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青年說|青年檢察官沐惠娟:讓生命與檢徽一起舞動

​【人物自述】

我是蘇州青年沐惠娟,一名來自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檢察院的普通檢察官。

2008年,我從政法大學畢業進入檢察系統,十年的時間,彷彿一個轉身,我就從一個動如脫兔的美少女變成了一個相對沉穩的女漢子,也從甜品肆掠的青春走向了用著保溫杯的中年。

我的工作最核心的是起訴犯罪。記憶比較深刻的一個交通肇事案件發生在2016年年底,被害人從某村路口左轉後不知所蹤,次日屍體被發現在路邊的叢林中,後經過偵查,偵查機關鎖定肇事車輛和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歸案後零口供,否認撞擊過行人,也不願意賠償被害人家屬,但也提及在看守所的日子寢食難安。

回顧本案,所有的線索都從被害人身上發現,被撞擊部位身穿的酒紅色燈芯絨褲子纖維在肇事車輛的保險槓上找到、被害人的DNA在肇事車輛的擋風玻璃上被檢測到。而犯罪嫌疑人事發當天右側反光鏡已經損壞,事發次日將車送去修理,證據此時已經充分。

但犯罪嫌疑人透露的心理狀態讓我看到了他認罪和賠償的可能,他還沒有完全喪失良知。在庭審過程中,我結合他的人生經歷、被害人自己用死亡發出的控訴等激起他對於生命的尊重,記得庭審中我引用了影評啟示他: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人的生命有長有短,疾病或者意外能奪取的只是生命的長度,而生命的厚度往往由自己鍛造。

這一生,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跨過的每一個坎,翻過的每一座山,流過的每一滴淚,心碎的每一次,歡喜的每一刻,都是靈魂的體驗。如果你犯了錯,一定要向靈魂中的良知詢問,自己該何去何從。

正如康德所說“這世界唯有兩樣東西,令我震撼,一個是頭頂浩瀚的星空,一個是內心的善良”。唯有選擇良知,內心才能獲得安寧,唯有尊重自由和生命,才能無愧於生命的厚度。

最終他表示認罪,且賠償了被害人家屬,終於被害人的靈魂得以安寧,他自己的心靈也獲得了安定。

之前那一段雖然是用來啟示他的,其實也是我用來鞭策自己的,作為一名檢察官,希望辦理的每一起案件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對得起自己的良知與信仰。

記得去年有一起危險駕駛案件,犯罪嫌疑人身份比較敏感,不僅是黨員,而且是一名村幹部,他到案後也先後辯稱自己沒有駕駛行為,沒有在車內二次飲酒,但是經過我們補充證據,反覆查看監控、查獲視頻及抽血視頻,確保程序正當後,我們不僅及時起訴了他本人,也追訴了他作偽證的朋友。

庭審中,在與被告人的鬥智鬥勇、與辯護人激烈抗辯後,我自己感覺特別酣暢淋漓,那一刻,人生特別有價值。

組織也對先後授予我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崗位練兵先進個人”、市人民檢察院三等功、區政府三等功、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選擇了一種職業,就選擇了一種人生,而我選擇讓生命與檢徽一起舞動。

蘇州青年說|青年檢察官沐惠娟:讓生命與檢徽一起舞動

【蘇州青年說·對話沐惠娟】

問:回顧檢察工作,十年裡你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答:十年的時間,彷彿一個轉身,我就從一個動如脫兔的美少女變成了一個相對沉穩的女漢子,也從甜品肆掠的青春走向了用著保溫杯的中年。如果要說最大的變化是什麼,那就是變得更加嚴謹和理性。

問:檢察工作最難的是什麼?

答:最難的是抉擇。有些是起訴或者不起訴的抉擇,有些是罪有或者罪無的抉擇,有些是罪輕或者罪重的抉擇。

問:經常面對犯罪分子,有沒有害怕過?你的辦案訣竅是什麼?

答:害怕過,還被威脅過。保持內心的正義與善良,就是辦案時我的訣竅。

問:你還記得當初辦理的第一起案件嗎?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答:第一起案件是羅某某搶劫案,當時人身還被威脅過。當年我還是個剛出大學的女生,被威脅,也有過害怕,但是想到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才是代表正義的希瑞,所以最終還是根據在案證據來判斷的。

問:你覺得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好的檢察官?

答: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始終保持內心的正義與善良,只有這樣,才能履行好一名檢察官的職責。

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答:作為一名檢察官,我的夢想就是“天下無罪”。

【馬克思主義學者點評】

在我們的印象中,評定一起事件是不是犯罪,最主要的觀測點是犯罪人的行為後果,而法律的作用,則是就犯罪的後果進行量刑裁決。沐惠娟不僅是這樣一個手握司法利劍、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官,更在工作中用女性特有的敏銳的直覺、理性的判斷、審慎的分析準確地把握了被起訴人的心理動態,做到了法理和人情的結合。

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新一代的司法人員,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基礎之上,對人的關注和尊重。這是新時代法治的光輝:法律,就是以懲惡的方式揚善。

——蘇州市委黨校哲學博士 田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