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說起我的故鄉——西平,首先她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聖地,從春秋時,古帝柏皇氏後裔的封地柏子國,故址在今柏亭及舞鋼市部分地區。周景王貴十四年(公元前531年),柏國為楚國所並。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柏國在今蔡州西平縣,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戰國時期屬韓國。所以現在的西平又名“柏城”。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西平縣(今縣呂店鄉),屬汝南郡。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封於定國為西平侯。新莽改西平為新亭。東漢永初二年(公元108年),劃縣境東部置定穎縣。北魏劃汝南郡一部分,置襄城郡,治西平(遷至如今的師靈鎮)。唐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復置西平縣,屬蔡州。北宋徙治今西平縣治。明清屬汝寧府。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同時西平還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正妃的故鄉,嫘祖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嫘祖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中的“顓頊帝”。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嫘祖和軒轅黃帝的另一位妃子“嫫母”一起,幫助黃帝治理天下,嫘祖在和黃帝巡視天下時,病逝於途中,黃帝諡嫘祖為“祖神”。嫘祖文化是炎黃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大對嫘祖文化的研究與宣傳開發力度,對於增強海內外炎黃子孫的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促進中部的旅遊事業發展及經濟振興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現在的西平位於河南省中南部,北接漯河市源匯區,南望駐馬店市,東臨上蔡縣,西部與平頂山市舞鋼市毗鄰。南距武漢300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30公里,位於鄭州及武漢兩大都市“一日經濟圈”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全境。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94年被農業部定為“鄉鎮企業東中西部合作示範工程試點”縣,2002年被河南省評為創建省級文明衛生城市先進縣。2009年“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

【旅遊文化】

01

嫘祖故里(董橋遺址)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故鄉位於西平縣呂店鄉的董橋遺址,《史記》中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明人工植桑養蠶的人,首倡文明婚姻禮俗,和黃帝一道開創了男耕女織的農耕文明。同時,她“以勞定國”“以死勤事”,以一個女政治家的角色輔佐黃帝定鼎中原、統一華夏,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女祖”。2013年5月3日,董橋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2

冶爐城遺址

冶爐城位於西平縣城西南約37.5公里冶爐城村,為棠溪澗所環繞,面積約35萬平方米。古冶爐城為戰國鑄劍之地,漢至晉於此均置鐵官,實為當時重要的冶鐵基地,歷史上著名的棠溪、龍泉、干將、莫邪等名劍鑄造於此。因此,做好對冶爐城的保護,將對我國古代的治金史、兵器史的研究發揮出重要的作用。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03

苗塚遺址

苗塚遺址,位於西平縣環城鄉李莊杜村東北1500米處,西距京廣鐵路2000米,北距淤泥河1100米,海拔高度為56米。從遺址上部地表所採集的文化遺物看,有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戰國、漢代時期的生活器具殘片和建築材料殘塊。從採集到的文化遺物表明,苗塚遺址是一處上自新石器時期,下至漢代等不同時期的大型文化遺址。

苗塚遺址於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平面呈橢圓形,中部凸起,四面緩坡,高出周圍地表2米左右,地表之上現為農耕地。該遺址1985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04

小孟莊遺址

小孟莊遺址位於西平縣師靈鎮小孟莊村南。村莊將遺址覆壓一部分,遺址距西平縣城約20公里,北臨西平故城,南為低窪地帶楊莊滯洪區,海拔高度75.7米。遺址北高南低,北部最高點高出周邊地表約3米。

小孟莊遺址地處楊莊滯洪區北部邊緣自然形成的崗地,遺址南部為農民耕作的農田,北部被村莊覆壓,保存完好。200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05

牛昌民宅

位於西平縣出山鎮牛昌村,主體建築是一棟座北朝南的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小灰瓦覆頂,飾有鳥獸、花卉等磚雕圖案,形態逼真,生動活潑;轉角處的飛簷,如鯤鵬展翅,輕盈舒展;四周的開窗,佈局合理,精巧別緻,體現了明清時期中原民居的建築風格。

06

牛寨遺址

牛寨遺址位於西平縣城北15公里處的宋集鄉牛寨村,西距老洪莊約1200米,南距徐莊約900米,屬西平縣老王坡滯洪區邊緣地帶,海拔高度58.4米。遺址現為一突出地表緩坡土崗,最高點高出周圍地面約2.5米。牛寨遺址的發現與研究,豐富了豫南地區新石器時期文化內涵,併為夏商之間斷代提供了科學依據。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07

酒店冶鐵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遺址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的西平縣,是戰國至晉代時期的重要冶鐵遺址,年代為公元前475年~公元420年。酒店冶鐵遺址發現於1987年,總面積約2.8萬平方米。遺址內發現有戰國時期冶鐵爐1座,爐平面呈橢圓形,東北部殘高2.17米,爐口寬2.14米,底寬1.6米,該爐是中國迄今發現時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冶鐵爐。酒店冶鐵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冶金業的發展歷史,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08

寶嚴寺塔

寶嚴寺塔,俗稱“東關塔”,位於河南省西平縣縣城東關。在原寶嚴寺外西側,故名。寶嚴寺建於唐代,為佛教寺院,民國年間廢。具體在西平大道與文化路交叉口處;原在寶巖寺外西側,故名於此。寶巖寺塔始建於北宋時期,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古塔為仿木結構樓閣式七級磚塔,整體呈奶黃色,平面呈六角形,塔角雕飾龍首,塔身浮雕壁畫,高28.80米;頂端有鐵鑄塔剎,呈蓮花狀,高2.16米。

1982年,公佈為西平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寶嚴寺塔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沒去過寶嚴寺塔的人就不能說去過西平。

09

溪源更景區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風景區位於河南省之馬店市西平縣境內,總面積3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以上。分為棠溪湖、棠溪峽、蜘蛛山、跑馬嶺4個遊覽區,集綺麗秀美的自然鳳光與厚重深沉的炎黃文化於一體,是祖之源、劍之源、水之源。戰國冶鐵爐——坐落在棠溪湖岸邊,被當代權威冶金專家譽為“天下第一爐”,距今已2400多年。

10

仙女池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仙女池位於重渠鄉歷史悠久,境內有龍山文化遺址一處,屬省級文保單位,遺址面積7500平方米文化層在兩米以上文物埋葬豐富。遊覽勝地有“仙女池”,傳說是玉皇大帝七女兒洗浴之地;京珠高速公路兩側發展的近千畝蓮藕種植並實行蓮魚共養,與西重公路兩側的經濟林相接,形成一條

綠色長廊,是城市人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柳堰河、洪河穿境而過。交匯入北汝河,交匯之處風光優美。

【品牌文化】

01

棠溪寶劍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棠溪寶劍是古代傳統鑄劍技藝,產自棠溪(西平縣城南金三角)。作為名冠中國九大名劍之首,誕生於春秋初期,至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在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棠溪寶劍的冶煉鑄劍絕技失傳。1986年,失傳千年的冶煉鑄劍絕技再現人間,棠溪寶劍也終於在1987年恢復了生產。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新華每日電訊、經濟日報、光明日報、新浪網、騰訊、河南電視臺等幾十家國家級新聞媒體對高慶民及其生產的棠溪寶劍進行了廣泛報道。

02

河南棠河酒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河南棠河酒原廠位於西平縣出山鎮。這裡山清水秀、景色秀麗、人傑地靈、交通便利,釀酒歷史源遠流長,是春秋戰國時期釀酒、冶鐵基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環境,被專家譽為我國古代釀酒之鄉。產品遠銷上海、長沙、廣州、鄭州、駐馬店、平頂山、信陽、南陽等省市。棠河酒是河南省名牌產品、河南省優質產品、河南省十大地方白酒。

03

豫坡酒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河南豫坡酒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58年,地處西平縣老王坡。朝武皇則天,前期為爭皇后,曾拿此酒賄賂僚臣。其寵臣郭芝被封為西平縣令,督辦釀此酒。武則天天天飲此酒,雖年老,乃童顏鶴髮,耳聰目明,終年81歲。愛國將領張學良曾夜醉老王坡,馮玉祥將軍曾兩次到西平攜老王坡酒召集舊部,以圖抗日救國,李德生將軍曾幾次光臨豫坡酒廠,揮毫潑墨盛讚豫坡酒。豫坡酒業先後獲得“優質產品”“河南省著名商標”“豫酒十大強勢品牌”“綠色食品”多次獲得省優、部優、國際金獎等稱號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美食文化】

1.西平鹹豆腐腦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在西平縣有一種小吃,備受市民喜愛,那就是至今仍風頭不減的街頭小吃“鹹豆腐腦”。西平鹹豆腐腦歷史悠久,在清朝就已成為當地負有盛名的小吃,集市、廟會上均有銷售。

它的塊兒不大不小、不嫩不老,鹹淡可口,色香味美,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2.芝麻焦饃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做焦饃的原料是面和芝麻。放入適量的鹽,和好面,揪出一個焦饃大小的麵糰,麵糰裡扮上芝麻,用擀麵杖輕輕地把帶有芝麻的麵糰擀成薄薄的、圓圓的面片。焦饃擀好後,就開始烙了。烙得好的焦饃通常是比較薄、芝麻被烤得黃黃的,吃起來又脆又酥,輕輕好咬上一口,整個焦饃就會碎了,我們急得連忙用捧著碎掉的焦饃,生怕掉在地上。嚼在嘴裡滿口都是香的。

3.油饊子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油炸的一種美食,是一種面製品。製作工藝相當的複雜,經過很多道工藝,就像是幹吃方便麵一樣好吃,但是絕對比干吃麵有營養價值,是西平縣特產小吃的一絕。

【藝術文化】

西平大銅器

西平——春秋戰國時期的韓國,黃帝妻子嫘祖的文化故鄉!

大銅器是中國古代傳統民間藝術之珍品,是北方地區傳統打擊樂種的典型代表,是世界上最響亮的打擊樂器和樂器最多的打擊樂種。主要分佈在河南省西平縣郟縣銅器始於三國時期,曹操指揮襄陽之戰大勝後命宮中樂師、工匠製造了銅製器皿,並創作出了以各個戰役而命名的曲牌,如:“得勝鼓”、“呼雷炮”、“五虎下西川”等。此後傳入民間,多用於求神、祭天、喚雨、驅邪消災、節日慶典等大型活動儀式。2014年11月,“大銅器”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西平縣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傳統豐厚的一個地方,可以說是吃喝玩樂啥都有,來了之後不想走。歡迎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觀光旅遊!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