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本文内容来自2017年蒋四金内部班学员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在我看来,司考通过的主要因素有:

1、合理的时间规划

2、合适的学习方法

3、一定的学习时间

4、良好的学习心态

5、持久的学习毅力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这次司考失利的主要原因,除了有一颗坚毅的心,1-4我均有所涉及。

若迫选一个,那么我选1。

我一直坚信,如果时间规划或者说时间分配上理顺了,我这次应该是能过的。

下面是我分析司考没通过的主要原因

1、听课过多

2、做题过少

3、未整理笔记和错题本

4、卷一没好好背

5、卷四未准备

6、前期不重视,全程无规划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1、听课过多。

无论是哪个科目,都有着对应的大神级讲师,而且不止一个。

作为天秤座的我不可避免地经历了选择困难。民法钟秀勇、李建伟、方志平……刑法柏浪涛、徐光华、刘凤科……刑诉左宁、向高甲……民诉戴鹏、韩心怡、张进德……等等,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可以说,所有科目的大神,我每一科至少听过两个人的强化课。但是,后期冲刺的时候,反而给自己增添了很多负担。比如,向高甲的冲刺课听完了,想着再听听左宁的冲刺,看能不能从中发现向高甲没讲到的点,然后补充到讲义里,然后讲义就全了,就好背了……这个逻辑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这其中隐含着一些坑,就是记忆负担和时间需求的增加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戴鹏老师在课上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的讲义薄到只有50多页,以致于一些同学怀疑我的讲义是否能覆盖部考点。实话说,我的讲义没办法覆盖100%的考点,但这份薄讲义能够覆盖90%以上的考点,只要你能完全掌握,足够你应付司考了。在删减这份讲义中某些点的时候,我是做过斟酌的,因为有的考点很偏,但是又很难,内容很多,性价比并不高。……”

关于老师的选择,大家可以直接看四金的司考411,四金写过的一篇老师推荐,很实用!

简单总结:建议以一个老师为主,从强化到押题,贯穿始终,反复听,贪多嚼不烂。

2、做题过少

我认为,这是我司考不过最大的原因

直到考试,我总共刷完了2遍刑法,1遍三国法、1遍理论法、1遍行政法、0.5遍刑诉,其余科目做过的真题就只是在讲义中见到过……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应该也能感觉得到这样的我如果过了司考,该得多么天理不容了吧……

我不热衷刷题的原因:

1、对自己逻辑分析能力比较自信,认为学懂弄通知识点了,靠推理和做题技巧就可以搞定,没有刷题的必要性。(但其实关上书就忘了!瞬间记忆真的不可取!)

2、刷题太浪费时间了……(其实是自己时间规划做的不好……)

3、做题正确率太低,容易打击自信心(这才是真正的原因!!!但是只有当时多刷题了考场上正确率才会高!)

在考场上,至少有十道题,我觉得似曾相识,只是题干换了一下,知识点都能一一对应上,可我就是忘了原题选什么?而那些题纯粹是考细节的,我记不清了……

秋秋碎碎念不热衷刷题的伙伴都是没有用过【觉晓教育】APP滴!随时随地刷题解析清晰明确治好你的刷题懒惰症!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今年客观题已经全面普及机考提前熟悉好机考系统上考场才会游刃有余哦~内部班的伙伴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的机考系统免费群的伙伴也可以关注我们的模考大赛不惧机考,勇敢前行

简单总结:复习一轮就做一轮真题,以弄通每个选项的知识点为目的,不以遍数取胜。

3、未整理笔记和错题本

笔记要整理好,确实不易。

但是整理好笔记,能够让你加强记忆,建立体系感,明确重难点,极大减轻后期记忆负担。

所以,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尝试每个科目都整理一下笔记。

有的人做司考真题时,做了三遍,错了三遍,而且错的地方都是一样的。这并不稀奇,道理也很简单,人是有思维定势的,只要你的思维没有转变,你就会反复掉进同一个坑。

虽然我没有屡战司考的经验,但我认为,很多人之所以屡战屡败,甚至越考越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不会的一直不会,原本会的却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变得不会了。错题本就是能够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思维定势点的一个神奇的工具,就像相片一样,将你的错误永久地封存下来,只要你反复看,就能在脑海中反复强化,就能把你原本错误的思维慢慢地转变过来。如此一来,你的思维就离司考要求的思维越来越接近,那么你离通过司考也就不远了。

简单总结:笔记和题本,建议都要有。一个建框架,一个纠思维。

4、卷一没好好背

我的卷一得了85分。司考群里通过的小伙伴,卷一基本上都是90+或100+。如果我卷一拿了108分,那么我这次司考也就能过了。而108分,只要你付出足够的时间,并非不可能。

因为司考的过来人都知道,卷一真的是背多分。我在8月初听完杨帆三国法之后,觉得自己简直打通了任督二脉,三国一切题都不惧,不拒。所以后期基本没再复习过三国了(大家千万不要学,也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觉得”,只有背过了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然而,在最后关头复习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国际私法的【法律适用】这部分,我完全懵了,各种懵和乱,各种记不住。到了考试的时候,法律适用的题全都是用蒙的,结果可想而知。卷一其他科目同理。

简单总结:6月-7月开始进行复习,听课过后,每天背诵1小时,直至考试。

5、卷四未准备

在考前,我听过一遍四金老师2小时的卷四课,抄过一道2016年卷四刑法题的答案,这是我考前跟卷四唯一的一次亲笔接触。第二次,就是在考场上了。

卷四没有考察新的知识点,也正因如此,我才对卷四的准备不上心,一直认为只要把知识点学好了,卷四单靠临场发挥都能搞得定(现在想想,谁给我的自信)。

事实证明,卷四真的需要花时间准备。

卷四答题过程中,我至少踩到了超过85%的答题点(卷四是我唯一对过答案的),写得也是洋洋洒洒,覆盖满篇,字迹虽有些草,但也应该在平均水平线上。当时窃以为卷四至少能够拿到100分以上,成绩出来之后却只能傻眼。

回想四金在卷四课的开头已经讲到,卷四最需要的,一是把问题的答题点找全,二是学会如何将知识点用法言法语描述出来。

第一个不难,按照课上所教的标记法标注好就不会漏点,难的是如何用法言法语表达,这并非一日之功。成绩出来后,我反复思量,觉得主要差在表达这一关上。而这一关的功课,无他,唯手熟尔。

简单总结:抄一遍标答,自己写一遍,两者对比一遍,再自己写一遍,反复如是,直至接近标答。

6、前期不重视,全程无规划

前期不重视,全程无规划,导致在备考时间的分配上,前面太松,后面太紧。

说实话,2017年我过得并不轻松,从年初准备论文,到毕业季准备答辩,整个过程都花费了不少时间。所以,我一直到了6月底,才算是把八个科目完整地复习完一遍。

我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常常需要在感受到紧张的气息之后,才会在焦虑的陪伴下开始高强度的工作。(泪目( Ĭ ^ Ĭ ))

7月初报名之后,才真正开始安排复习的计划和时间。但那时我已经到单位报到上班了,所以,也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复习了。就这样,在不断的焦虑当中,我开始发现自己时间不够用了,因此,晚上时间不够用,就开始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先是缩短吃饭的时间,午休时间,然后是睡觉时间。

到临考前一周,请假全程复习。但哪怕这样,还是来不及,还是有很多功课没完成,包括刷真题。除此之外,因为复习计划完不成,最后一个礼拜,心态有点崩,到处盲目地找押题课来听,原本计划用最后一个礼拜来刷真题的时间全部被占。

可以说,心态上的不重视和规划性的缺乏,也是司考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简单总结:司考是场马拉松,高度重视加上合理规划,方能有条不紊,不乱节奏。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说的是心态。

司考失利,带给我最大的好处在于:

来年再战,我不用再去磕磕碰碰摸石头过河了,我很清楚哪些老师适合我,哪些薄弱环节需要我重点夯实和巩固。

总而言之,司考的复习是一个思维转化的过程,因此需要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熟练熟练再熟练!

简单总结:反复(听课+看讲义+刷题)+整理笔记+整理错题本=18年司考必过!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当你真的坚持完整个司考复习的过程,你会发现司考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那一张律师通行证,即使最后没过,这个过程本身,将对你的未来助益颇多。比如,你的整个思维逻辑会变得清晰很多,你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也会得到改善……

最后,给四金和他的团队(我的班主任是土豆老师)打个电话, 2017得你们相伴,幸甚至哉!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法考二战不可怕,二战的人是你才可怕

司考带给我们的

不仅仅是一张证书

一个资质

更多的是在学习中

锻炼出来的法律思维

高效的学习能力

……

司考复习过程中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留言区和伙伴们讨论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