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陽光先生》:近代朝鮮如何淪陷於鄰邦日本之手?

上篇文章講到李朝兩度挫敗“夷人”,這就令大院君更為確信維持閉關鎖國的局面是絕對正確的,西方國家的實力不過爾爾,正所謂“西舶煙塵天下晦,東方日月萬年明”,無論什麼國家來,朝鮮都可以戰而勝之。

“辛未洋擾”結束後不久,大院君便命人把他在“丙寅洋擾”時期寫下的十二個大字:“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刻成石碑,樹立在漢城的大街小巷。

韓劇《陽光先生》:近代朝鮮如何淪陷於鄰邦日本之手?

▲大院君四處樹立的“斥和碑”

“斥和碑”的出現,把李朝國內的仇外情緒推向了極致,朝野上下瀰漫著一股虛驕自大的氣氛。大院君還以高宗的名義下旨,稱:“此夷之所欲和者,未知何事,而以若數千年禮儀之邦,豈可與犬羊相和乎?雖幾年相持,必痛絕乃已。若有以和字為言者,當施賣國之律矣。”

志得意滿的大院君大概是無暇思索,他能獲得這兩場“洋擾”勝利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嚴格來說,法、美派往朝鮮的兵力都不算多,而其主要訴求也畢竟在開港通商,並不是要霸佔朝鮮國土。

朝鮮軍民不屈服於堅船利炮,英勇抗擊外國軍隊,雖然值得稱讚,但是一味地拒斥與西方國家接觸,閉目塞聽,頑固地堅持落後的鎖國政策,也令19世紀的朝鮮失去了改變自身命運的難得機遇。

1871年,就在大院君還在為自己的勝利沾沾自喜的時候,鄰國日本已經在“西化”的道路上飛速狂奔,以“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為目標的明治維新正方興未艾;而在列強的輪番打擊下,宗主國清朝也緩慢地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甦醒,在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中興名臣”的主持下,以“自強、求富”為訴求的洋務運動蹣跚起步。

韓劇《陽光先生》:近代朝鮮如何淪陷於鄰邦日本之手?

▲“辛未洋擾”結束後,朝鮮東萊府使鄭顯德答覆日本方面的文書,堅持不與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立場。(《朝鮮國禮曹判書其他往復書翰一》,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B03030189200)

只有朝鮮依舊沉浸在擊敗列強的虛幻勝利中,原地踏步。早在1866年,當越南如清使阮思僴聽說大院君趕跑了法國人後,就十分清醒地講了如下一番“不中聽”的話:“大抵洋人之於朝鮮是初來,彼相幾未可大得志,故暫退耳。我國未與洋約和之前,他亦屢來屢退,其情蓋亦類此,所謂他反畏縮,不無張大其辭。忸小安而忽遠圖,他日之患,正未可逆睹也。”

無獨有偶,美國公使鏤菲迪在返國前也再三告誡朝鮮君臣,應當懂得“適可而止”的道理,“設或將來各國用強,以至貴君王不能拂其所請,即難言屈抑矣。”假如將來有國家用更強大的軍力逼迫朝鮮開放,屆時朝鮮恐怕就沒有多少迴旋餘地了。

韓劇《陽光先生》:近代朝鮮如何淪陷於鄰邦日本之手?

▲1876年2月,日本借前一年蓄意挑起的“雲揚號事件”迫使朝鮮簽署《日朝修好條規》(《江華條約》),朝鮮被迫打開國門,開始走上淪為半殖民地乃至殖民地的不歸路。

事情被鏤菲迪不幸言中了。俗話說得好“事不過三”,1875年4月,當日本的“雲揚號”軍艦循著法、美的足跡來到江華島,蓄意製造事端時,大院君的好運似乎是到頭了。

1876年2月,日、朝雙方於江華府演武堂簽署《日朝修好條規》(又稱《江華條約》),朝鮮被迫打開了國門。日本,這個擺脫了任人魚肉險境的鄰邦,已經急不可耐地走上了侵略他國的道路,它會用更加赤裸和周密的方式敲骨吸髓般地榨取朝鮮人擁有的一切。

在《陽光先生》第一集的末尾,曾在“辛未洋擾”時受命參與對美交涉的李完益(金義城飾),眼見日本勢大,立即背棄了自己的祖國,賣身投靠。當他奴顏婢膝地跪在伊藤博文面前時,他說道:“請您給小人五萬塊,作為貢賦,小人會把朝鮮獻給您。”伊藤博文問道:“區區五萬就能買朝鮮啊?”李完益笑道:“此物也就值這點錢了。”

那個大院君所自豪的“東方日月萬年明”的國度,如今在變節者眼中已成了可隨手轉贈的物品,想來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參考文獻:

  • 朱立熙:《韓國史》,臺北:三民書局,2013年。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臺北:中研院近史所,1972年。
  • [日]三谷博:《黑船來航》,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
  • [日]井上勝生:《巖波新書·日本近現代史1:幕末與維新》,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
  • Michael J. Seth. A Concise History of Premodern Korea: From Antiquity throug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Volume 1. London: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 Jinwung Kim. A History of Korea: From "Land of the Morning Calm" to States in Conflict.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