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貨、場重構,創業者何去何從?

記者王濤

8月16日晚,由創業家App主辦的“黑馬城市合夥人訓練營”第6期活動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本期活動為期3天,8月17日—8月19日,來自款多多、創業家、翰皇偉業、名創優品、凱叔講故事、麻辣誘惑等相關負責人就創業話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與觀點。

款多多創始人王文鋼在開營儀式上做致辭演講,他表示,今天所謂的新零售,本質上是把所有的零售進行重構再解構,看起來像是新業態。而在新零售這個邏輯下,不管怎麼折騰,任何商業模式走到最後都是買賣,唯一的不同是,賣的到底是內容、服務還是產品。

人、貨、場重構,創業者何去何從?

(款多多創始人王文鋼)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化。大潤發董事長黃瑞明曾經說過,“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可見,如果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步伐,只能被社會淘汰。而這些在王文鋼看來,不過是“人”、“貨”、“場”發生了“新”的變化,他總結歸納為6個方面的“新”:第一,個性化的人群;第二,年輕化的品牌;第三,差異化的品類;第四,智能化的技術;第五,沉浸式的體驗;第六,數據驅動的協同。

同時,他還分享了供應鏈管理的經驗,即7個R(目標):對的商品、對的時間、對的質量、對的數量、對的狀態、對的地方和對的人,這樣,才能夠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最後,王文鋼給想要做零售的朋友提了一些參考性意見,他建議,想要做好零售,可以從這兩種方式入手:第一,Shopping mall;第二,廣闊無垠的地鋪、街邊鋪。另外,他還以過去20年的經驗作為提醒,創業者不要去做客單價過低的商品、品類,因為客單價低的商品趕不上人員和物價的漲幅,會比較累。

據瞭解,“黑馬城市合夥人訓練營”是全國首個幫助企業良性可持續的快速拓展招商加盟,規模化增加營收的實戰性培訓,主要包括六大模塊:定政策、做招商、營加盟、塑品牌、談資本和避風險,旨在為所有需要強化招商加盟業務體系的團隊提供最專業的指導與幫助,讓理論能落地、讓執行有高度。

以下為活動現場嘉賓發言實錄,經創業家編輯整理刪減後發佈:

時代在變求快成為主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移動支付、手機掃碼支付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工具。這個時代變化非常快,去年年底,北京故宮博物館已經支持全程電子賣票,大家拿手機買票,掃二維碼遠程支付,現在北京地鐵也可以刷手機進站,便捷的同時,也加快了節奏。可以說,在中國,帶上身份證和手機就可以走遍中國。

面對如此形勢,“一切都要快”成為了當前時代的主題。如果不懂得變革,只能被社會拋棄。大潤發董事長黃瑞明當年信誓旦旦說要做阿里巴巴和京東以外的第三大電商平臺,於是斥巨資組織團隊,成立電商網站——飛牛網。但是,僅僅過了兩年時間,就被馬雲的阿里巴巴收購。有人評價,在歷史的過程當中,他贏了所有對手,但是輸給了時代。

這告訴我們,在時代的不斷變化之下,只有擁抱變化甚至超前變化做出預測,才能長遠發展。

大潤發在此前的經營其實相當不錯,但阿里巴巴在將其收購之後,立即對通道進行改革,借住互聯網數據進行區域劃分,比如母嬰專區,涵蓋了奶粉、奶嘴、尿不溼、童裝甚至成人的日常用品,這樣就可以幫助消費者節省時間,提升購物體驗,並不會因為任何信息干擾或少拿東西而影響零售的連帶率。

在這個求快的時代,我們也想變革,想去針對銷售升級的業態做一些新的東西,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是按需求去解決供給的需求,明確市場因何而變,產業因何而變,這樣才有方向。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7R

中國的供應鏈,我們總說是從客戶到供應商,構成一整個鏈條的結構。大家普遍認為去中間環節,才能掙錢,其實並不是這樣,同時,對於C2F個性化定製,也並不可行,因為懂生產的都知道,如果你開個廠,一個用戶過來只下一個單,轉身就走,但是你需要為他起個板、做個模具,再生產出來,而他下次什麼時候再來,你也不知道,這樣並不划算。

今天,中國還在批量化生產階段,工業還沒到4.0階段,等到了4.0階段,還需要在智能下單軟件的幫助下才能完成。所以,環節減到一定程度,可能就不能再減了。而過去這麼多年,我們其實已經去了很多環節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好供應鏈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於供應鏈管理方面,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即7R目標:對的商品、對的時間、對的質量、對的數量、對的狀態、對的地方和對的人。在這樣的前提下,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把供應鏈管理做好。

同時,我們還需要做好4個更:用更高的效率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即效率、產品、服務、體驗。

做好7R和4個更,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檢。

人、貨、場在變如何應對?

一直以來,人、貨、場都是零售行業的核心要素,即使近年來火熱的新零售、智慧零售等,也都離不開這三個要素,不過,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商業在發展,人、貨、場也在發生重構。

我認為,人、貨、場發生變化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的“新”。第一,個性化的人群;第二,年輕化的品牌;第三,差異化的品類;第四,智能化的技術;第五,沉浸式的體驗;第六,數據驅動的協同,又叫新業態。在這當中,智能化技術又特別重要,因為它可以引導出沉浸式體驗。

實際上,今天玩零售,本質上是把所有的零售重構再解構。

下面,我們從3個角度解讀一下人、貨、場。

第一個角度,人之新。2017年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網絡評選,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共享單車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帶來了今天中國商業格局的改變,節省了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移動支付讓城市合夥人生意更加好做;共享單車解決了1公里出難題;網購是把所有品牌拆解為商品,以檢索的方式讓你瞬移到某個商品面前。這些,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

第二個角度,貨之新。關於消費者需求,我們通稱為貨,比如說礦泉水、搖控器、電話,在我們的眼裡,其實換成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它,把需求用數字化管理,你就會發現你的健康其實是一個體檢表,每一個體檢項目當中的任何數據都代表著你會要有不同的應對措施。

貨品也是一樣,當你把貨品數據化之後,你會發現所有銷售的東西只不過是個標籤組。而這些貨品的改變,是需要對消費者需求做精準的數據匹配,因為它每天都在變,你就需要每天都在變。

以珠寶行業為例,當人的需求變了,當商品的需求變了,這些東西還應該這樣存在嗎?當然是不會。

所以,我們現在在做三件事,1、把所有玻璃櫃幹掉。2、把導購幹掉,只有體驗師。3、絕對不導購、不做推薦。這樣,讓貨品有一個全新的展示方式。

第三個角度,場之新。把貨賣給誰,這個場子貨賣不出去,怎麼辦?所以我們想換個場子玩,把場子進行翻新。其實,場之新,並不是說商場變了,房子還是那個房子,經營面積還是那麼大,只是成本越來越高,但是場子確實變了。

花2-6個小時排隊,為了買杯喜茶,排隊半天只為吃頓金錢豹等等,所有的這些變化,其實都是消費者的需求,引起了場的變化。

但是不管怎樣,未來5年這些東西都還會在,所以,如果你做零售,我建議你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Shopping mall,一種是廣闊無垠的地鋪、街邊鋪。我再給大家一個建議,以我過去20年的經驗,不要去做客單價過低的商品、品類,因為客單價低的商品永遠趕不上人員和物價的漲幅。

而在決定開店選址時,一定要注意這四句話:1.高客單價2.剛需3.未必高頻4.合規合稅。

這當中,合規合稅又是重中之重。如果不在合規合稅的前提下,做連鎖經營會碰到很大的挑戰,由於連鎖經營的特性,你碰到的不只是一個地區地稅所或者工商局,而是來自於全國多個地區的監管,都不需要競爭對手,你就已經失敗了。

所以,針對人、貨、場的重構,要擁抱變化,做出相應改變,這樣才能成功。

多維度數據分析新零售

不管你幹什麼零售、幹什麼連鎖、幹什麼生意,無非是賣內容、賣服務、賣產品,但是如果你希望3年後你的企業要做大,你現在要考慮的不是你今天做了什麼事,而是3年後消費者需要什麼,你從現在開始就可以準備了,並且持續不斷地增強你的能力。

阿里巴巴的曾鳴告訴我們,看10年,做1年,以終為始。我們在創業裡常講一句話,對終局的思考,5年後的市場到底需要啥?你能提供嗎?為什麼是你?不是我?這點很重要。

我們可以從多維度數據分析與管理新零售,大家在做決策時,當我們選擇一款首飾時,作為買手,你需要拿起來看好不好、舒不舒服,但是如果當我們用數據緯度看時,就像X光一樣,隨即得出結果,是不是我們想要的。

從多維度來看,零售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50—1970年,供銷社階段;第二階段,1980年代,百貨大樓階段,開始引入了Excel、ERP、VIP會員體系,甚至CRM管理,開始注重新客獲取和成交率;第三階段,2000—2015,連鎖購物市場、專賣店、便利店SAP;第四階段,體驗式Shopping mall,接入互聯網、大數據、算法,尋求各種渠道獲取新客流增加交易額。

在精細化管理上,運營大數據可以節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後面你會發現,零售是在以一種完全不一樣的形態出現,更新迭代速度快,可以用6個字來形容,快速、迭代和試錯。

專注、極致、口碑、快,這是小米的核心秘訣。用快的方式、專注的態度,把事做到極致才會有口碑,這也是小米今天取得成功的前提。

對於創業,不管是做新零售還是其他項目,都要有站在未來看現在的眼光,緊跟時代潮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算法等新技術為創業服務,如果能有機會比市場認知早一步,就會搶佔先機,贏得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