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接打自杀求助电话!

前两天有个好孩子,用报菜名的技能拯救了一位有自杀倾向打电话求助的人,这很好,很正能量。其实自杀干预热线早在2002年就开通了,接通热线的都是有心理咨询师证件的志愿者,热线开通的第一天,就有几百个电话打过去。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接打自杀求助电话!

这说明自杀干预热线的开通是非常及时的,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

哪类人会选择自杀?

答:对生活绝望的人。

这类人,往往患有一种精神疾病:抑郁症。

抑郁症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而抑郁症的每个症状群都可能对功能造成影响。

1. 情感症状

情感症状包括自我感受到或他人可观察到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甚至丧失,无法体会到幸福感,甚至会莫名其妙出现悲伤。情感症状未得到缓解,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导致患者悲观厌世、自卑自弃等消极心理。此外,该症状群还可使患者无法控制自身情绪,导致工作、生活和人际等社会功能方面都受到影响。

2.

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通常表现为体重、食欲、睡眠和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异常,部分病人还可出现疼痛、胸闷气短、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如若该症状群无法有效改善,则患者无法恢复到自己以前的状态,从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使患者总体生活满意度降低。

3. 认知症状

认知症状大多表现为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分心、信息加工能力减退。该症状群不仅是抑郁症急性期常见的症状表现,也是影响功能的重要残留症状,若未得到全面缓解,则患者的工作、家务和学业能力就无法恢复到既往水平,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

以上,如果你仔细看,可以看出这几点:

无法控制自身悲观绝望的情绪、各种身体症状使人满意度更低、能力减退以致更加怀疑自己。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接打自杀求助电话!

这样的人,如果你想用“你看家庭完整是多么幸福”“看看谁谁这么苦不是还很乐观地活着”等理由劝导他走出抑郁,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所以我并不赞成随便什么人都对有自杀倾向的人来进行劝导,那可能是会适得其反的

举个例子,我接诊的一个17岁的姑娘,因企图自杀,被家人急送医院,坐在廊上等待期间,她的母亲去洗手间,她一直哭,哭得另一位患者家属看不下去,劝说道“你看你妈妈多疼爱你,你还被妈妈温柔地爱着怎么舍得死呢”,这一下不得了,姑娘哭得更厉害了,甚至回头就去撞墙,幸亏有护士和导医及时拦住,才没发生意外。

过后我与她深谈,发现她最不愿意提到的就是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所有的“为你好”对她而言都是更深的桎梏。

对此,我要告诉各位家长,孩子是一个生命的个体,她有她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所以除了言传身教,你绝不能打着爱的旗号去限制她的选择,更不能将你的思维强加于她,那只会让孩子更逆反,当孩子真的得了抑郁症,家长后悔莫及。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接打自杀求助电话!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抑郁症和自杀倾向,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了求助的电话,千万要深思熟虑才可说出每一句话。

最后,未免广告嫌疑,电话我还是不放在文章里,有需要请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