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器=学音乐?孩子演奏没表现力,因为家长这想法竟是误区!

很多家长在观看孩子演奏乐器时,总发现孩子的演奏差点“味道”:要么动作单调、表情单一;要么感觉孩子完全只是在演奏,丝毫没有感情,更别说引起听众情感共鸣了。

这是很常见的缺失音乐表现力的现象。孩子的音乐表现力不行,音乐演奏就是一潭死水,平淡无奇。

学乐器=学音乐?孩子演奏没表现力,因为家长这想法竟是误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呢?那是因为家长一开始送孩子去学乐器时就陷入了误区!

你曾经是否说过类似的话:

“孩子很喜欢音乐,可以学钢琴吗?”

“我想培养孩子的音乐爱好,学什么乐器比较好呢?”

实际上在我国,很多人都认为:“学一门乐器=学音乐”,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是错误的!

学乐器=学音乐?孩子演奏没表现力,因为家长这想法竟是误区!

这样为起点,家长、老师的中心都放在学乐器上,所以才会导致孩子缺乏音乐表现力!而这样为起点的孩子,只能说在学乐器,音乐的大门还并没有对孩子敞开!学习乐器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真正学音乐首先是学要会曲子中的情感。

当然,我国现在主要的音乐学习都是以考试为主,虽然不算错,但这样长期造成了绝大多数人只注重技艺,而忽略了音乐最初带给我们的东西--感情。所以想让孩子爱上音乐、演奏更有情感,最初的学习时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多听,多唱,多感受

学乐器=学音乐?孩子演奏没表现力,因为家长这想法竟是误区!

音乐是一门感染力很强的艺术,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能一起人们的各种情感共鸣,而孩子又是最容易被感染和喜欢模仿的,要想孩子真正的学音乐,离不开平时多听,多唱,多感受。

多听:听优秀的曲子、音乐去感受它们的情感;多唱:把听到的各种情感唱出来,是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多感受:多体会这些音乐引起的共鸣,并想办法在自己的学习演奏过程中,把这种共鸣的体验传达给听众。

带上感情

学乐器=学音乐?孩子演奏没表现力,因为家长这想法竟是误区!

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说要带上感情去演奏,孩子并没有具体的印象。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表演,比如街头艺人的演唱时、广场舞大爷大妈的舞蹈,主要是看他们专注的样子。

也可以看看演奏家演奏时,学习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这些否能让孩子学会用感情去演奏。

当然了,这只是孩子在学音乐而不是学乐器做的第一步,但是千万别让“学乐器=学音乐”这个误区害了孩子哦!

··········温馨提示·········

█ 琴艺学乐器陪练课

省时高效,立即领取免费课吧!

学乐器=学音乐?孩子演奏没表现力,因为家长这想法竟是误区!

学乐器=学音乐?孩子演奏没表现力,因为家长这想法竟是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