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更难的是我们有颗想暴富的“心”

比“芯”片更难的是我们有颗想暴富的“心”

这几天在慕尼黑见一个德国排名前十的公司采购主管,闲聊说起他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这个德国大公司有很大的电表项目,他们把生产电表任务外包给了一家在长沙电表制造公司,但是项目临近验收时候,这家电表厂才曝出来有几个镙钉一直打不好,精度不够; 把这家德国公司给气疯了,因为在把电表制造发包给长沙公司的时候,德国专家特意到长沙出差,把所有工作流程、工艺全部交给了长沙电表厂,并培训工人,特别说明他们现在设备精度不够,要采购新设备;最终结果长沙这个电表厂因为节省费用,没有采购设备,也改变了工艺和流程,造成产品不合格。

我估计经过这一次事件以后,会严重影响这个德国老牌公司和长沙这家电表厂的合作。

比“芯”片更难的是我们有颗想暴富的“心”

按联合国制造分类方法,现在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能制造联合国全部的大类和小类产品,上到卫星,下到纽扣,中间集成电路,全部可以制造,而且产能还特别大,但仔细分析一下,中国可以做到全球领先的几乎没有,芯片如此,连衣服也是如此。比起芯片来说,中国在电子电路当中最为常用器件:电阻电容市场也几乎悉数供手让人

比“芯”片更难的是我们有颗想暴富的“心”

因为大最的电子器件在中国组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阻电容最大的市场,全年消耗的电阻电容大约数以万亿计,其中电容市场大约是200亿美元左右,电阻市场容量不小于电容,约为300亿美元左右,而这个市一大半是日本公司在提供,次之是台湾公司在提供。

对于电阻电容来说这个不算是一个高科技,中国公司不是不能造,如军用的电阻电容就可以自产,但是消费类的电阻电容中国公司就做不好了,原因就是一致性不好。

曾经和一个国内大的电子厂的开发总裁聊天,他们公司是消费电阻电容的大客户,每年消耗的电阻电容大约是2亿个以上,但是他说他们从来不敢用国产的电阻电容,尽管每年国产电阻电容送样全部合格,一次送样可以达到2000个以上,甚至上万,但是一旦达到批量生产的时候,就会出很多问题,而且很多问题均不是大问题,就是像前文所描述的电表厂一样,工艺和流程不好,造成电阻电容的一致性不好。

电阻电容一致性不好,就非常容易造成电子器件的批量性的问题;基础电子元件一批次可生产百万件,一致性对质量控制极端重要。比如某个电容不达标,可能会让手机充电更慢,因此手机各大品牌只采购大厂商的电容电阻。

比“芯”片更难的是我们有颗想暴富的“心”

相比于前一段时间内存大涨价,其实涨得更加疯狂的是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短时间之内涨了近四倍,原因就是MLCC的利润越来越少,日本公司打算放弃制造MLCC,短时间内市场上的供应短缺,造成价格疯狂上涨。

MLCC就像千层酥,只不过小得多。”业内工作多年的电子工程师张光华说。MLCC米粒大小,是一个内有电极的陶瓷块儿,是几百层陶瓷和几百层金属叠压起来的。电容的原理是两电极夹一层绝缘介质,以储存电荷。介质层越薄,电容数值越大。张光华说,制作MLCC有点像摊煎饼:陶瓷粉末浆,被刮刀摊平成厚度约1微米的涂层,再敷上去一层金属粉末浆,这就是陶瓷介质贴上了电极。之后,一大张薄膜被叠压、烘干、烧成瓷。“烙千层的煎饼,很难平整。”张光华说,“各家水平不一样,要是‘煎饼’裂了一道缝,电容数值就不够大。”很多环节影响质量:陶瓷浆和电极浆不配套,干燥时就会“起皮”;烘干太快出裂纹,烘干不彻底也会导致瑕疵;烧瓷要暴露于特殊气体;冷却太快会开裂……张光华说,哪一环节不到位,产品就可能大比例不达标。客户要求是一百万个MLCC只允许一个不合格。

(来自一篇报到)

比“芯”片更难的是我们有颗想暴富的“心”

但是中国很少有公司去埋头去解决这些事情,其实就是丰田公司强调的精益生产,因为大量公司有颗暴富的“心”,资源没有投入在这些细枝未节上技术改进,没有点点滴滴改进,就形成了不了高端的突破,所以供给侧的改革也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房地产和上市两个造富神话,搅动了国人的暴富的“心”,无人愿意进行精益改进。小米公司上市造就了成千上万富翁,但是对于中国手机业工艺改进并无丝毫益处,而拼多多的上市神话,让造价造成富翁又更进了一步; 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理解:

小改进,大奖励的精髓,安静下来,方可前进一步, 哪怕是一小步!

比“芯”片更难的是我们有颗想暴富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