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芯”浏览器谈起,为何中国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

最近几日“红芯”浏览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被认为是又一场类似当年“龙芯”的闹剧。只不过这次的“红芯”浏览器虽然打着全球唯五之一的纯国产浏览器内核的幌子,却套用了谷歌Chrome浏览器的内核,只不过是没敢套路国家相关的扶持配套资金,只是从一些公司拉来了2亿多的融资。事件的详情不再赘述,这里小编只是想来分析一下,为何中国现在有了所谓的“新四大发明”,有了百度,腾讯,阿里,这些千万亿市值的科技巨头,却仍然没有能研发出自主的浏览器内核。

从“红芯”浏览器谈起,为何中国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

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原因,因为中国的这些科技巨头们既不够豪也不够闲。不够豪:以谷歌的浏览器为例,谷歌为了开发chrome浏览器,当年在硅谷召集了近1000位工程师,开发周期也是以近10年计算的,而一名硅谷工程师的年薪基本在20万美刀,这样算下来谷歌为开发chrome浏览器投入了接近20亿美刀的成本,换成人民币也差不多150亿的左右。

从“红芯”浏览器谈起,为何中国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

不够闲: 开发浏览器内核投资巨大,研发周期还长,而且不但没有预期的收益,开发完成后还需要再花巨额的推广费用,才可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后续才能通过流量和大数据采集慢慢产生收益。这样的情况下,以国内公司的脾性恐怕没有哪一家会放着免费好用的开源浏览器内核不用,而愿意去做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傻事,毕竟比起研发浏览器内核,还是开发游戏,做电商平台,这些大众应用既轻松来钱又快。

从“红芯”浏览器谈起,为何中国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

其次中国的这些互联网巨头在深度研发和人才方面的积累还是有所欠缺。它们虽然在一般的大众应用方面研发能力很强,可一旦涉及到内核开发,不论是操作系统内核还是浏览器内核,需要的就不但是普通的写代码甚至是系统架构能力了,而是要从底层对整个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软硬件接口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还要精通算法,才能够搭建出独创的架构并且有足够的效率和已有的成熟系统匹敌。而国内在这方面本身就缺乏大牛级别的人物,因此这些互联网巨头也就无从搭建相应的人才队伍,也没有机会能够开展一些深度研发的工作。

从“红芯”浏览器谈起,为何中国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

缺Linus这样的大牛

相比国外,计算机领域的大牛一抓一大把,而且各有各的牛叉领域。可以说计算机领域的标准基本都是由国外的各种组织制定的,就凭这我们就落后很多了。而基本现在流行开源软件的从浏览器内核,操作系统内核,各种图形处理引擎,到一些开源组件,比如因为被Android采用而变得更加流行的WiFi开源组件wpa_supplicant,基本都是国外的公司或组织开发的,鲜有国内开发的知名开源软件。而国内早已习惯拿来主义,缺什么短什么互联网上基本都会有开源的解决方案。长此以往,如何利用开源软件,尽快完成项目,成了中国公司的必备技能。而真正贡献一个开源项目对中国公司而言却难于上天。

从“红芯”浏览器谈起,为何中国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

鉴于我们在计算机领域高端人才方面的缺乏,有些网友曾经建言:一个明星拍部戏收入就能上亿,引进一个足球大牌一年又是几个亿,这么有钱的话,一年五百万挖一个国外的顶级技术大牛虽然不够,但挖个有所建树有所专长的技术专家应该是足够了,随便一个明星,一个足球大牌的薪水都够我们引进几十名真正的技术专家了。而相比对社会的推动,哪个更有利呢?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