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曹鳳岐自傳《坦蕩人生無悔路》有感:千帆過盡終不悔

我的碩士導師曹鳳岐教授的新書《坦蕩人生無悔路》出版了(今年5月第一次印刷很快銷售一空,現在重印版已經面世)!我第一時間拿到書,便迫不及待連夜一氣讀完,並做了重點標註。過幾天,又重新通讀一遍,感慨頗多。導師的自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幾十年過去,細節清清楚楚,用最翔實事例,記錄最真實歷史,是對新中國幾十年發展作了最好的詮釋。

眾多章節,讓我印象尤為深刻:對目前資料甚少的北大文革做了系統介紹;與孫老師伉儷情深、相濡以沫,讓人體會到何為真正愛情;股份制改革,舉步維艱;對弟子要求德才兼備等等。

“文革”之中有定力

“文革”,是很多當事人避之不及的話題,但曹老師勇於直面歷史,在“北大風雲”一章中,撥開層層迷霧,還原真實北大“文革”,回憶當年蹉跎歲月。在歷史的洪流中,個人是如此渺小,只能在無奈中被裹挾前行。入學僅一年就停課鬧革命,對於沒有定力的人,就是一場災難。但曹老師認識學好經濟理論,搞好經濟建設才是報國之本,業餘時間刻苦自學,奠定學術基礎,“文革”後一頭撲進學術海洋,最終碩果累累,推動中國經濟、金融市場巨大進步。

相濡以沫顯真情

在目前這個眾多以高富帥為婚姻標準的社會,曹老師和師母的愛情,彌足珍貴。在《我的婚姻》一節中,曹老師描述由於兄弟姐妹多,家庭經濟困難、負擔很重,北京很多追求物質的姑娘對曹老師避之不及,但師母卻說:“知道你家裡困難,但我不在乎,我不相信會窮一輩子,只要努力,肯定會改變貧窮的現狀的。”事實證明,師母的眼光和選擇無比正確。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站著一位偉大的女性,在賢內助師母相助下,在以“理解和溝通”作為經營婚姻原則指導下,曹老師在人生中不論遭遇多大挫折,都能笑對人生,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實現人生目標。師母不為物質誘惑,參透人生本質,以致二人相濡以沫,其樂融融,值得現代年輕人認真學習和思索。

股份改革點星火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有兩大創舉:一項是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另一項就是企業股份制改革,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途徑。文革過後,企業運行效率低下,急需找到破題良策,在此情況下,股份制應運而生,彷彿是一把鑰匙,打開了中國企業改革的死結。如果說厲以寧老師是中國股份制的鼻祖和舵手,曹鳳岐老師就是中國股份制改革的操盤手,奠定了股份制既符合公有制的要求,又適應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基石。但在變幻的社會大環境下,改革從來不是一帆風順,進五步、退三步,曲折反覆成為常態,改革先驅極易成為先烈,厲老師和曹老師也因為堅持股份制受盡委屈,遭遇不公。曹老師的瀝血之作《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被打成“大毒草”,申請破格提升教授職稱在院、校兩級學術委員會均通過的情況下,依然被所謂的“終審小組”否決,背後就是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無形之手。教授職稱是對教師的榮譽和肯定,因股份制而失之交臂,接下來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被否,乃至“股份制改革”的課程都被停掉,可以想象當時曹老師心中的悲痛與憤懣。許多人建議曹老師放棄對股份制的研究,曹老師沒有退卻,依然咬定青山不放鬆。度日如年的漫長等待中,歷史終於翻開新的一頁,祖國迎來“東風吹來滿眼春”的又一歷史時刻,股份制被徹底平反,曹老師這些“為中國改革而勇敢探索的人們”,以自己的學者良知,堅守底線,展示了中國文人的不屈意志與錚錚鐵骨,雖經歷文革,但中國流傳千年的士大夫精神,文脈盡在。

股份制改革僅是中國改革一個縮影,曹老師清醒認識到:“改革的核心是思想、理論的革命,必須解放思想,勇於探索,大膽創新,從舊的、傳統的理論、思想、觀點和習慣勢力中解放出來、擺脫出來,才能在改革實踐上有所突破。”

回首當年,輕舟雖過萬重山,但前方依然流急灘險,仍有比如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問題、企業家階層問題、上市公司資產重組與併購問題等等亟待解決,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冬末已至,春天還會遠嗎?

不忘初心仍向前

曹老師從教四十多年,論文弟子三百,授課弟子過萬,可謂桃李天下。曹老師經常說:“我最大的滿足和成功是是培養了眾多優秀的學生。”眾多弟子在金融行業從業,而且多為所在機構的核心及領導,這一切均源於曹老師和我近2600年前的同鄉---孔子,具有一致的育人理念,那就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曹老師在學業上對弟子嚴格要求,論文成果必須原創且有深度,堅決不允許“絲毫瑕疵產品”出廠。在做人上,更是高標準,嚴要求,希望學生做到“德高懷遠,追求卓越”。曹老師經常告誡大家:“千百年來,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人是因為財富眾多而被人們長久紀念,他能留存於民間的名聲,幾乎全部地來自於他的德行與公共行為。”“金融行業,誘惑眾多,不要看誰掙得多,而要看誰活得長。”句句均是做人行事的金玉良言。

曹老師不僅教大家做人道理,還給大家創造成長平臺。

曹老師與時俱進,微信群興起時,親自做群主,建立曹門弟子微信群。在微信群中,不但經常和大家分享學術觀點,還定期發通知舉辦最新知識和熱點政策講座,讓大家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曹老師不喜歡過生日,但學生們都建議,眾多弟子年齡跨度較大,平時接觸機會少,過生日只是由頭,真正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聚會及交流平臺。曹老師這才應允,但有個原則:從不收學生任何禮物。在曹老師65歲生日,我上臺做了發言;70歲生日,為了配合輕鬆搞笑氣氛,我們一起排練並表演了舞蹈。藉此,也結識了眾多兄弟姐妹,同門之間,工作和生活中都互相給予很多幫助。

曹老師身體力行,用“只要桃李芬芳在,功成身退又何妨”的信念,滋潤著這片生機勃勃的沃土,綠樹成蔭,碩果累累。

通書讀遍,掩卷沉思,曹老師半世經歷,和新中國每個時代緊緊相連,每次都勇立潮頭,現在回看仍覺大浪溼衫。曹老師的自傳是精神饕餮大餐,值得反覆閱讀,細心體會,將其精華融進血液,深入骨髓,必將終生受益無窮。

最後以一首小詩總結:

寒門俊傑入燕園,

半世沉浮志更堅。

經綸濟世澤寰宇,

老驥伏櫪再向前。

(作者簡介:2004-200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師從曹鳳岐教授。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工作十餘年,曾任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部門經理,金浦產業投資基金副總,現創立北京松沃資本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任董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