徽宗親書,所以又其為御書錢。該錢幣錢體厚重,鏽色古舊,銅質精良,澆鑄規整,字文精細。據我們目前所能見者,有泉家評:“範各一體,體各一態,或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或如天孫織錦,文采斑斕。”無論是錢文書法的考究,還是鑄造的精整都為上乘,堪稱為藝術品。所以後世泉家把漢王莽、宋徽宗、金章宗三個朝代所鑄造的錢幣稱之為“古泉三絕”。

慈禧肖像紀念銀幣

紀念幣是一個國家為紀念國際或本國的政治、歷史、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傑出人物、 等而發行的貨幣,它包括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 質量一般為精製,限量發行。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的,由國家統一計劃發行的法定貨幣。紀念幣通常是為了紀念我國重大政治歷史事件、傳統文化等有特殊意義的事物而發行的。具有特定主題和限量發行是紀念幣的主要特性,收藏價值很高。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名稱:慈禧肖像紀念銀幣

規格:重 26.5g 直徑 3.97cm

款識/風格:清代

類別:雜項

此藏品為大清國慈禧皇太后紀念幣銀幣,直徑為4.5釐米。它的正面圖案是慈禧半身像,上環“大清國慈禧皇太后”字樣,下環“1861~1908”,背面圖案是一條蟠龍。因為清朝末期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不再符合封建社會的定義,慈禧太后已經為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從古代走向現代,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廢除科舉而興辦學堂,派人出國留學,興辦洋務,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

大清國慈禧皇太后錢幣,因民間大量仿造而聞名,在錢幣收藏界以其存世量稀少而受到人們的珍視,而且,還由於它的製作異常精美而倍受人們的寵愛。在我國近代銀幣中,它是久享盛名的一種,也被列入中國近代機制幣十大珍。

大清銅幣戶部中鄂十文銅元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大口水龍,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

各地鑄造比較統一。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藏品名稱】 :大清銅幣戶部中鄂十文銅元【款式-風格】 :清代

【數量-單位】 :一枚

【類別】 :錢幣

【規格】 :重:7.4g ; 直徑: 2.75cm

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而如今,大清銅幣中心‘川’十文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現已在存世的大清銅幣當十現存世相對較少,尚難覓。存世極其罕少,實屬難得。

雞血玉嵌寶石描金琵琶擺件

雞血玉是由億萬年前的火山噴發帶出的熔岩沉澱而成,是硃砂(硫化汞) 滲透到高嶺石,地開石之中而形成,這樣兩者交融,共生一體的天然寶石,在國內外是極為罕見的。雞血玉產自低溫熱液礦床、火山岩或熱泉沉積礦的硃砂條帶的頭尾及邊緣地帶,產量相當有限呈現我國傳統吉祥喜慶的雞血紅色,光彩奪目,經拋光後燦若朝霞,呈現奪人心魄之美。其中祁連山雞血玉具有色調均勻,永不變色,耐磨損,光澤性強,質地細膩堅韌等特徵。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藏品名稱】 :雞血玉嵌寶石描金琵琶擺件

【款式-風格】 :漢代

【數量-單位】 :一件

【類別】 :玉器

【規格】 :重:1920g ; 直徑:38cm

此件漢代雞血玉嵌寶石描金琵琶擺件,做工精良細至,用料優質通紅,血絲鮮豔明亮,特別是鏤空製作用工艱辛細至難做,只有宮廷工匠才能製做完成,此乃皇帝貴族專用。器身長38公分,重1980克。器身嵌有3顆頂級翡翠,5粿頂級瑪瑙石。也是中國第一次發現一個保存完好的真品。此件藏品及其稀缺難得!

乾隆通寶

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裡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里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

該錢幣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複雜,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2.54cm,重4g。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幣種與不同時期形狀與大小也有不同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藏品名稱】 :乾隆通寶

【款式-風格】 :清代

【數量-單位】 :兩枚

【類別】 :錢幣

【規格】 :總重:8g ; 1.直徑:2.54cm 2.直徑:2.49cm

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連寶泉、寶源在內先後有29局開鑄,多用黃銅與青銅,也引進國外洋銅澆製法。新疆地區新用方孔圓錢,開設伊犁、阿克蘇、烏什、葉爾羌、喀什葛爾、庫車等局,因用自產紅銅鼓鑄、故稱為“新疆紅錢”或“普爾錢”(“普爾”維語即錢的意思)。乾隆通寶只少數錢背文看見星號或漢字。乾隆通寶還有合面錢、吉語錢以及私鑄劣質錢、鵝眼錢等,品類不下百種,存於世上的有雕母數種,至為珍貴。

孫小頭開國紀念幣伍圓五星銀幣

1911年5月,孫小頭正式由南京造幣廠開鑄,版本為“下五星”,因為該版英文無開國紀念意義,後改版為“上五星”。英文分別為“MEMENTO”(紀念)、“BIRTH OF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開國),“THE 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ONE DOLLAR”(壹圓)。袁世凱任命大總統後,該幣即停鑄,因時間短暫,流用不多,尤顯珍貴。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名稱:孫小頭開國紀念幣伍圓五星銀幣

規格:總重 37.3g 直徑 4.34cm

款識/風格:民國

類別:雜項

此枚“孫小頭開國紀念銀幣”(伍圓)為樣幣,採用機制鋼膜衝壓製造,品相完好,原始包漿。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邊緣內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四字、下鐫"開國紀念幣"五字、左右纏枝花卉紋飾。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體"伍圓"及嘉禾圖案,邊緣英文"中華民國"、"伍圓",上方左右分列五角星。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近代中國錢幣中的精品,有著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珍貴的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伍圓樣幣記錄了辛亥革命驚天動地的偉大歷史,由於歷經百年風雨,“開國紀念幣”伍圓樣幣,存世量極為稀少,尤其是品相好的更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愛好者青睞。

存世極其罕見宣統年造中大“川”大清銅幣二十文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十七二十局先後鑄造的銅圓,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其中尤以當二十者為最。

名稱:宣統年造中大“川”大清銅幣二十文

規格:重:14.4g 直徑:3.33cm 厚:0.23cm

類別:雜項 年代:清代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該幣為“宣統年造中大“川”大清銅幣二十文,此錢幣選用精煉珍稀黃銅鑄造而成,幣錢體厚重,咖啡鏽色,輕敲尾音悠長悅耳,錢麵包漿牢固,流通痕跡明顯。錢面以珠圈為界,中心以陰文鑄省(局)簡稱“川”,珠圈內鑄“大清銅幣”四字,字體深俊、鏗鏹有力。圈外左右有“度支部”三字,上緣鑄滿文及干支紀年“己酉”,下緣鑄“當制錢二十文”,背面中央為蟠龍圖案,珠圈外上環鑄“宣統年造”四字,英文字樣環繞半圈,該大清銅幣是清代頂級珍稀銅元,其傳神的造型,生動的審美意境,頗具皇家風範,堪稱為清錢一絕,升值潛力巨大。

光緒三十一年(1905)七月,清政府通令各省將所鑄的“光緒元寶”銅幣.統一改為“大清銅幣”,並要在幣的中心加鑄陰文或陽文的各省漢文簡稱,四川省即鑄有中心為“川”字的當五、當十、當二十等三種銅元。同年九月,清政府的戶部改名為“度支部”,但各省銅元局所鑄的“大清銅幣”幣面紀銘仍一直用“戶部”字樣,唯獨四川所鑄宣統元年大清銅幣的紀銘改為“度支部”。以致四川銅元成為全國銅元特點之一。度支部清代掌管財政事務的機構。清代原由戶部理財,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組部院各衙門,將戶部更名為度支部,列銜於戶部之上。

相比於“戶部”之稱,“度支部”存在時間十分短,而宣統帝在位時間更是隻有三年,可想而知,此枚度支部大清銅幣的稀少程度,收藏價值相對其他版別的大清銅幣更是無法估量。

宣統三年曲須龍大清銀幣(普版/簽字版)

大清銀幣曲須龍壹圓,背刻鑄蟠龍紋圖案,含純銀96%--97%。清宣統三年(1911)天津造幣總廠鑄。當時清政府欲統一幣制,聘請海外高級技師精心設計製造了這套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新幣剛試鑄成功,正逢武昌起義,於是大部分新版銀幣胎死腹中,只留有少量樣幣。曲須龍因背面龍首之須彎曲而得名,屬於試樣性質,因圖案精緻、存世稀少而受人重視。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名稱:宣統三年曲須龍大清銀幣(普版/簽字版)

規格:總重 53.4g 直徑 3.97cm

款識/風格:清代

類別:雜項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此貳枚“大清銀幣宣統三年曲須龍銀幣(普版/簽字版)”,正面分為內圈和外圈兩大部分,內圈刻有“大清銀幣”四個大字,兩旁分列長枝菊花紋飾。外圈則是用楷體字和滿文分別鐫刻著“宣統三年”四個小字,仔細一看細節處不僅精美完整,磨損痕跡較少,而且銀光閃閃,特別引人注目。反面外圈底部印有英文版的“ONE DOLLAR”小字,內圈則是在曲須龍的環繞下,雕刻著“壹圓”兩個大字,龍紋精細,麟須可現,龍頭居上,龍尾在右,龍珠在“圓”字下方,龍眼凹突,鼻樑俏上,炯炯有神,十分壯觀。

宣統三年曲須龍大清銀幣壹圓“GIORGI”簽字版一枚,宣統二年(1910)四月,清政府公佈“幣制則例”,並命天津造幣總廠預備鑄行國幣,該廠聘請意大利籍雕刻師路易奇·喬治(Luigi Giorgi)擔任總雕刻師,進行宣統三年版曲須龍大清銀幣的雕模鑄造等籌備工作,版式細微處與正式流通幣有所不同,背面左側鑄有雕刻師英文名“GIORGI”,鏡面版底精製,雕刻精美絕倫,鑄工精湛,是唯一一種帶有喬治簽字的清代銀幣。

自古以來,飛龍就是皇權的象徵,此錢幣這樣設計,足以說明皇權的至高無上,等級制度非常凸顯,又較好地展現出封建社會下不一樣的皇家風采,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觀賞價值以及投資價值。

宣統三年長鬚龍大清銀幣(普版/簽字版)

大清銀幣長鬚龍壹圓,背刻鑄蟠龍紋圖案,含純銀96%--97%。清宣統三年(1911)天津造幣總廠鑄。當時清政府欲統一幣制,聘請海外高級技師精心設計製造了這套宣統三年大清銀幣,計有六、七種版式,長鬚龍是其中之一。新幣剛試鑄成功,正逢武昌起義,於是大部分新版銀幣胎死腹中,只留有少量樣幣。長鬚龍因背面龍首之須特長而得名,屬於試樣性質,因圖案精緻、存世稀少而受人重視。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名稱:宣統三年長鬚龍大清銀幣(普版/簽字版)

規格:總重 53.5g 直徑 3.92cm

款識/風格:清代

類別:雜項

深圳雍乾盛世展出一十三件“珍寶”

此貳枚“大清銀幣宣統三年長鬚龍銀幣(普版/簽字版)”,直齒邊。該幣正面珠圈內為漢文“大清銀幣”四字,珠圈外上下為滿、漢文“宣統三年” 字樣,左右兩側分列長枝菊花紋飾。背面“壹圓”二字坐中,外圍是巨龍騰空,自上至左向右環繞一週,七根尾須向上,龍頭置上,兩根長鬚下垂,鼻樑突起,兩眼炯炯有神,龍紋精細,火球在下,下方邊緣是英文“壹圓”字樣。

宣統三年長鬚龍大清銀幣壹圓“GIORGI”簽字版一枚,宣統二年(1910)四月,清政府公佈“幣制則例”,並命天津造幣總廠預備鑄行國幣,該廠聘請意大利籍雕刻師路易奇·喬治(Luigi Giorgi)擔任總雕刻師,進行宣統三年版長鬚龍大清銀幣的雕模鑄造等籌備工作,版式細微處與正式流通幣有所不同,背面左側鑄有雕刻師英文名“GIORGI”,鏡面版底精製,雕刻精美絕倫,鑄工精湛,是唯一一種帶有喬治簽字的清代銀幣。

“物以稀為貴”是亙古常理,不管何種版式的長鬚龍樣幣,皆為藏家汲汲尋求的目標,熱心程度歷久不衰,是龍銀珍品中的常青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