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的閻崇年教授爲什麼會被打?

大清今天要完了嗎


閻崇年是非常知名的清史專家、滿學家,因為對清朝歷史以及滿學有著很深的造詣,所以他就任了北京滿學會的會長,他原本是一個普通的學者,但是因為在《百家講壇》中非常良好的表現以及學識,他很快受到了很多歷史愛好者的歡迎熱捧,他也因此轉身一變成為了名氣頗大的明星學者。


閻崇年被打事件始末

閻崇年被打是在好幾年前的事情,那時是2008年10月5日,那天正風和日麗,天氣看起來是那麼的明朗,為了推廣自己的書籍,閻崇年特意來到了無錫的新華書店,在這裡召開了新書籤售會,給自己的讀者們籤售書籍。

閻崇年當時的精神面貌很好,雖然已有74歲了,但精神卻如同50多歲的人一樣,非常煥發。


正在他給一名讀者簽好名,然後準備給下一名讀者簽名的時候,那名讀者突然猛地朝閻崇年湊了上去,趁周圍人沒反應過來時,那名讀者手起手落、然後再度手起手落,朝著閻崇年的臉上連扇了兩巴掌,把當時正帶著笑意的閻崇年打得都有些蒙了起來,不知道眼前這個讀者為什麼要對自己動手。

而周圍的工作人員在看到閻崇年被打之後,他們趕緊制服了那名打人者,而在混亂過程中,在人群外有一名年輕人為剛剛那名打人者叫好了起來,他情緒激動地在旁邊叫道:打得好!

打人者名叫黃海清,在打了閻崇年之後,他被警察帶走了,然後拘留了15天、罰了1000塊。


黃海清打閻崇年的原因

因為這次打人事件引起的風波非常大,在當時的社會中造成了很大的熱議,所以有記者特意趕去詢問了黃海清,詢問了他為什麼要對一個70多歲、風燭殘年的老學者動手,在記者的詢問下,黃海清這才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他說之所以自己會對閻崇年動手,其實最主要就是理念的問題,是關於清朝的認知理念。

閻崇年是清史專家,在解讀清朝歷史的時候,總是無法避免表露出對清朝讚揚態度的,或許在他自己看來這些言論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但是在黃海清這類年輕人聽來,卻猶外的刺耳。


他一一跟記者說起了自己不同意閻崇年過度美化清朝的言論,在這眾多言論中,他覺得自己最無法接受的就是閻崇年對揚州十日大屠殺的肯定。

揚州10日是在清朝入關後,因為抵抗激烈而在揚州實行的一次慘烈屠殺,據相關文獻的記載,在屠殺過後,人們收斂揚州屍骨的時候,一共收斂到了大大小小八十萬人的骸骨,在黃海清看來,揚州10日是一場絕對不亞於南京大屠殺的慘劇,這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原諒的歷史事實。

無處釋放怒火的黃海清最終選擇了野蠻

為此黃海清曾數次試圖尋找途徑想向閻崇年發出自己的拮問,跟他討論一番自己對揚州10日的看法以及反駁在他看來閻崇年錯誤的價值觀。



不過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沒有什麼影響力的普通人,他數次的交流請求最後無不一一石牛入海,不見了蹤跡。

正是這種求而不見的境況以及強烈想要反駁閻崇年觀點的渴望,漸漸的,王海清走到了一個極端,最後他動用了脫離文明的手段,在閻崇年的籤售會上動用了暴力,給予了閻崇年人身上的傷害。

雖然在學術上,野蠻並不會受到人們的推崇,但是這件事情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就在各界掀起了討論的熱潮。

在人們的討論中,大多數人還是比較認同黃海清觀點的,那就是不否認清朝在我國曆史中的地位,但是對於清朝存在的很多問題,卻不能因為沒否定其歷史地位,就把其當成了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譴責的仍舊保持譴責,該批判的仍舊要保持批判,對揚州10日大屠殺這樣的慘烈案件,自然更是不能避免譴責的。

通過最後引發的種種後果,黃海清在表達自己的目的上,他是成功的,但是在為人處事上,他卻顯得有些失敗了,不過對於此事他從未改變自己的態度,對於人們對他的譴責,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後悔!


所以說這就是閻崇年被打的原因,最主要的根本就是閻崇年和黃海清在觀點上有了衝突,在黃海清強烈不同意閻崇年觀點的時候,因為地位、身份相距過大,他找不到一個可以反駁閻崇年觀點的機會,所以才鋌而走險、撕破文明動用了野蠻的力量。


孤客生


閻崇年是文化人,事後也就此揭過了。假如打了前段時間熱議的那導演和明星,估計打人者不死也得脫層皮吧。打人者黃海清拘留15天,罰款1000元,據說還很不平。他慶幸吧,他只是打了不屑於爭鬥的文化人,打一個帶保鏢的導演或明星,估計需要躺著出去了!閒話少說,進入正題。

閻崇年,清史專家,滿學會會長、北京“有突出貢獻專家”,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百家論壇》著名主講人。

★閻崇年當年被黃海清“掌摑”事件回顧:

閻崇年的很多論述,包括皇太極對明朝的擄掠、多爾袞的“剃髮易服”,*八旗兵在“揚州三日”的大屠殺;都有粉飾清朝、替滿人說好話、為清朝皇帝說好話的傾向。

黃海清極為不認同他的“清粉”論調,多次尋找與他辯論的機會。但是閻崇年教授,不知道是看不起人?還是不願意辯論?某次講座上對黃海清的問題不予理會,他盼望的講座之後的“三小時辯論”也沒達成。黃海清為了跟他辯論,甚至將電話打到【百家講壇】,但是一直都未能如願。

2008年,閻崇年無錫新書籤售會時,黃海波買了一本書後,接近閻崇年,準備拋出幾個問題與閻崇年辯論。正好前面一位買書者問了閻崇年“如何看待袁崇煥?”的問題,閻崇年沒有給予回應。黃海清想起之前的種種,怒從中來,甩出兩個耳光。

其實,閻崇年的“美化清朝傾向”的觀點,早就被好多人抨擊,但是沒見過他回應。他或許認為只有清史領域的大專家、大學者才有資格跟他討論吧。

但是黃海清認為,既然你在公眾媒體宣揚你的觀點,就有義務接受公眾質疑,並且有義務對質疑予以回應。當時的某媒體的網絡調查“閻崇年該不該打?”,該打的支持率高達90%以上。看來閻崇年“粉清”言論,還有對質疑置之不理的“傲慢”姿態,的確犯了眾怒。

★現在再來客觀討論“閻崇年該不該打?”

我倒是想起了民國時期的一樁“轟動一時”的歷史官司。

呂思勉的《白話本國史》中,認為南宋的軍隊,包括岳飛軍隊的戰鬥力很差,軍紀敗壞,驕兵悍將。認為南宋的議和是比較好的選擇,剪除岳飛、韓世忠這樣的軍閥也是正確的措施。

呂思勉的觀點引起軒然大波,著名報人龔德柏認為岳飛是國魂、是民族精神的代表。龔德柏認為呂思勉“詆譭民族英雄岳飛,就是危害國家”,並且“以破壞國家偶像罪”將呂思勉告上法院。雖然官司不了了之,但是後續版本《白話本國史》中,呂思勉不得不做了一些刪改。

相似的案例,都是不同觀點的激烈交鋒,不同的人處理手段,和最後的結果,卻是很大的不一樣。

我認為,可以質疑,可以辯駁。或許因為身份地位差別,沒法站在一個平臺上面對面辯論。但是用拳頭來解決“學術爭論”,絕對不是文化人、文明人該做的事!

你有不同見解,可以辯論;人家不跟你面對面辯論,你可以發表著作反駁,也可以在網上發表你的觀點;你要真有那本事,就寫一個“清朝那些事兒”,讓你的觀點火爆全國,壓過閻崇年的觀點。但是黃海清選擇的是“打人”?!

你說你連幾篇像樣的帖子也寫不出來?你說你沒有完整讀完一本歷史著作?你說你的歷史知識來源於網上?說《明史》你沒讀過!聊《清實錄》你沒見過!提到肅慎、挹婁、勿吉、靺鞨這些的傳承關係,估計你也是一臉蒙逼?你怪閻崇年不跟你辯論?人家專業研究清朝50年,怎麼跟你辯論?來一次“對牛彈琴”的鬧劇?

從心理學分析:黃海清“打人”事件,學術觀點只是引子,其實他更多的是“感覺人家不屑回應他”,有種“被人家看不起”的感覺,自尊心受挫帶來的惱羞成怒。更因為他面對的是文縐縐的老人,打架方面有心理優勢。

假如,閻崇年有著“拳王泰森”一樣的體格和拳頭,他還敢動手嗎?假如閻崇年是黑社會老大,他還敢動手嗎?假如打了閻崇年,會被閹割成太監,誅連九族,他還敢動手嗎?

說白了,就是打人的違法成本太低,大不了罰個千兒八百塊錢,最多兩週拘留,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他可以出口惡氣,順便藉著這事炒作出名一把,何樂而不為?

網上好多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還喊著支持“打人”。中國人的素質真的如魯迅說的,那樣低劣不堪嗎?當年的“保釣砸車事件”中,西安那位拿鋼鎖砸倒日系車主的人,他是真的在“愛國”嗎?這位打歷史專家的人,他真的也是在“愛國”嗎?

很多人,嘴上口口聲聲嚮往“自由、民主”,腦子裡裝著的還是偏激、狹隘與專制,手上幹著跟“文字獄”一樣的事。越文明的國度,國民對待不同觀點越是寬容和包容;越是愚昧的國度,國民越是見不得不同思想。從小學到大學,20多年的思想政治課程,也沒有把你教導成道德模範,一些人的幾個講座就能引導你不愛國了?

現在的憤青,見不得有人探討岳飛事蹟是否真實,說什麼“清粉”分裂民族的 “陰謀論”,——有這樣想法的,是多麼不自信的國家和民族啊!只會讓人感到可悲可嘆。唐朝出了20多位大鬍子老外做宰相、成千上萬的外國人在中國做官,這才是泱泱大國該有的氣度和自信。中華民族什麼時候沒有自信到這樣的地步了?!

有位哲人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國家給了人們言論自由的權利,我尊重你的“言論自由”,你也要尊重別人的“說話權利”。

假如你認為他的言論危害社會、毒害青少年,你可以一紙訴狀告到法院,告他“偽造歷史、傳播謠言”或者告他“危害公共安全、反人類”。這是你的自由,也是你的權利。但是對老者、學者動手,只能體現你的無知、愚昧和暴力。


爾朱少帥


先來看看他的個人經歷:

這個人被打的始末其實很簡單,他講述的滿清歷史中,盲目的誇張了滿族人的意圖,認為滿足當初屠殺漢人是合理合法的,為的是統一。曾經為了留頭髮的事情,當初江陰地區的漢族人群起抵抗,但是被打壓了,並進行了屠殺。整個城市就剩50多人。而這個教授竟然睜著眼睛說,這是為了平穩。可見其視生命如草芥。


所以,一個小夥子覺得他基本的歷史常識有問題,就約他一起pk歷史知識,沒曾想,堂堂的教授竟然臨陣逃脫了。不應戰,這就讓人覺得教授的品行有問題了。最後小夥子在籤售會上,一大巴掌給了這個教授,讓他清醒一點。


歷史不要胡說八道。不要覺得自己寫了兩本書,就可以隨便亂說。不要覺得自己有了頭銜,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老王偵查記



這個問題問得就有意思了,瞭解閻崇年的人想必都看過他在百家講壇裡對清朝歷史的精彩講說,不管別人聽後有什麼感受,反正我是被深深吸引了。被打事件其實已經過去幾年了,既然現在又提及這個問題。那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在無錫新華書店簽名售書時遭到一青年男子掌摑,引發社會爭議。


這一舉動,不僅讓閻崇年非常吃驚,連大眾也在紛紛議論閻老先生被打的前因後果,其實,要追究被打的原因,還要從打人者的認知入手:


一、認為他歪曲事實,吹捧滿清


其實,閻崇年作為北京社會科學院的滿學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北京滿學會會長,他是飽讀詩書幾十載,他經歷過中國的苦難歲月,現已經是八十來歲的老人了,不管什麼時段他仍孜孜不倦地專研歷史,特別是研究了幾十年的清史。


他利用在北京的先天優勢,博覽了清史各方書籍與文獻,並出版了多部著作,如《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等,可以說在史學界同行中的地位是不可磨滅的,並且也帶動了大家學習歷史的熱潮,這股熱潮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被他的講解或者他出品的書籍吸引,也有了群眾的支持。



可是,越是受追捧的人,越容易出現紕漏,特別是講說歷史知識,免不了會對歷史事實加入客觀分析或者進行主觀探討。憑心而論,即使最有威望的史學家也不可能對古今中外所有的歷史問題全知全懂吧,但因為他在百家講壇裡面講到:“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


繼而提到“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這件事讓打人者黃海清初次對閻有了不滿,他覺得閻的言語有失偏頗,忽視了滿清的侵虐本性帶來的惡果。並期望有一天能和閻崇年進行辯論。


二、一家之言,缺乏與群眾的交流


聽完講座的黃海清對閻崇年的觀點有異議,所以想找個機會同閻辯論。有一次,黃海清在閻崇年的籤售會上碰到了閻崇年,準備有機會與他進行思想的碰撞,閻崇年答應籤售會完後再交流,結果閻崇年用忙碌回話並沒有給他辯論的機會。不管是真的忙碌還是覺得黃不符合辯論條件,反正當面辯論沒有成功。自此,黃就有了第二次的不愉快經歷。


三、認為他孤傲,不認同他的學說導致矛盾大爆發


閻崇年曾經公開在媒體說過,想要和他辯論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這三條開門磚聽起來會讓人覺得高不可攀。但在閻看來只有站在同等頻道上才有辯解的意義。


黃海清剛好不符合這些條件,他認為開出這樣條件的人無疑既傲慢而狹隘,既不謙虛,又不平等,有失學者風範。所以他沒等到閻崇年許諾的所謂“3個小時的辯論。”最終導致矛盾的大爆發。


現在回到話題中閻崇年為什麼會被打,該不該打事件上來。


有人說他有著滿族血統,他的所有言論不公正;有人認為他性格孤傲,辯解的條件不合理,明顯就是一家之言;其實不管什麼原因,在文明時代,打人總歸是不對的,何況是一位老人,就像現在的校園暴力,看不慣就打,這難道不是欺負人。小孩子在別人面前永遠表現出真實的一面,而閻崇年也自有自己的看法自由吧,再加上電視節目在時間上和性質上也終究不能把知識講的十分明細不是嗎?

至少在百家講壇講到康熙大帝時,閻崇年從國際對比的視角,對康熙的成長經歷、豐功偉績、日常生活、遺憾缺失等一一進行闡述,那樣鮮活的講解,也只有閻崇年能做到不是嗎?如果對他的學說和為人不滿意,我想還有其他途徑可以解決,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有失偏頗的地方,望諒解,我能想到的也就是以和為貴。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到問題的原點:我們該如何評價滿清政權。

我是中國哲學專業的學生,我認為從思想史的角度看,由滿清這個少數民族政權取代明朝,是中國的一大損失。理由有二:

第一,滿清政權鉗制了中國人的思想。

雖然鉗制思想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但這一病症在清朝尤為嚴重。滿清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他們在文化和思想上不自信,因此大力推行獨裁統治。如剃髮易服、大屠殺、大興文字獄等等。

導致的一個結果是,當時的讀書人全去研究訓詁考據等小學,以至於清朝沒有出過大思想家、哲學家。明朝雖然推行程朱理學,但是還出了王陽明這位大哲學家,影響深遠。

有些人讚揚清朝皇帝勤政,但是在封建時代,勤政也意味著獨裁。明朝皇帝確實怠政荒逸,但這也意味著相對自由的風氣。所以明朝的大臣敢懟皇帝,清朝的大臣只敢磕頭。

第二,滿清加劇了中華文明的封閉。

中國本就有華夷之辨,認為華夏代表著文明,夷狄代表著野蠻。滿清以夷狄入中國,所以格外注重華夷之辨,以標榜自己的華夏身份。所以面對西方文明,清朝統治階層妄自尊大,不肯開眼看世界。

明末西方文明傳入中國,很多士大夫積極擁抱西方文化,吸取其中的進步因素,甚至很多儒士信了基督教。而清末很多士大夫在中國屢屢捱打的情況下,仍然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不肯清醒,郭嵩燾出使英國,被很多人罵為漢奸。

因此,我認為清朝不應該被過度吹捧。

但是另一方面,我發現網上很多所謂的“閻崇年語錄”,都是斷章取義,甚至是捏造的。比如很多人說,閻崇年把揚州十日說成是文化融合的表現,我在網上搜到了原文,出自他的一次演講:

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的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問題有衝突。揚州十日都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康熙朝注意了這個問題,學習儒家的學說,尊重漢族的文化傳統。

注意這句話:“揚州十日都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這顯然是一個病句,可能是記錄的人寫錯了。很多人據此認為閻崇年說揚州十日是文化融合。但是根據上下文可以判斷,閻的意思顯然是“揚州十日是這些文化衝突的表現”,而不是文化融合。

至於閻崇年具體的種種觀點,我不是歷史專業的,不好評價。

最後我想說,閻崇年不論說了什麼,無論你多麼反對他的觀點,都不應該打人。我們批評滿清,並非因為它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而是因為它的很多措施是反人類、反文明的。比如文字獄是用暴力鉗制思想,這是逆文明的潮流而動。而

掌摑閻崇年,同樣是用暴力鉗制思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夢露居士


閻崇年被打的原因很讓人震驚,據說是因為打人者黃海清不認同閻崇年的史觀及言論。



這件事我認為需要一分為二辯證的來看待。首先閻崇年作為公眾人物在公共場合發佈疑似有辱漢人的言論,這是值得引起輿論質疑的。

其次,閻崇年的史觀及言論是否違背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呢?甭管是歷史專家還是普通老百姓,每個人也都能擁有自己的史觀與言論自由,因為觀點不同而強加暴力的確有點極端了。

毋庸置疑閻崇年是一位忠實的清粉,也是專門研究清史的歷史專家,我本人也聽過他的講壇和看過他的文集,對他深厚的清史研究功底表示肯定與敬佩。



至於爭議言論我認為也應該辯證理性的來看待。就比如閻崇年說:“文化融合發展,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

這句話直接字面理解卻有給“揚州十日”洗白的嫌疑,但是仔細品咂的確也有其客觀的成分。戰爭也是文明交流的一種方式,歷代封建王朝的更迭屬於自然結果,不應賦予過多的主觀意念,而是帶著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是納蘭軒若,歡迎互動交流)


納蘭軒若


打人的這哥們叫黃海清,因為一巴掌獲得了15天的行政拘留,後來記者採訪他:

記:你看過很多閻崇年的講座或書嗎?

黃:看過一些百家講壇,但沒看全,因為看不下去。他的書,我不會去看,也同樣看不下去。

記:你讀過哪些史書或史料?

黃:我沒有多少時間專門買書讀,很多知識都是從網上學習的。

當天為了能接近閻崇年,他在現場買了閻崇年的一本《明亡清興六十年》的下集,“因為這一本最便宜,26塊錢。你不買一本他的書,你就沒辦法接近他,所以我挑了本最便宜的。”

他的歷史知識來源於網上,打閻崇年很可能就是因為看了網上流傳的一個東西叫閻崇年語錄。

這些語錄有的來自他的講座,有的來自媒體對他的採訪,有的則不知來源。

這份語錄中有些比較激進的說辭比方說:

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

文字獄有它的歷史侷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清軍入關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這些語錄有的是根據閻崇年的講座,採訪加工出來的,有的則是有人原創加進去的,有真有假,假的看起來就都像真的了。


比方說網上曾經盛傳的閻崇年寫的《滿江紅·清帝遜位100週年祭》,就不知道是哪位大神的手筆,閻崇年說自己從不寫詩。


閻崇年曾否認說這份語錄是假的,有較真的人翻遍他的講座採訪來證明這份語錄有的話是他說的,有真有假真真假假讓人難以辨析,但是,信的真信了,怒的真怒了。

這些言論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有的人在網上口誅筆伐,但是有的人就付諸暴力行動了。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滿獨分子閻崇年遭掌摑後,閻崇年除了做過一次所謂的“澄清”之外,再不露面,蹊蹺可疑。而當我們經過深入的思考和回味之後,就會發現更多的謎團已經浮出水面。

閻崇年“正說清史”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正說清史”?

閻崇年有什麼背景?

網上流傳的閻崇年語錄是真是假?閻為什麼至今不追究?

閻崇年總結的努爾哈赤十大功績有何深意?

主流史學家和政府的態度如何?

效仿百家講壇,本文也來試著揭密“閻崇年疑案”,不糾纏閻崇年觀點的正誤,本文只是對其思維的角度、動機做一番探究。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好的答案。

一、何為閻的“正說清史”?就是以清遺的立場“說清史”

何謂“正說清史”?閻崇年的所謂“正說清史”,就是站在滿清統治者的立場,談滿洲的興起、征服和興衰史。所以在他眼中滿洲統治者沒有罪,最多不過是過錯,而這個過只是不能讓滿清統治長治久安,延續萬年之過。

就以他曾指責過的多爾袞為例,閻崇年說:“其(按:指多爾袞)過概括為“六過”,即“六大弊政”“剃髮、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注意:這六條在閻崇年眼裡不是暴 /政,而是弊政,如何弊呢?“擾亂社會秩序,破壞中原經濟,挫傷漢人情感,帶來嚴重後果。”揚州十日呢,閻評論道“多爾袞違背皇太極對漢人的政策,殺人過多,是其重大錯誤。”究竟是什麼重大錯誤?什麼嚴重後果呢?閻接著說道:“200多年後,辛亥革命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就是對這些政策的不滿與反抗。” 無論是屠殺也好,弊政也好,在閻嘴裡都不是罪而是“過”,其所以是“過”,是因為日後被狹隘的漢民族主義利用,導致滿清政權被推翻。

為什麼閻說是弊政而不是暴行或者說是暴 /政,還荒謬的把屠殺說成是文化衝突。原因還是從他的心態說起,以他的遺民心態,殺不殺人、殺人多少不重要、無辜百姓是否遭殃也不重要。滿清政權鞏固不鞏固,能不能流傳萬世才重要,他所提的滿清統治者的這些錯誤,是統治方法、策略方法不當的錯誤。他從來不肯講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大屠殺之類的暴行。提到揚州十日的危害,他認為這次屠殺不好,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後來成了孫中山發動“反滿革命”的藉口,埋下了禍根,不划算。然而,對於康熙平定三番之亂,殺吳三桂而牽連數十萬人,閻崇年就百倍讚賞了,他稱讚康熙英明,斬草除根,做得好、做得對。

如果不信,可以再去讀讀閻崇年總結的多爾袞的六大功績,更是從奠基滿清政權角度來談其功勞。對於滿清政權的閉關鎖國,閉塞民智,閻崇年的看法更是另類,他遺憾的是滿清政權喪失了圖強維新的八次機遇。

從這個理由出發,我們就可以理解閻崇年為什麼從來不痛斥努爾哈赤的暴行,比如他說:“他也有錯誤,也有缺點,晚年也犯了很多的錯誤,譬如說強行從遼西遷民到遼東,譬如說屠殺了一些漢族的儒生,譬如說佔了漢人些房子,譬如說實行“計丁授田”,佔了些漢人的地等等,但是我們要歷史地看這些事情,既看到努爾哈赤有錯誤的一面,也要看到努爾哈赤有功績的一面。”

從來沒有人把屠殺說成是錯誤而不是罪行,這不是什麼輕描淡寫的問題,這和日本右翼把侵略中國,南京大屠殺說成是進入,說成是“和諧共榮”並無區別。

閻崇年以一個滿清遺民的心態看待歷史,處處維護滿清統治者,當你們看到他痛罵道光喪權辱國時,千萬不要誤解了,在閻看來,從滿清愛新/覺/羅家族來看,道光就是一個敗家子。他為滿清政權從此一蹶不振而痛苦。鴉片戰爭,他痛惜的是皇家園林圓明園被焚燬,竟然為此而流淚。

我們奇怪的看到“清十二帝”當中,最有講頭的溥儀,閻崇年卻很少講,溥儀這個搞分裂的賣國賊,在滿清遺民看來是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其心可鑑。溥儀在東北搞滿洲國14年,是不得不掩口的禁區。當然滿獨成事後,他當然可以再改過來把那段歷史加進去。

二、何為閻的“正說清史”?就是以滿洲人立場重建“國史”

或許人們對閻崇年的稱頌的清廷十大貢獻,覺得很怪異。比如閻所稱的這條“創制滿洲文字。”根本不像一個歷史學家的總結。但是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滿洲人的立場來理解,各種疑惑就會迎刃而解。再結合閻崇年吹噓的努爾哈赤的十大貢獻,綜合領會,“閻說滿洲史”就暴露無疑了。

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李治亭評價《清廷十二帝正說》,對閻崇年吹噓努爾哈赤進行所謂的社會改革“計丁授田”和“編莊”提出質疑:“所謂“計丁授田”,並非真正實行“均田”。努爾哈赤進入遼東後,將該地區因戰爭而荒蕪的無主地,首先分別授給各駐守當地的八旗滿洲貴族及其士卒,而在戰爭中被擄的大批漢人,一在其滿洲王公貴族包括將官之家為奴,一在其莊園-拖克索,供其役使。連清人也承認:“國初時,浮掠遼瀋之民,悉為滿臣奴隸。”(《嘯亭雜錄》)”。

所謂“編莊”,規定漢滿人合居一處,要同吃、同住、同耕。實行此“三同”,滿人為漢人所供養,漢人備受欺淩,直接被與之“三同”的滿人所剝削。編入此莊的漢人成丁就成了他們的奴隸,因不堪忍受奴役,故引發大批莊丁逃亡。這證明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努爾哈赤進入遼瀋後,推行民族奴役的政策:編入此莊的漢人成丁就成了他們的奴隸,因不堪忍受奴役,故引發大批莊丁逃亡。正如《清太宗實錄》所載,滿洲大臣直白:“昔太祖(努爾哈赤)誅戮漢人,撫養滿洲。”連清太宗也說過:“我國將士向來騷擾遼東民人。”一個先進的遼東地區,行此落後的制度,這哪裡是“推進社會改革”?作者稱:努爾哈赤制定了“民族和解政策”。看看事實,哪裡有“和解”?努爾哈赤晚年,民族矛盾尖銳,到處都有漢人的反

抗,國勢岌岌可危。”

李治亭說:“更為離奇的莫過於說:“遷都瀋陽後”,“瀋陽及遼河地區的經濟與社會得到全面開發與迅速發展”,還“帶動了東北地域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這是事實嗎?自努爾哈赤發動對明戰爭以來,遼東、遼西先後闢為戰場,努爾哈赤每攻下一城,必屠城殺 戮與搶掠,撤走時毀城,夷為平地,如撫順、清河、開原、鐵嶺、廣寧等,都變成一座座廢墟!……在作者的筆下,遼河流域,一片光明,和平安寧。如此歪曲歷史,莫此為甚!”

作者不顧歷史事實,把戰爭殘破的經濟說成是“全面開發”、“迅速發展”,甚至奉努爾哈赤為“近代遼河流域、瀋海區域經濟”開發的“創始者”!這是作者的又一大“發現”?簡直是聞所未聞之奇事!”

李治亭所言,自稱治學嚴謹的閻崇年不可能不知道,那麼,閻崇年何以得出如此古怪的結論,唯一的解釋就是:努爾哈赤聯合蒙古,滿蒙聯盟,在瀋陽及遼河地區分裂割據建國,共同奴役被掠漢人,如果站在滿洲建國的角度看待這段歷史,那麼努爾哈赤順理成章就成了實行社會改革、民族和解和全面開發經濟,“近代遼河流域、瀋海區域經濟”的“創始者”!。在閻崇年讚賞的努爾哈赤滿洲國之內,漢人非國民,本在滿洲之外,怎能摻乎進努爾哈赤的社會改革,民族和解。

閻崇年對康熙讚頌道“康熙對臣民強調要實行‘仁愛’。仁愛’是儒家基本的政治理念。康熙繼承了儒家為政‘仁愛’的理念,並在施政過程中加以實踐。”然而,事實卻是老百姓飽受康熙暴 /政之苦,就以“禁海遷界”而言,當時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這哪裡有一點仁愛的影子。對於吳三桂等漢人政敵,康熙則是斬盡殺絕,免留禍患。 康熙仁愛嗎?如果這種“仁愛”只是針對滿洲人而言,那又的確是事實。比如康熙對有篡位野心的鰲拜擒獲後寬大處理,免死禁錮。

何為康熙之仁慈?對滿洲人來說,對滿清貴族來說,這康熙怎麼可能不仁呢?而中國老百姓又何曾在“仁慈”的範圍之內呢?

又比如:中國的朝代興替總是舊朝代滅亡之後才是新朝代的開始,史學界通例的換代是舊朝代統治被推翻,新朝代建立全國性政權才開始,秦、漢、三國,以下到元、明,新舊更替都是同年。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興起。如果一個朝代滅亡,新朝代並沒有建立,出現的是分裂狀態那才另說。而閻崇年一批清史專家卻不按這個規則,將清廷從1616年建立後金割據政權算起,而不是從1644年明朝滅亡,滿清定都北京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什麼這樣?這隻能讓人懷疑他們是從滿洲國史的角度看待滿清這段歷史,而不是從中國歷史的角度看清廷。

再者,既然閻崇年把滿清定為296年,努爾哈赤父子東北分裂割據也算作清代,憑什麼不把溥儀在東北裂國也算作滿清,建的都是滿洲國,一脈相承。既然閻崇年認為不應該稱“張勳復辟”而是“溥儀復辟”,這樣說來閻更在乎的是名分而非實際。那麼為什麼又不敢明說偽滿洲國就是清代之延續,為什麼不揭密偽滿洲國時代的明君溥儀。

在耳光事件爆發前,大漢之風曾問閻崇年:“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幾乎都打著均貧富的旗號,為何滿清時期打的旗號卻是反清復明?康熙、雍正、乾隆等人均稱自己非中國人,你如何解釋?慈禧保滿清不保中國,你如何解釋?”對此,閻崇年以三個條件作為門檻,拒之門外。

閻崇年利用央視不是講學而是佈道,是佈滿洲復國之道。當然不允許質詢和討論。也無法回答大漢之風這樣的問題。他的所謂三個條件,完全是藉口,李治亭滿足他三個條件,又何曾見他答覆呢?

三、與滿獨網站明暗表裡,遙相呼應

一些滿族論壇,號召學習猶太人,以建立“滿族自治區”為目標,在站內都自稱自己是滿洲人。“滿洲”既是族名也是地名,還是“國名”。對於不明真相的外人而言,很容易就被他們矇騙,認為“滿族”等於“滿洲族”,但是就他們在論壇上發言所自稱的滿洲人而言,絕對是有後兩層意思在內。是區別中國人而存在的另一個民族,另一個國家。

早在05年前,閻崇年就和鼓吹滿獨的某網站勾勾搭搭,該網站曾登過其站長和閻崇年的合影還有題詞。該網站以鼓吹滿獨為宗旨,該網站曾經赫然列著“猶太民族,以色列國研究”板塊,“設立滿族自治區”板塊,主題是“滿洲人的論壇”。宣稱:“我們走的一小步,就是滿洲民族走的一大步”。意圖昭昭。這樣一個網站,收羅了一大批滿獨分子,他們把閻當作精神領袖。該網站因為宣傳滿獨過於赤裸裸,在07年一度被國家關閉。重開後,態度隱蔽了不少,但是搞滿獨的目標仍然沒有改變。

而閻也曾在公開場合號召學習以色列,學習猶太人,與其遙相呼應。

滿洲民運人士額爾登布曾寫詩謳歌閻崇年。

讚美史學家閻崇年先生!

文曲精英閻崇年,宏揚正史熱空前。

諸皇勤奮為華夏,列祖功勳比泰山。

開土拓疆羞漢帝,修文講武唱春天。

江山一統行仁孝,浩蕩清風滿世間。

四、難以澄清的“網絡流言”

有網友發現搜狐網公佈的所謂的“人合”、“天合”、“地合”、“己合”幾首復辟滿洲的反詩,本是額爾登布的傑作。雖託名閻崇年,也正符合閻崇年滿清興起的所謂“四合”論調, 其中一首還登在搜狐邀請閻做《中國古都北京》講演首頁上,這些東西至今還在。

百年恥辱刻懸刀,稱我蠻胡恨不消。

擴地開疆因聖祖,榮華建國賴清廷。

八旗鐵驥還激烈,滿族雄心未動搖。

經濟復興需努力!龍旌指日滿天飄。

這些都來自於讀書頻道“閻崇年作客搜狐” (2008年01月22日 )

其中一首 “人合”寫道:

銅琶鐵板眾歌清,振滿興華龍捲風。

洗腦柔如刀剃髮,旗服溫替武屠城。

圖強廣友新三貴,為國勤師老範生。

凡我族人須努力,錢神護佑築天京。

其中,還有一段故意歪曲引用《晶報》的報道,閻說:“我剛錄完的一講《明亡清興六十年》裡談到皇太極5次帶兵殺入關內。其中有一次就擄掠“人牲97萬頭”,把中原百姓與牲口放在一起計算。這對於當時新興的清政權來說當然是喜劇:擴大了影響,為入關增加了經濟基礎;對中原百姓來說肯定是喜劇:民族融和,康乾盛世。”

閻在《晶報》是這樣說的:“對中原百姓來說肯定是悲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歷史是在多維中發展的,很難說悲,也很難說喜。”

這幾首反詩,包括這些瘋狂言論,之後並沒有引起媒體關注引起反彈。得寸進尺,4月24日,更惡毒的言論出現在官方網站大河網上。

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

文字獄有它的歷史侷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清軍入關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禁海策和閉關令是有明顯的進步意義的,因為這維持了意識形態的穩定。

滿清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中國人永恆的驕傲,原因有三:首先,它促進了民族融合,否則,中國還是單純的漢本位國家,這對中國的歷史發展是有阻礙的;其次,它傳趁了中國文化,否則,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將遭受滅頂之災;最後,它保持了社會穩定,否則中國人口基數和經濟資源將大大流失。

請不要侮辱我們的滿清,否則是侮辱我們自己!我們不能對不起先人,而要繼承和發揚先人的遺志!

……

舉報 |這些引起極大爭議的痴語,的確難以想象出自一個公眾人物,但也難以想象兩家權威網站先後會以同樣的方式嫁禍於人。既便閻崇年真是遭人陷害而誤登,但更不可思議的是:長久以來,閻崇年對此卻不去追究和更正,類似的語言在鼓吹滿洲意識的滿洲人論壇上卻不鮮見。造成一種事實就是閻在故意縱容這些言論以他的名義散佈。如果不是因為捱了一記掌摑,閻崇年永遠不會去澄清“這些謠言”。


回憶還是要忘記




閻崇年這頓耳光捱得不冤。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到無錫新華書店進行現場籤售活動,籤售活動是作家們與粉絲展開互動或者強化粉絲粘性的利器,當然錢也照賺。當時,閻崇年正高高興興地給讀者簽著名,忽然衝出個男人,對著閻崇年的老臉“啪啪啪”地扇了耳光。所有人都被這幕驚住了,閻崇年也懵了,不過他很快又恢復了鎮定,然後繼續簽名。

在“閻崇年被掌摑”事件發生後,迅速引發了熱議,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件事?閻崇年作為名聲在外的歷史學家難道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



閻崇年被打是因為他的“口無遮攔”。

我們看看閻崇年是什麼來頭,知名歷史學家,曾是《百家講壇》主講人,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應該是很厲害的清史專家了。但是,我們也不要被他的頭銜嚇倒,這年頭誰還沒做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事?專家們做的更多。但是,專家代表著現今的所謂權威,卻不意味著絕對。

回到正題,我們繼續說閻崇年的事,閻崇年被打正是由他所闡述的清史史學觀點引發。



一、對待滿清的態度。

清朝的皇帝沒有暴君,沒有昏君,也沒有怠君。

閻崇年過分吹噓滿清,尤愛為努爾哈赤代言,他曾經頗有感觸地寫到:“我同努爾哈赤心靈相通五十多年了。”閻崇年這話顯然已經將自己擺在了與努爾哈赤的同等位置,所謂的“心靈相通”也是在說努爾哈赤的行為他是萬分贊同,因為他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可以將努爾哈赤誇得天地失色,稱讚努爾哈赤是偉大君主。

努爾哈赤造反這事可以理解,他成功了,閻崇年崇拜他誇他也可以理解,但是,是否是努爾哈赤在打江山的過程中所做的事都應該被肯定?所犯過的錯誤都應該被刻意忽略?滿清所犯下的錯誤又是否值得被原諒?



二、對於民族融合的闡述。

皇太極五次帶兵殺入關內,有一次擄掠“人牲97萬頭”,對於當時新興的清政權來說當然是喜劇,擴大了影響,為入關增加了經濟基礎;對中原百姓來說肯定是悲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歷史是在多維中發展的,很難說悲,也很難說喜。

閻崇年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姓姚的教授說過的話,漢朝對待匈奴太過於殘酷。這兩人的觀點是不是很有趣?同樣是民族融合,漢朝叫殘酷沒人性,滿清叫理所應當值得被理解。事實上,如果他真是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待的話,這件事絕對是悲劇,根本不存在什麼悲喜難說。

戰爭雖然是民族融合的捷徑,但是戰爭過後的屠殺,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有失人道主義的行為真的可以用“難說”兩個字輕描淡寫嗎?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現在這片土地上只有漢。民族融合永遠不可能是利用簡單的血腥手段達成的,因為那叫奴役,不叫融合。



三、對於文化融合的闡述。

文化融合發展: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的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問題有衝突。揚州十日都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

閻崇年將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剃髮易服強行說成是簡單的文化衝突,這是在有意地美化清朝的血腥鎮壓,如果這事放在漢人王朝,早不知道被他們這些專家噴成什麼樣了,也許會是那位姚教授所說的“殘酷”。再說了,蒙古草原文化和滿洲牧獵文化什麼時候融合了?滿清與蒙古的文化融合便沒有衝突了?清朝是對蒙古進行了有效統治,但是說沒有問題沒有衝突就是無稽之談。

此外,滿清入主中原從本質上而言也許根本談不上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相互促進的過程,但是滿清所謂的“文化”對於漢文化而言意味著什麼?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逐良幣”理論或許挺適合解釋這場所謂的“民族融合”。



今天姑且說這幾點,但是也足以反映出閻崇年對滿清的過分美化,腦殘小說和清宮劇美化便罷,他作為知名的具有較強史學觀導向的歷史學家也為了這麼點利益便罔顧史實,實該被打。

因為怒者沒有辦法與他說理,他作為“權威”更不會接受“螻蟻”的挑戰和挑釁,所以怒者只能在籤售現場動手。

最後,歷史應該怎麼說?

等等……

我不是專家,這個問題不要問我。


吾與吾國


閻崇年,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主研清史,頭頂無數名譽頭銜。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在江蘇無錫舉行讀者見面會,推售他所撰寫的書籍《康熙大帝》等,在為讀者簽名期間,突然遭到一年輕男子接連掌摑。

作為歷史學家,在早已有了歷史文獻公論下,由此發揮進一步表達自己的觀點、理念無可厚非,是並不代表著可以無視歷史,毫無邊際。

原因無非以下幾種:

閻崇年對清朝的過分吹捧,滿清入關大肆屠殺的美化(滿清入關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屠城式屠殺?數十年時間,中原人口由5100餘萬人降到1900餘萬人,2/3人口消失,著名的揚州十日等反人類屠殺到他口中成為文化融合??);


“文字獄”的昇華(赫赫有名的清朝文字獄,絕無僅有的恐怖程度僅僅論為維護清王朝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有著積極的作用)。

剃髮易服的另類解讀(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種形式??);將努爾哈赤這樣的“強盜頭”贊作偉大君主,違反了人類發展進步規律。

如今清入主中原後的大肆屠殺、閉關鎖國、鎮壓革命、割地賠款、賣國求榮等國恥之事網上飛傳,而閻的頗為過分抬高清朝的解讀言論自然而然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長此以往衝突肯定無法避免。



而且,打人者黃海清曾幾次試圖與閻崇年溝通均無果,更是加深了矛盾。

正視歷史,尊重歷史。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