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象耳瓶的流失经过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帕西瓦尔.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以珍藏两件产自中国的高63.5厘米、题有“至正十一年”的青花瓷瓶——元代云龙纹象耳青花瓷瓶而闻名于世。这两件青花瓷瓶自20世纪50年代被美国佛利尔艺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的中国古陶瓷学者波普博士命名为“14世纪青花瓷”以来,成为举世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的标准器,被称为 “至正瓶”。

大威德象耳瓶的流失经过

然而,在汗牛充栋的关于中国古瓷的文章和著述中,尽管几乎都要提及“至正型”云龙象耳青花瓶或“至正瓶”,却尚未发现一篇准确介绍该瓶从北京智化寺流失英国经过以及该瓶铭文的文章,不是人云亦云,就是以讹传讹。时空变化国运兴衰,都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追寻痕迹,则可从点点的一斑斑中,窥得全豹。揭开“至正瓶”以及中国元代精品瓷器生产的秘密,也是这条途径。

笔者根据父辈遗留下的鲜为人知的资料并到国内外实地考察,现对 “至正瓶”铭文的误释以及对“至正瓶”流失经过的误解包括盗卖“至正瓶”的涉案人员及其下场等真实情况予以披露,不仅要还“至正瓶”身世的本来面目,而且要使国人不忘这段国耻。

“至正瓶”等智化寺文物被盗卖经过关于“至正瓶”流失英国,不能不提到一个名叫吴贲熙的人。此人,目前所见的文章和著述,不是称之为“古董商人”、就是称之为“旅英华裔古玩商”,还有称之为“很有眼力的大收藏家”,更有称之为“爱国华侨”的,桂冠不少,却唯独没有说到他的真实身份和犯罪行为,当然也包括他的终局。吴贲熙,系福建闽南人。此人爱贪小便宜,说话口喷唾沫,外号“吴管

追”(闽南话,口喷热水)。吴贲熙的职业是卖棺材,在琉璃厂附近开棺材铺。在智化寺衰落时期,他一方面把智化寺做仓库,在佛堂存放棺材;另一方面,与寺内住持和尚勾结,砍伐寺内百年古柏做棺材。关于“至正瓶”流失英国,还不能不提到另一个名叫纪小辫的人。此人是一个混迹在琉璃厂的文物贩子,住在羊尾(读yi)巴胡同。因为横行琉璃厂,恶吃恶打,人称“纪三爷”。

吴贲熙在做棺材生意的过程中交结了不少琉璃厂的古董商人和文物贩子。纪小辫便是他交接的臭味相投的朋友。

1920年代,父辈在奉天任汇丰银行襄理,常往返北平、奉天。他酷爱收藏奇瓷异器,得知智化寺如来殿有几件好瓷器,曾与寺中普远大和尚交谈,探口风,欲请走佛前供奉的瓷器。为此,他还专门跑到普远大和尚的原籍——京东顺义花梨坎,请普远的亲戚从中说合,未果。1929年夏秋之际,父辈得知如来殿前

的瓷器被卖掉,便连夜从奉天赶往北京,找到普远大和尚,才知道卖掉的,不但有佛前的铜佛和瓷器,还有如来肚内的经卷和佛殿顶上的两块九龙图藻井天花板。经手人就是住在庙里卖棺材的吴贲熙和混迹琉璃厂的文物贩子纪小辫。父辈通过打听,找到了纪小辫,知道了智化寺中宝物去向:两块各重近一吨的

九龙图藻井,首先由吴贲熙买通智化寺住持普远和尚,以做棺材为由购得,接着转卖给纪小辫。纪小辫为避人耳目,乘天下大雨,雇佣天德扛房中靠抬棺材为生的一个劳力,将九龙图藻井运到家中。转两天,又运到了燕京大学设在盔甲厂的学校内的一间空房中。接受这两块九龙图藻井的人是一个名叫塞勒的洋人,是吴贲熙的朋友。吴贲熙拿走的有佛经卷和6件瓷器,其中有两对瓷瓶,两件瓷罐;纪小辫自己留下了所有的铜佛、一件青花香炉和一件雍正铜胎蒜头瓶。吴贲熙几个月前已经走了。父辈当即买下了纪小辫手中的青花香炉、雍正铜胎蒜头瓶和一尊铜佛,作为证据,报了官。当时的奉军将领张作相将(1881——1949年)命令北平警察局追索。

北平有关部门立即开展调查,先是对智化寺进行登记,当时有土地26亩,房屋l99间,铜佛像七尊,泥像木像71尊,宝鼎一座,铜钟二口,铁钟一口,大小鼓七面,铛子一对,九音锣一副,铜钹、铸各一份,有僧8人。

北平警察局则派人到北京西郊海甸燕京教会大学新址,找校长吴雷川(1870——1944年),索要叫塞勒的洋人。得知塞勒的全名叫“伦道夫·西.塞Randolph C. Sailer,1898——1981年),正式的中文名叫“夏仁德”,是民国十二年(1923

年)8月经燕京教会大学首任校长、后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JohnLeighton Stuart,1876——1962年)介绍入校,任心理学系教授。夏仁德是美国北长老会教士,来华后在民间下层人中传教。他在入校任职表上写着“1898年出生在美国费城”。吴校长找来夏仁德。夏说,是住在庙里的棺材铺老板吴贲熙对他说智化寺缺钱,有两块九龙图天花板,不但工好,而且千年不蚀,他可以帮助下,条件是帮他去美国或英国。

警察局追讨这些失物和吴贲熙下落。夏仁德说,九龙图藻井板已从天津装船运往美国;吴贲熙由他协助,已由上海搭船去了英国。

吴雷川校长答应向司徒雷登寻求帮助,索要这两件九龙图藻井板,并查找吴贲熙及经卷、瓷器下落。

后来,美国传来消息说,两块九龙图藻井被运到了夏仁德家乡的费城博物馆(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博物馆的威尔逊又把其中一块卖给了纳尔逊博物馆(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吴雷川校长愤怒,无法追回这两件国宝,他于1931年春提出辞去校长职务,并把这消息告诉了当时的中国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二人。这才有刘敦桢当年自南京来北平,考察智化寺如来殿的举动;才有梁思成去美国,借讲学之机,找寻国宝之事。

大威德象耳瓶的流失经过

元青花龙纹象耳瓶最早的外国收藏主人,维多利亚女王(左二)

被吴贲熙盗卖的“至正瓶”也发生了戏剧性故事。

吴贲熙首先想在琉璃厂卖掉“至正瓶”,但却被琉璃厂当时的瓷器鉴定高手判定赝品。在20世纪中期之前,中国古玩行似乎有一共识——“元代无青花”。大陆和台北故宫旧藏没有一件元青花可能也与此相关。产生这一共识的原因,主要是元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且存续历史相对短暂,在理论上对元青花论述未臻成熟在实践中,元官府对青花的烧制、使用和交易实行严格控制,加之元青花成品数量有限,且对窑厂实行严格保密和对废品实行严格深埋。帕西瓦尔.大维德得到“至正瓶”既偶然也必然。帕西瓦尔.大维德,全名帕西瓦尔.维克多.大维德. 伊齐基尔.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Victor David EzekielDavid),1892年出生在英属印度孟买的一个犹太家庭,1921年移居伦敦,1964年去世。其父萨松.雅各布.海.大维德爵士(1849——1926年)是18世纪至20世纪期间居住在孟买的巴格达犹太人社区的重要一员,著名富商和1906年成立的印度银行的创始人之一,在印度总督府、英国上议院以及孟买市政厅任职长达20年之久。其母汉娜.萨松,是出生于巴格达的富商伊莱亚斯.大维德.萨松(1820—1880年)的女儿。伊莱亚斯.大维德.萨松的贸易遍及印度和远东,在鸦片战争后的1844年依托香港做中国贸易,1850年更是移居上海。帕西瓦尔.大维德继承了父亲和岳父的财产与产业,在香港、上海以及孟买、神户等多地拥有办事处。在与中国和远东地区的贸易过程中,帕西瓦尔.大维德深受中国瓷器艺术感染,注重收藏中国瓷器和东

方艺术品,毕生积累了千余件中国瓷器。帕西瓦尔.大维德收藏的“至正瓶”得以著称于世,分别得益于英国的中国瓷器大家罗伯特洛克哈特.霍(RobertLockhart Hobson,1872——1941年)和美国的中国瓷器大家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博士(Dr John A-lexander Pope,1929——1982年)的研究和介绍。当帕西瓦尔.大维德见到“至正瓶”之后,立即请在伦敦大学讲授中国陶瓷艺术的霍布森进行了鉴定。霍布森早在1915年即出版专著《中国陶瓷》(Chinese Pottery anPorcelain)。

大威德象耳瓶的流失经过

玉山县境内的三清山

霍布森对“至正瓶”初步鉴定之后,于1929年在《老家具》(TheOld Furni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明代之前的青花》(Blueand White Before the Ming Dynasty),对“至正瓶”进行了介绍。1934年,霍布森又将“至正瓶”收入《帕西瓦尔.大维德爵士所藏中国陶瓷目录》(Catalogue of Chinese Potterya-nd Porcelain in the Collection of Sir Percival David)。霍布森对“至正瓶”的介绍,引起了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博士的注意。他在反复比对了帕西瓦尔.大维德收藏的“至正瓶”之后,以这两件瓷瓶为标准器,将供奉于伊朗阿尔德比尔神庙的中国青花瓷器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宫中收藏的中国

瓷器中几十件与之风格相近的中国瓷器,进行详细比对,将所有具有“至正瓶”风格的青花瓷定为14 世纪青花瓷,将元代青花瓷器从明代青花中分离出来,定名为元青花,并提出“至正型”理论。他于1952年和1956年分别发表两本奠定元青花理论的著作,即《14世纪的青花: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的一组中国瓷器》(Fou-rteenth-Century Blue-And-White: A Group of Chinese Po-

rcelains in the Topkapu Sarayi Muzesi, Istanbul,1952年)、《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Chinese Porcelains fromthe Ardebil Shrine,1956年)。

大威德象耳瓶的流失经过

大威德象耳瓶的流失经过

从此,以“至正瓶”为代表的元代青花瓷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唤醒了国人对元青花的朦胧,催化了对元代精品瓷器的探讨和热情。最后需要交代的是,大维德爵士于1950年将毕生收藏的千余件中国瓷器包括“至正瓶”悉数捐赠给伦敦大学,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建立了帕西瓦尔.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对外公开展出。2009年,由于缺乏资金而难以为继,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帕西瓦尔.大维德中国艺术馆将所藏的1691件中国瓷器全部移交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陈列于何鸿卿爵士专门筹建的陶瓷研究中心, 自2009年4月23日重

新对外公开展示。

至正瓶”器形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