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泱泱华夏,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道路交通就有其悠久辉煌史绩。秦修驰道,汉通西域,史垂千载。随着历史朝代的更迭,公路交通和机构变革发展至今,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国道210线(原黔桂公路)独山路段。

光阴荏苒,时间飞逝。一段公路就是一个历史,一个历史就有一个文明文化的沿承。

带着一份公路人特有的情结和责任感,笔者先后多次到贵州原独山工务总段旧址采访,并参与了公路文化陈列馆的筹备。

每去一次,都有着一种莫名的不同感受,来到公路文化陈列馆宛如时空穿越,与筑路昔人进行一次时空对话;触摸一个个老物件,顿然会想起老一辈筑路人无私奉献,辛勤修筑公路的劳动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修缮前的原独山工务总段旧址。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建好的公路文化陈列馆。

在贵州省南端,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独山,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诚然,独山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所谓,公路兴,则百业兴。

在独山采访期间,独山公路管理段退休老职工宁贤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你们来独山可以走国道210干线公路,也可以走高速公路,交通很方便,比我们以前养的路好多了。因为公路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和物流贸易得到明显提升,我们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南重要交通枢纽喽!”宁老伯笑嘻嘻地对笔者说道。

是的,公路的高速发展,给独山社会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已不再是过去的奢求。

追根溯源,要说独山工务总段,这还得从早期的公路发展说起。

贵州道路由古驿道发展为公路,历时有2200余年。步入近代后,真正意义上的贵州公路才渐渐地发展起来。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独山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曾经的黔桂古驿道,已是杂草众生,让人唏嘘。

黔(贵州)桂(广西)公路是穿越独山境内较早的运输通道,该公路早期为驿道,始建于汉代,拓宽于唐代,明清两代逐步完善。然而,近代的黔桂公路发展可谓命运多舛。1928年,黔桂公路(现国道210线)开始修建,经广大筑路人的艰辛与努力,1934年全线贯通。为庆祝该公路建成通车,贵州、广西两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在独山麻尾交界处举行通车典礼,纪念这历史性时刻,黔桂公路亦是贵州第一条通邻省的公路。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40年代民工修筑黔桂交通基础设施场景。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国道210线黑石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公路建成后,相应的管理养护机构也在建设完善中。用现在公路人的话说,建好了要养护,养护要有人管理。

蒙治金老人是原独山公路管理段退休职工,已80岁高龄了,耳力不是很好,但是精神矍铄。他热心地向笔者介绍,听老一辈筑路人说,独山公路发展历史悠久,民国期间,20年代这里(独山)就有了公路管理机构。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幢3间屋的黄泥瓦房,工作人员也不是很多,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不错的办公场所了,后来才逐步修缮。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60年代的黔桂公路及独山深河桥。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70年代老道班房养马圈。

笔者翻阅独山工务总段的历史资料里有这样的表述,1928年1月,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处成立,职能主要是管理公路与运输。1945年设西南公路运输局独山工务段(直辖),1946年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在昆明成立第四战区公路工程管理局接管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设六个工务总段,17个工务段,独山工务总段位列其中,当时管养里程为179.2公里,该段是贵州较早建立的公路管理机构之一。

提及独山工务总段,宁老伯有话要说。我啊,今年74岁了,17岁我就来到独山公路养护段(原名)工作,那时我还是个年轻小伙,养护段机关就坐落在这里,还是现在的这个样。当然,这些房子已经是60年代翻修改成了砖瓦结构的建筑了,听老人们说这个公路机构早在民国就很有名,当时公路是运输的命脉,公路管理机构很受政府重视,还派有军队站岗呢!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80年代泥路养护工人劳动场景。

公路总是在变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随着时代变迁,独山公路管理机构屡次更迭,1950年7月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公路局贵阳分局正式接管独山工务段,当时有管理人员9人,全段职工111人,其中包括护路队(武装)、监理站,管养黔桂线里程150公里,那时有道班10个。随后两年,1952年又更名为独山公路养护段,管养着黔南大部分公路。

老职工们谈起独山公路历史文化,总是意犹未尽,神采飞扬。“过去,我曾在独山公路养护段(原独山工务总段)机关办公,看着这些老建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责任感,这里是传达文件,部署工作,召开大小会议主要场所,是黔南公路管理机关的首脑。听说有一次,西南公路运输局局长还亲自来到这里检查办公,并住了好几天呢!”已退休原独山公路养护段副段长杨世坤如是说。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过去原始养路鸡公车。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早期公路运输设备二七拖拉机。

忆往昔峥嵘岁月,未来任重而道远。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公路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格局。1998年原独山公路养护段更名为独山公路管理段,管养独山境内200余公里的国省干线公路,段机关办公室仍在旧址。2000年,在离旧址不远处新建了机关办公楼,为此结束了它80余年的办公功能。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旧时筑路工具——“石牛”。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公路历史文化,2017年9月,都匀公路管理局在原独山工务总段旧址进行修缮,将旧址打造成公路文化陈列馆。陈列馆的建成充分展示了黔南公路独特魅力和悠久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宣扬老一代公路人拼搏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体现新一代公路人奉献公路、服务公众的美德,使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公路历史发展变迁。

笔者来到公路文化陈列馆,触摸着这座老建筑,一股厚重的公路历史文化气息向我们扑来。走进展馆,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图片和实物,看着泛旧尘埃的物件,思绪带我们回首久远的过去。筑路没有压路机,就用“石牛”碾压;没有运输汽车,就用人力手推车运送材料。修筑1公里的道路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当年筑路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真是现代人想象不到的!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60年代使用的劳动工具。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展柜摆放的旧时公路文献资料。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公路文化陈列馆展厅一角。

独山公路管理段党支部书记颜登学这样说,以前我们就知道这里的公路文化厚重,也没有系统地梳理,今年公路文化陈列馆建起来了,看着里面图片、实物,我们豁然开朗,感觉原来我们公路人有那么多学习和传承的故事。现在职工和一些社会群众闻讯后,都纷纷想来这里参观,看看我们公路人自己的文化陈列馆!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笔者采访独山段党支部书记颜登学(右1)。

“我啊,退休来这里发挥余热看守陈列馆,感觉很光荣,我想,只要我在,就坚守下去。有时,我看到以前用过的老物件,就会想起过去生产劳动场景,就会想起为公路事业奋斗的已逝战友,今天的公路发展和幸福来之不易啊!”宁老伯激动感慨地说道。

其实,历史不容忘记,也不会忘记,它像是一抹鲜红的印记会深深地触动你、感动你,这种精神需要如今的公路人更好地诠释、去沿承。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如今公路建设养护施工场景。

快来看,贵州较早公路管理机构的前世今生!

国道210线独山黑石关文化墙。

返程的路上,我们久久不能平静,行驶在独山各条国省干线公路上,心情格外澎湃。路畅了、变宽了、变美了,公路沿 线一幢幢小洋房拔地而起,来往的汽车穿梭在干线公路上,犹如“人在车中座,车在画中行”的靓丽风景。

独山的公路文化像是全国公路文化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星星,它将随着悠久的公路历史文化脉络,继续发扬光大,继续前行延伸••••••(韦志胜)(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或翻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