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更難的是我們有顆想暴富的「心」

比“芯”片更難的是我們有顆想暴富的“心”

這幾天在慕尼黑見一個德國排名前十的公司採購主管,閒聊說起他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這個德國大公司有很大的電錶項目,他們把生產電錶任務外包給了一家在長沙電錶製造公司,但是項目臨近驗收時候,這家電錶廠才曝出來有幾個鏍釘一直打不好,精度不夠; 把這家德國公司給氣瘋了,因為在把電錶製造發包給長沙公司的時候,德國專家特意到長沙出差,把所有工作流程、工藝全部交給了長沙電錶廠,並培訓工人,特別說明他們現在設備精度不夠,要採購新設備;最終結果長沙這個電錶廠因為節省費用,沒有采購設備,也改變了工藝和流程,造成產品不合格。

我估計經過這一次事件以後,會嚴重影響這個德國老牌公司和長沙這家電錶廠的合作。

比“芯”片更難的是我們有顆想暴富的“心”

按聯合國製造分類方法,現在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能製造聯合國全部的大類和小類產品,上到衛星,下到紐扣,中間集成電路,全部可以製造,而且產能還特別大,但仔細分析一下,中國可以做到全球領先的幾乎沒有,芯片如此,連衣服也是如此。比起芯片來說,中國在電子電路當中最為常用器件:電阻電容市場也幾乎悉數供手讓人

比“芯”片更難的是我們有顆想暴富的“心”

因為大最的電子器件在中國組裝,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阻電容最大的市場,全年消耗的電阻電容大約數以萬億計,其中電容市場大約是200億美元左右,電阻市場容量不小於電容,約為300億美元左右,而這個市一大半是日本公司在提供,次之是臺灣公司在提供。

對於電阻電容來說這個不算是一個高科技,中國公司不是不能造,如軍用的電阻電容就可以自產,但是消費類的電阻電容中國公司就做不好了,原因就是一致性不好。

曾經和一個國內大的電子廠的開發總裁聊天,他們公司是消費電阻電容的大客戶,每年消耗的電阻電容大約是2億個以上,但是他說他們從來不敢用國產的電阻電容,儘管每年國產電阻電容送樣全部合格,一次送樣可以達到2000個以上,甚至上萬,但是一旦達到批量生產的時候,就會出很多問題,而且很多問題均不是大問題,就是像前文所描述的電錶廠一樣,工藝和流程不好,造成電阻電容的一致性不好。

電阻電容一致性不好,就非常容易造成電子器件的批量性的問題;基礎電子元件一批次可生產百萬件,一致性對質量控制極端重要。比如某個電容不達標,可能會讓手機充電更慢,因此手機各大品牌只採購大廠商的電容電阻。

比“芯”片更難的是我們有顆想暴富的“心”

相比於前一段時間內存大漲價,其實漲得更加瘋狂的是MLCC(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短時間之內漲了近四倍,原因就是MLCC的利潤越來越少,日本公司打算放棄製造MLCC,短時間內市場上的供應短缺,造成價格瘋狂上漲。

MLCC就像千層酥,只不過小得多。”業內工作多年的電子工程師張光華說。MLCC米粒大小,是一個內有電極的陶瓷塊兒,是幾百層陶瓷和幾百層金屬疊壓起來的。電容的原理是兩電極夾一層絕緣介質,以儲存電荷。介質層越薄,電容數值越大。張光華說,製作MLCC有點像攤煎餅:陶瓷粉末漿,被刮刀攤平成厚度約1微米的塗層,再敷上去一層金屬粉末漿,這就是陶瓷介質貼上了電極。之後,一大張薄膜被疊壓、烘乾、燒成瓷。“烙千層的煎餅,很難平整。”張光華說,“各家水平不一樣,要是‘煎餅’裂了一道縫,電容數值就不夠大。”很多環節影響質量:陶瓷漿和電極漿不配套,乾燥時就會“起皮”;烘乾太快出裂紋,烘乾不徹底也會導致瑕疵;燒瓷要暴露於特殊氣體;冷卻太快會開裂……張光華說,哪一環節不到位,產品就可能大比例不達標。客戶要求是一百萬個MLCC只允許一個不合格。

(來自一篇報到)

比“芯”片更難的是我們有顆想暴富的“心”

但是中國很少有公司去埋頭去解決這些事情,其實就是豐田公司強調的精益生產,因為大量公司有顆暴富的“心”,資源沒有投入在這些細枝未節上技術改進,沒有點點滴滴改進,就形成了不了高端的突破,所以供給側的改革也就是水中月鏡中花!

房地產和上市兩個造富神話,攪動了國人的暴富的“心”,無人願意進行精益改進。小米公司上市造就了成千上萬富翁,但是對於中國手機業工藝改進並無絲毫益處,而拼多多的上市神話,讓造價造成富翁又更進了一步; 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理解:

小改進,大獎勵的精髓,安靜下來,方可前進一步, 哪怕是一小步!

比“芯”片更難的是我們有顆想暴富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