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樂器=學音樂?孩子演奏沒表現力,因爲家長這想法竟是誤區!

很多家長在觀看孩子演奏樂器時,總髮現孩子的演奏差點“味道”:要麼動作單調、表情單一;要麼感覺孩子完全只是在演奏,絲毫沒有感情,更別說引起聽眾情感共鳴了。

這是很常見的缺失音樂表現力的現象。孩子的音樂表現力不行,音樂演奏就是一潭死水,平淡無奇。

學樂器=學音樂?孩子演奏沒表現力,因為家長這想法竟是誤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原因呢?那是因為家長一開始送孩子去學樂器時就陷入了誤區!

你曾經是否說過類似的話:

“孩子很喜歡音樂,可以學鋼琴嗎?”

“我想培養孩子的音樂愛好,學什麼樂器比較好呢?”

實際上在我國,很多人都認為:“學一門樂器=學音樂”,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其實是錯誤的!

學樂器=學音樂?孩子演奏沒表現力,因為家長這想法竟是誤區!

這樣為起點,家長、老師的中心都放在學樂器上,所以才會導致孩子缺乏音樂表現力!而這樣為起點的孩子,只能說在學樂器,音樂的大門還並沒有對孩子敞開!學習樂器只是一種表達方式,而真正學音樂首先是學要會曲子中的情感。

當然,我國現在主要的音樂學習都是以考試為主,雖然不算錯,但這樣長期造成了絕大多數人只注重技藝,而忽略了音樂最初帶給我們的東西--感情。所以想讓孩子愛上音樂、演奏更有情感,最初的學習時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多聽,多唱,多感受

學樂器=學音樂?孩子演奏沒表現力,因為家長這想法竟是誤區!

音樂是一門感染力很強的藝術,一首好的音樂作品總能一起人們的各種情感共鳴,而孩子又是最容易被感染和喜歡模仿的,要想孩子真正的學音樂,離不開平時多聽,多唱,多感受。

多聽:聽優秀的曲子、音樂去感受它們的情感;多唱:把聽到的各種情感唱出來,是最好的一種表達方式。多感受:多體會這些音樂引起的共鳴,並想辦法在自己的學習演奏過程中,把這種共鳴的體驗傳達給聽眾。

帶上感情

學樂器=學音樂?孩子演奏沒表現力,因為家長這想法竟是誤區!

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說要帶上感情去演奏,孩子並沒有具體的印象。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參觀一些表演,比如街頭藝人的演唱時、廣場舞大爺大媽的舞蹈,主要是看他們專注的樣子。

也可以看看演奏家演奏時,學習他們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這些否能讓孩子學會用感情去演奏。

當然了,這只是孩子在學音樂而不是學樂器做的第一步,但是千萬別讓“學樂器=學音樂”這個誤區害了孩子哦!

··········溫馨提示·········

█ 琴藝學樂器陪練課

省時高效,立即領取免費課吧!

學樂器=學音樂?孩子演奏沒表現力,因為家長這想法竟是誤區!

學樂器=學音樂?孩子演奏沒表現力,因為家長這想法竟是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