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仲夏時節

走進房縣城關鎮

一批懂農業、會經營的職業農民

從農場帶動

到村莊示範

再到作坊輻射

助推精準扶貧

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扶貧成效不斷顯現

一家農場的帶動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這是黑娃葡萄,又稱經華八號。”7月24日,房縣城關鎮三海村職業農民陳運林指著自家大棚裡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說。他告訴筆者,他家一共16個大棚,除了種植葡萄,還有從外地引種的蜜桃、油葵、羊肚菌、甜柿子、冬棗、冬桃等十幾個品種。前幾天,第一茬蜜桃成熟,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廣州、上海等地,收入達1萬多元。同時,吸引遊客前來採摘,收入也達1萬多元。

2015年11月,陳運林成立房縣運林種植養殖家庭農場,流轉三海村59戶農戶土地共210畝,其中160畝種植優質水稻,50畝種植瓜果。養殖蜜蜂50箱,用於果園授粉。每年耕種期和收穫期,陳運林為農戶提供農機、種子、化肥,吸納農戶下地務農、進場務工,解決30餘人就業問題(其中,貧困村民12人),年付工資10萬餘元,年人均增收近4000元。2018年,房縣運林種植養殖家庭農場被湖北省農業廳授予“示範家庭農場”稱號。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農忙時節下地務農,農閒時節進場務工,兩邊都能掙錢。”正在房縣運林種植養殖家庭農場採摘水果的貧困戶李澤友告訴筆者,從去年至今,他在家庭農場幹活掙了兩萬多元。

陳運林表示,預計今年家庭農場產值可達100萬元。下一步,他將著力把家庭農場打造成服務功能完善的休閒場所,讓遊客在這裡吃農家米飯、喝原汁黃酒、摘生態水果,觀盆景、奇石、花卉。同時,通過家庭農場,力爭帶動50戶貧困戶就業,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三海村黨總支書記陳倫林介紹,近年來,該村以陳運林為代表的職業農民通過產業扶貧,帶動村裡7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20餘戶低保戶退出低保。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一個村莊的示範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今年五一期間,社會愛心人士和城關鎮幹部共認購我家500餘棵櫻桃樹,一棵櫻桃樹認購價在100元至300元之間。我不去市場賣櫻桃了,他們會帶客人來吃和買,我站在園子裡就能賺錢。”房縣城關鎮八里村職業農民馮家宏說。

走進八里村,房前屋後、田邊地角都種著櫻桃樹。提起櫻桃種植,職業農民馮家宏告訴筆者,他家1.5畝地都種上了櫻桃樹。每畝地種植45棵櫻桃樹,平均每棵樹年掛果25公斤,每公斤櫻桃均價20元左右,年收入可達3萬元以上。“在我們村,有些農戶種有10畝以上櫻桃樹,一年光賣櫻桃,收入就達20萬元左右。”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在八里村,以馮家宏、李建民等為代表的職業農民,不僅通過發展櫻桃種植產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先後成立廬陵王、八里旺櫻桃種植銷售等5個專業合作社,形成“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產業扶貧模式。如今,全村滾動種植櫻桃3000餘畝,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0萬餘元,從“空殼村”變身為“櫻桃小鎮”,村民戶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2018年,八里村“八里櫻桃”被農業部登記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把握結對幫扶契機,讓村裡職業農民唱主角,做活土地大文章,是我們村提前摘掉貧困帽子的成功做法。”八里村黨總支書記羅華宇說。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一個作坊的輻射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走進城關鎮三海村,一棟棟庸派樓房掩映在青山綠樹中。村中酒香撲鼻,酒旗飄揚,好一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意畫卷。

筆者在該村村民譚學雲家的黃酒作坊看到,空地上擺滿了酒缸。儲物間裡,樣式不同、大小不一的酒壺、酒罈讓筆者看花了眼。譚學雲原本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扶貧政策支持下,她不僅靠祖傳技術釀製黃酒成功脫貧,還帶動村裡8戶貧困戶脫貧,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型職業農民。

2018年春節期間,譚學雲忙得不亦樂乎,每天都有遊客慕名前來品嚐、購買她釀製的黃酒。自己釀製的黃酒賣完後,她就幫鄰居們銷售黃酒。看著一壺壺黃酒被遊客裝車帶走,她心裡美滋滋的。

湖北房縣的“職業農民”!這個鄉鎮的農民不一般!

“因酒質好、口感獨特,我家釀製的黃酒遠銷北京、廣東、上海等地。”城關鎮炳公村職業農民楊新東說,他家釀製的“老楊黃酒”不僅“醉”了遠方客人,也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甜蜜。他通過銷售黃酒,年純收入超過5萬元,同時帶動村裡10戶貧困戶通過釀製、銷售黃酒成功脫貧。

據炳公村党支書記戢運洪介紹,該村以“酒”為媒,依託轄內省4A級景區觀音洞景區,打造鄉村旅遊新品牌,年吸引遊客達10餘萬人。下一步,該村將利用現有民居,通過“民宿群+黃酒作坊”發展模式,培養更多職業農民,推動“吃、住、行、遊、購、娛”農旅融合發展,以農促旅,以旅興農,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城關鎮不只是櫻桃產業,黃酒產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好。像職業農民譚學雲、楊新東等人發展的黃酒作坊,全鎮擁有2000餘家,年銷售黃酒1000餘噸,年銷售額達1600餘萬元,帶動全鎮500餘戶貧困戶致富奔小康。”房縣城關鎮黨委書記林雲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