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2016年,蒋方舟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2017年,她的新书《东京一年》出版,其间以细腻而犀利的笔触描写了她眼中的日本文化与生活。

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全书以日记的形式排布而成,同时也收录了作者的最新短篇小说《雨男》。读起来却不像仅是一个女孩的心事,更包含着对于一个民族文化的解读和包容,字里行间饱含深意,又善于触发联想、引经据论,挖掘事物最直观朴素的一面,像是记叙类散文,又似短篇小说般精致,读来朗朗上口。

本期渭读,小澜将带领大家走进蒋方舟的世界,走进东京这一年。

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关于作者

蒋方舟,少年成名,7岁便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刊开设专栏,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生活。2005年,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并引起了较大争议。她的代表作有杂文集《正在发育》、《邪童正史》、《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等。

关于本书

身处异乡又言语不通,蒋方舟想要去寻找歌德式的解脱,远离日常繁琐,潜心做个闲人,做自己所愿意做的事情。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她来到东京独居。日本文化之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太多相融贯通之处。许多人眼中的东京是座浪漫城,纷繁华丽的樱花雨款款而至,充斥着中国元素的深院小巷,和服包裹的曼妙女子,不仅视觉体验极佳,贪婪地吸取异域文化也是作者此行的一大目的。

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初到东京,她的孤独显而易见,言语中的落魄,行动中的无所适从,但不可否认这种孤独是作者刻意寻求的结果。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提及“所有人都显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尽办法排遣寂寞,事实上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一个人处于何种境地才会想要去刻意寻求孤独?一个人经历了何种生活的不幸与倦怠才会想想要逃脱?然而脱离了一方世界的琐碎,迎来的一定是万物升平、事事归心的繁荣吗?在文中,我们似乎能够找到答案。

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有生以来第一次,我度过了一段完全真空的生活,没有目标与意义,每天一睁眼就是一大片需要填充的空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把时间拉得很长远,把浓度稀释,才能填充过完一天,所以我必须认真凝视美术馆里每一幅画,认真咀嚼每一口食物,认真地把每一个念想变得绵长。

认真也是孤独的结果。我几乎不会日语,大多数时候面对别人都只能微笑点头,无法建立任何情感联系,更无法在人际交往里投入什么热情。说实话,即使会日语也无助于我缓解孤独。

--摘自《东京一年》

文中写作者带前来探望的父母游玩观览,极力凸显中国普通家庭中的矛盾与感情,真实可靠,但又文笔犀利,让读者生出一种莫名的惆怅和窘态。

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到了吃饭的点儿,我想找一家看起来不错的餐厅,挑选了半天,父母总觉得贵,到了门口又把我拉走。三番五次地,我便心底生出一层灰来:怎么会这样,变得这样滴水难渗?我担心自己老了也会成这样,因为弱势,反而偏偏要将自己身上生出一层角质来抵御想象中的“欺负”与“歧视”,把别人撞得头破血流。

--摘自《东京一年》

她描写日本人围绕皇居跑步,庞大的群体给人带来的仪式感像是在参加弥撒,有一种宗教性的沉醉。文中将跑步比作苦修,比作对过剩的回应。

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我们的社会充盈而饱和,由一个肥胖者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厌食症的社会。

中国最先胖起来的一代诞生于饥荒之后,饥饿的记忆告诉他们的大脑要不断储存热量,因此对于食物有着穷凶极恶的热情。肥胖者说:“我什么都缺,所以我什么都吃。”而新型的城市中产说:“我什么都不缺,所以我什么不吃。”

--摘自《东京一年》

“黄房子”对于梵高来说是艺术家的乌托邦,作者同样在文中剖析了梵高与同居者保罗·高更的错综关系,从同居的这62天中找到艺术家的现实与理想。

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任何亲密关系一一不仅仅是两性关系,都会演变成一种权力关系。朝夕相处分享情感的两个人势必会分出精神上的强弱,当权力关系逐渐变得清晰,强者无论做什么,都成了对弱者无声的鞭挞和欺凌。高更无疑是两个人关系里的强者,他的画很快就被凡高的弟弟提奥卖出了好价钱。有生以来第一次,凡高要求弟弟放弃出售自己的画作。这样,他就可以宣布自己的画是被藏了起来,而不是无人问津。

--摘自《东京一年》

作者终日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自幼喜爱听火车驶过铁轨的声音,便租住在靠近铁道的小公寓,日复一日,安然而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年少成名的“天才少女”经历了炽手可热的阶段,她被口口相传为“别人家的孩子”,坐享艳羡的目光和铺天盖地的褒奖,她想要的东西一度唾手可得,太早习惯于洞察人事,看透冷暖,心中不知何时滋生出一种冷漠,在人际交往中、在文字话语间铺展开来。流于作品中的孤单,更加使人对这个少女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渭读|东京一年,在孤独世界中寻访真正的自己

有人评论她的书乏善可陈,通篇洋溢着作者慵懒而浮于表象的文化认知,尽管文词犀利,也掩饰不了作者之于东京只是观览,而没有深度交流。除此,我们却不得不看到作者极力描绘出的东京艺术生活,新潮社展览、东京都美术馆······作者在文中采用诸多笔墨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文化濡染,大篇幅的详尽叙述可以让读者对日本文化做到了解和品读。

欢迎大家与小澜一起品读《东京一年》,在留言区写下属于你的独特体会。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文字:宋维欣

审核:羽 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