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區:察民情 體民意 解民憂「頭雁」領航轉作風

今年以來,東河區30餘名縣級幹部深入窗口單位、學校、企業、社區,實地調研指導,現場辦公,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在“頭雁”帶領下,各部門、單位幹部入千家門,聽百姓言,在實幹中察民情、體民意、解民憂,東河區服務、營商“兩個環境”不斷優化。

面對面聽群眾真心話

日前,沙爾沁鎮阿都賴村舉辦了一場幹群面對面活動,群眾有話當面講,意見當面提;幹部認真記,現場答,場面異常熱烈。這是東河區“作風建設年”活動中的一個鏡頭。

沙爾沁鎮結合村兩委換屆工作,採取多種形式,組織黨員幹部走村入戶,與群眾拉家常、交心談心,瞭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急,聽取意見建議。小巴拉蓋村相繼開展了夜訪夜談行動,利用農戶夜閒時間,與群眾零距離接觸,瞭解群眾意願。截至目前,全鎮已有54支入戶小分隊走訪農戶1500多戶,收集意見建議157件,為群眾辦實事118件。沙爾沁鎮沙一村村幹部瞭解到大多數村民期盼:“發展高科技農業大棚,種植越冬果蔬,發展綠色農業”。在鎮、村兩級共同努力下,派出工作組跑資金,協調相關部門,引入水肥一體化噴灌設施。村民們在張春明的帶領下大膽嘗試,建起了高科技農業大棚,喜獲發展綠色農業的“紅利”,越來越多的村民流轉土地,加入發展綠色農業的隊伍,把大青山下的這個村落正往現代農業綠色農業的道路上大步推進。

用心把溫暖送到一線

“高大娘,你最近身體怎麼樣呀?好幾天沒見你了,特意來看看你。”北梁新區社區主任董瑞剛,敲開了88歲高大娘的家門,噓寒問暖。北梁新區根據社區老人較多的實際情況,建立起社區幹部與老人零距離互助結對網絡,在社區形成“每天看一看,每天問一問”的結對互助模式,讓社區的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感到有事不慌,遇到困難和緊急情況時,更是有人及時發現、及時提供幫助。

現如今的北梁新區設有殘疾人心理輔導、肢體康復,社工介入社區禁毒康復,外來務工子女課業輔導,青少年健康成長計劃,扶弱助困愛心項目,黨員社工服務隊進社區等26項精準服務。同時,為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北梁新區圍繞“一居一品”特色化服務,在五個社區分別推行了“菜單式”、民族團結“家”文化等服務模式,“三個針對學習法”送學服務,切實做到服務百姓最後一公里。

在鐵西街道社區,黨工委將轄區“物業公司全覆蓋”作為轉作風的一項舉措,提出以支定收,以需定製,逐步提檔的模式,對轄區內52個成型小區引入物業公司,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用服務轉變工作作風

隨著“作風建設年”活動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幹部走出機關大樓,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用心體會基層疾苦,用服務轉變工作作風,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幫助基層破解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感謝就業局的領導,感謝政府幫我們培訓了這麼多的熟練工,及時雨呀……”吉泰鋁業的用工負責人握著就業培訓科長的手,不停地言謝。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深入企業,召開勞動用工專題培訓會,送技術、送服務進企業、進車間,支持企業恢復和擴大生產。發改、經貿、科技、城投公司等部門積極引導,搭建平臺,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助力企業快速發展。包頭鋁業產業園區建成園區綜合服務大廳,簡化企業手續辦理程序,提高辦結率。東河區政務服務中心對進駐大廳16項行政審批事項和13項公共服務事項進行流程、要件、時限再梳理,最大限度方便辦事群眾。

東河區廣大黨員幹部的“存在感”與群眾“獲得感”相映生輝,黨員幹部正激情澎湃,書寫著轉作風送服務的新篇章。(包頭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