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真的来了吗?

狼真的来了吗?

最近,有很多工厂转型做亚马逊,有些做的蛮不错的,自己的单品做到行业第一。 对此,我们思考良久,为何我们自己销售了一年的产品被别人在短短几个月迅速超过?一模一样的产品人家能做到类目第一?我们都要清库存的产品,却被别人销售到BEST SELLER?

信心和专注度!除此之外我想没有其他原因了。工厂新招的运营人员的水平,我相信不会比我们高到哪里去。高就高在他们是“focus on one thing”,这点对我们是最大的启发。 他们既然销售的是一个产品,就算是最利基的产品,它还是有市场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它做到BEST SELLER,而不是我们比敌人出发的早,却一路朝三暮四!当别人同类产品做到第一的时候才痛哭涕零,恍然大悟,all is so late。

那怎么样才能培养团队的专注度呢?

从公司层面来说不要上太多的类目,太多的LISTING。一个类目你做的越深,对竞争对手、对行业的了解就越多,你的机会成本就越低,你犯错误的成本就越低,单位时间你的产出就越高。 其次,从运营的技巧来说,我认为不要打持久战,应该是1-3个月为一个整体计划,在质量无问题的前提下,迅速提升REVIEW ,迅速累积让亚马逊系统认可的销量。

从产品类目角度来说,要专注,必须实践农村包围城市,矩阵理论。先做一个类目的一种产品,这个产品做好,在扩充LISTING 进行产品互补。等这个产品做好了,在扩充这个类目里面的其他产品,以此类推。慢慢你在此类目就有了经验,就有了护城河,利润和销量也就水到渠成。

另外,专注做一个类目的时候,大家要考虑跨境电商运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节奏、思想统一起来比较难。一旦步调节奏不一致,就很形成合力,很难形成一种势能。就好比台风的风力不够,是永远吹不走一台卡车的。同理,做一个LISTING的势能不够,是做不到BEST SELLER的。鉴于此,公司就必须有态度、能力都过硬的高层统一思想,具体运营人员按照公司的计划步调走,久而久之,公司形成了这种DNA,就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对于很多工厂都进入跨境电商行业这个现象,对于我们的第二点启发是: 我们该如何选择供应商。假如你的供应商最后都选择直接做跨境电商,如果他们的水平都很高,那你的活路在哪里?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分析他这个类目是不是很容易做起来,是不是这个类目足够大。 很容易做起来的,类目足够大的,工厂的老板就很容易尝到甜头,他就会以良性循环的方式加大跨境电商人才的投入。另外一种情形是有些工厂的产品类目性质决定了他这个类目是做不大,或者产品的更新换代太强,他在这个类目很难长期站住脚。

对于第一种情况,也是大家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找志同道和的同行去联合开发产品,联合采购,以更优质的产品,更低的价格去击败他。或者你就乖乖就范,销售他的品牌,接受他的MOQ。

对于第二种情况,为了短时间不受这样供应商的影响,建议多做变体,多备份供应商。

跨境电商深圳有几万家,每家有每家的优势,无非是靠研发,靠IT系统,靠供应链,靠资本。但是跨境电商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像其他行业,例如手机、互联网的BAT。产品千千万,每个公司的精力和侧重点都不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勇往无前的走下去。

你是技术出身,或者你的优势是整合技术资源,那你就总能销售和别人差异化的,或者总是updated新品。有些人本来就是玩物流出身的,对整个物流的solution比较清楚,就可以走大货,玩海外仓。有些公司资本雄厚,就可以玩海外本地公司,无交易手续费、退税,融资成本更低。有些公司是铺货出身,就是可以玩淘宝API接口,完美对接自己的独立站……天下武功高手林立,各有各的独门绝学。

跨境电商最怕的就是四不像的公司,今天南拳,明天北腿。有句话说的好——“很好的沉下去,是为了更好的浮上来”。

成功的跨境电商都在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