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蘭蘭事件淺評」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又怎能勸人寬容大度呢

「湯蘭蘭事件淺評」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又怎能勸人寬容大度呢

這時候也只能無奈的想著那副諷刺的漫畫——兩個人準備比賽,大家的起點都一樣,一個人拉著兩輪木車,車上是年邁的父母,另一個則是坐在一輛汽車上,車中父母有說有笑。哨聲沒有,但是比賽早已經就開始了……


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又怎能勸人寬容大度呢?

刷朋友圈看到一條動態,配文如上。配有一張圖片,是一個便籤似的筆記內容的截圖,內容是“那些善良氾濫卻是非不分,知識水平低下,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人,有時候比壞人更可怕。對惡無原則的包容,本身就是一種惡。……”

後面省略號的內容中有一句是孔子說的話:“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

還有一句是郭德綱說的話:“我是有仇必報的人,對待曾經傷害過我的那些人,我做不到以德報怨。”

我不知道孔子有沒有說過那句話,也不清楚郭德綱是不是真的對待曾經傷害過他的人。但是我知道“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又怎能勸人寬容大度呢?”那句話很有深度,而且是我近段時間以來聽過最有深度的一句話。

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怎麼能夠勸人寬容大度呢?

你不能!

你不應該!

你不可以!

你沒有資格!

湯蘭蘭事件淺評

前段時間,湯蘭蘭的事情成為熱點。

這是一起讓在審監庭工作了15年的法官也“震驚”“疑惑”的案件。

當年的事件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我不想去追究其中原因。但是,一些標題,比如“是一場有悖人倫綱常的具體論劍,還是一個未滿14歲女孩的誣告”,以及當事人的話“我敢為我說的話負法律責任。他們是我的母親,我的父親,我怎麼可能冤枉他們,冤枉他們對我有什麼好處?”跟“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生活,又怎能勸人寬容大度”結合起來,神奇的組合成了一根利劍,刺中了那顆在城市洪流中掙扎的心。

為什麼會有“是一場有悖人倫綱常的具體論劍,還是一個未滿14歲女孩的誣告”這樣的標題出現?這個標題本身就顯露著一種病態,這個社會的病態。沒有感受過絕望和無助,卻在那裡說“大家的七點都一樣,最後你輸了你怪誰。”

這時候也只能無奈的想著那副諷刺的漫畫——兩個人準備比賽,大家的起點都一樣,一個人拉著兩輪木車,車上是年邁的父母,另一個則是坐在一輛汽車上,車中父母有說有笑。哨聲沒有,但是比賽早已經就開始了……

我想在此次熱點事件之中,不會有人心裡有想法說“湯蘭蘭應該原諒那些侵犯她把她人生撕扯得稀巴爛”吧?如果有,那就真的太可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