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生值36小時班做10台手術不能止於感動

這兩天,一張醫生蹲在手術室外與女兒視頻連線的照片在網絡上走紅,北京青年報記者15日瞭解到,照片中的主角是西安市紅會醫院小兒骨科的醫生馬益善。照片拍攝時,他已經連續值班36個小時,做了10臺手術,因為想念女兒,他只能抽空通過手機“隔空”與女兒視頻,一旁的同事為他定格了這一瞬間。(8月16日《北京青年報》)

現年37歲的西安市紅會醫院小兒骨科醫生馬益善連續值班36小時做10臺手術後蹲在手術室外與女兒視頻連線的照片在網絡上走紅,馬益善醫生無疑是當下令人敬佩的“最敬業醫生”。

近年來,像馬醫生這樣帶給人們感動的暖心故事層出不窮:有的一邊自己掛著吊瓶,一邊給患者開處方;有的身懷六甲卻強忍喪母悲痛,含淚完成當天的手術和第二天的另外4臺手術後才趕回家中奔喪;有的結束十幾個小時的手術後當場累倒在手術室;有的頭上都打了繃帶,還在崗位上堅持工作、操作儀器……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讓人淚奔的真情故事無不體現出醫務工作者崇高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對醫生值36小時班做10臺手術不能止於感動,感動之餘還應有反思。

醫生值36小時班做10臺手術,是對醫生正常生活權利的無情剝奪。醫生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老人需要照顧,有孩子需要陪伴。馬醫生的女兒現在剛剛半歲,不久前因為洗澡著涼,患上了肺炎,住進了另一所醫院的ICU,幾天前剛剛出院,而馬醫生的愛人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平日工作也很忙,孩子平時都是爺爺奶奶照料,馬醫生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多了,陪伴家人的時間自然就少了。而像正常人那樣生活起居,是馬醫生們應該享有的權利。

醫生值36小時班做10臺手術,精神雖然感人,但做法不應提倡。醫生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需要有充足的體力和飽滿的精神投入工作。夜以繼日高強度的工作,嚴重透支醫生的身體健康,為了患者的健康而犧牲醫生的健康,對醫生而言既不人道也不公平,如果因為醫生精力不濟而造成手術失誤,受傷害的不僅是患者,也包括醫生自己。在這方面,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鑑。如德國勞工法規定,醫院方面若看到醫生“帶病”工作,而不採取任何措施,院方將被罰款至少2.5萬歐元,情節嚴重的,相關責任者甚至會被判1年以上有期徒刑。

醫生值36小時班做10臺手術,從一個側面反映當今醫療資源配置極不均衡的現狀。設備先進、名醫集中的大醫院門庭若市,醫務人員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他們就像傳送帶上的齒輪,為保障醫療行業的高效運作,一刻也不敢怠慢,而那些規模較小的醫院卻因為設備簡陋、醫療水平有限等原因而門可羅雀,無形之中造成醫療資源的閒置和浪費。

醫生的超負荷工作和整體收入水平不高的現實語境,使醫生這個職業的社會認同度不高,醫生自身職業滿意度降低,如果這一情況在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中長期得不到有效扭轉,在職醫生缺少歸屬感幸福感,年輕人嫌苦嫌累不願意學醫,我國醫療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會受到影響,這一結果才是最令人擔心的。

(作者系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揚州市雜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揚州市邗江區紀委特聘宣傳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