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又霖《一个人去巴黎》:惊,关于一枚“小鲜肉”的音乐自我修养

董又霖《一个人去巴黎》:惊,关于一枚“小鲜肉”的音乐自我修养

董又霖《一个人去巴黎》:惊,关于一枚“小鲜肉”的音乐自我修养

作为一个行业人士,我常在想,在“小鲜肉”、“小鲜花”多如过江之鲫的年代,到底什么样新面孔,才能够从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青春永远是一门好生意,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总有一代代人争先恐后地奉为金句,年轻面孔和成名欲望都没有原罪,但我们所在的这个时代面临着愈发激烈的优胜劣汰,颜值与实力,从来也不该是二选一的单选题。

而不带任何预设背景地发现“董又霖”,听到他的最新单曲《一个人去巴黎》,倒是让我有了意外惊喜——是的,抛开“某著名综艺节目全国20强”之类带着光芒的标签,只是单纯在作品里遇见这个95后男孩,反而感觉自然。

董又霖《一个人去巴黎》:惊,关于一枚“小鲜肉”的音乐自我修养

他的外形当然好看,《一个人去巴黎》单曲封面上,即便刻意在脸部用阴影营造出几分惆怅之感,也掩盖不住他“面如冠玉”的好材料,棱角分明的线条带着一点稚气,却不是常见所谓“小奶狗”们如花似玉的脂粉气,也许没有所谓“倾国倾城”的美貌,却是难得地带着少年感,又有男子力的新生代面孔,就像他的声音,清澈、纤细,却有着坚韧质感。

从2016年起陆续发布《不做陌生人》、《总是》、《Too Much》等一系列单曲,再到最新的《一个人去巴黎》,董又霖的音乐在大流行框架里不断地摸索着,有了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

听这首歌,会让我想起刘若英和黄立行那首经典之作《分开旅行》,“我选择去洛杉矶 你一个人要飞向巴黎 尊重各自的决定 维持和平的爱情”——两个人之间“心比距离更加遥远”的隔阂和忧愁,在十五年后竟然和董又霖这首《一个人去巴黎》一脉相承,也是有意思的呼应,说明了作品本身的动人之处。

歌曲开篇,汩汩流淌出的钢琴仿佛飞机在跑道上不断绵延,终于冲向了一望无际天空,伴随着董又霖干净中透着孤寂的声音响起,

“怎么删除那些照片关于你,

怎么不看那些对话的简讯

放不下 回不去 不如就做个决定

说不定 会有意外的风景……”

叙事式的歌词拉开伤感爱情故事序幕,没有华丽辞藻堆砌,只是娓娓道来那些让听众们感同身受、暗暗压抑着的情绪片段,直到副歌第一遍终于变成宣之于口的爆发,“怎么变成一个人去巴黎 怎么放下两个人的记忆”,但这样的爆发,在董又霖的诠释下,如同编曲一样克制,没有大起大落嘶吼,只是在流畅R&B旋律下勾勒出冷静而无奈的自问自答,伤感却如潜伏曲中的鼓点节奏,不断一声声敲击、加重。

两个人的关系从亲密到模式,说好的携手变成独自旅行,“一个人去巴黎”名义上是逃避,内心记挂的那个人却仿佛一直如影随形——董又霖这首《一个人去巴黎》诉说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却真实的故事,毫不做作的词曲,化繁为简的制作,恰到好处的演绎,让这首小情歌显得清澈而走心,诚恳而动人。

董又霖《一个人去巴黎》:惊,关于一枚“小鲜肉”的音乐自我修养

更妙的是,我认为董又霖亲自创作的RAP歌词,是让歌曲真正和常见主流情歌有所区别的锦上添花一笔——

“还记得初次见面的法国餐厅

那开始了彼此的故事

想问是什么样的作者

能写出如此梦幻剧情

当那天我滑开了手机

却收到你道别的视频

想到故事就要ending

真的 真的不敢相信”

截止到这里,董同学的创作还像是常见手法,甚至带着掩盖不住的青涩,而接下来的表述就更妙了——

“可是 可是 你说再也回不去

想到 想到 起床再也没有番茄和鸡蛋

当初 当初 一起约定的巴黎

I didn't make it deal

But you still raise me up”

“起床再也没有番茄和鸡蛋”——这一句实在太孩子气,乍一看简直忍俊不禁,然而这就是他最真实的、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表达,反而比那些刻意煽情的鸡汤句子要动人一百倍!这样极其细节化、富有生活气息的表达,让《一个人去巴黎》的故事变得无比真实,甚至让人觉得触手可及: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海誓山盟的口号,爱就是习惯了早餐吃番茄鸡蛋的相处,这样的习惯一旦被改变,“失去你”的空虚感才会如此强烈,那是身体和心灵都无法适应的难受。

董又霖《一个人去巴黎》:惊,关于一枚“小鲜肉”的音乐自我修养

《一个人去巴黎》,讲述的就是以为可以用某个“目的地”去逃避,却从决定离开那一刻开始就无法挣脱的爱情遗憾,这样的题材当然并不鲜见,华语乐坛的情歌也早就泛滥成灾,但董又霖的这首小情歌是值得我推荐给大家的,因为就像我一直期待的那样,隐藏在颜值之后的新生代力量,终于开始“说人话”,唱“普通人感同身受的歌”,开始用严谨而踏实的态度去对待创作,对待作品,对待职业所需的“自我修养”,就如董又霖,那么,这样的小鲜肉,才是我们需要的未来,嗯,灿烂的未来。

董又霖《一个人去巴黎》:惊,关于一枚“小鲜肉”的音乐自我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