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步校,一颗沉睡多年的明珠急需唤醒

□孙志军

天水步校,一颗沉睡多年的明珠急需唤醒

题记: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年10月我在岷山厂内散步时,被天水步校具有独特风格的圆形建筑物所感染,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留做纪念。听到《2018天水摄影双年展》消息后又于2018年元月予以补充拍摄,旨在唤醒人们对于天水步校曾经辉煌的记忆。由于本人摄影水平所限,《双年展》未能入展。考虑到天水岷山厂在经历了曾经拥有6000多职工的辉煌之后,在军转民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现在还有近千名在册职工需要生产和生活等原因,照片就没有在天水媒体和网络上发表。最近,看到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岷山厂改革和发展的消息,就把我拍摄的存念照片和根据网络等资料整理的天水步校简况奉献给大家分享。如能把天水步校作为历史文物完整保存,并发挥其旅游文化和激励后人等价值,将很欣慰。

天水步校,一颗沉睡多年的明珠急需唤醒

“天水步校”是大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的习惯称,创办于1951年2月,为军级单位。彭绍辉将军任校长,第七军政委冼恒汉任政委。

在天水还有一段“独臂将军”彭绍辉的情缘佳话。那是1949年8月3日,即天水解放当日,曾在山西与彭绍辉将军以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情定终生的山西妹子张纬从太原一路风尘仆仆辗转来到天水,出现在正在煤油灯下研究作战方案的彭绍辉将军面前。三天后,经上级批准,彭绍辉将军请正好在军里开会的第七军师级以上干部到天水街上的一家羊肉馆吃了一顿羊肉泡馍,并举行了简单的仪式,和张纬在古城天水结为连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址在今天水岷山厂内,占地1500多亩,学校分校部和学员队,学制一年半,学生来源于西北军区各部队选送的营、连级干部,毕业后回原部队工作。至1952年6月,毕业560名学员,随即学校撤销。

1952年8月,由原西北军区军官学校改编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由西安市王曲镇迁驻天水市原第一高级步校校址,校长王绍南、政委李旭,学制两年。学员中除从部队中选送的优秀班长、排长外,还从高考学生中招收一个大队,毕业后由学校统一分配。1952年8月至1955年5月,共培训连、排级指挥员1625人。

1955年5月30日,学校改称为天水步兵学校,隶属总参院校部领导,兰州军区代管,校长先后由王兰麟和周智高担任,政委先后由曹克琳和龙炳初担任。全校编制教员300人,工作人员839人,学员2500人。学制2—3年,主要任务是培养现职连、排级军官,优秀士兵及部分青年学生。1955年6月至1962年9月,共培训军事专业队60个班、政治队16个班、速成队16个班,共培训连、排级干部5725名。

1962年10月,原天水步校改编为兰州军区步兵学校,隶属兰州军区领导,执行师级权限,校长谢松柏、政委康应中。学校训练步兵、炮兵、工兵和通讯等兵种的军、政、后勤等干部,短期轮训连、排级干部。增加轮训地方(军分区、人武部)的干部,学制一个月到一年不等。实有教职工近2000名。1962年10月至1969年3月,共培训干部3315名。

1969年3月17日,兰州军区步兵学校撤销。

从1951年2月到1969年3月,天水步校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一共培养了11225名部队干部,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天水步校的这些标志性建筑是1955年3月由苏联专家参与设计并建造的。在这些标志性建筑中,圆形教研室和步校教室是较为独特的建筑,据说可坑强震。天水步校的圆形舞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天水是一个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所在。当时,但凡谁只要有过在“步校圆形舞厅”跳过舞的经历,也就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荣耀。而不少步校的干部、教员也是因了“圆形舞厅”最终如愿将天水白娃娃娶作妻子。 天水步校曾经走出过许多的军队精英,而著名画家黄胄“文革”时亦从北京被押解到天水步校,脖项上挂着他自画的毛驴大牌子,经受过批斗。如今,步校原址路旁的梧桐已粗可盈抱,而曾经在天水人眼中丰彩照人的那些标志性建筑却已是“铅华洗净”, 烛立风中,一些建筑甚至已“玉殒香消”。 当我们伫立其间,内心更多的只是一份对过往的凭吊与辞别,是的,在那些建设者的图纸上,“圆形舞厅”、 “圆形教研室”和“步校教室”已经只有漂亮的外形可供观赏,内部已经被改造为经营性场所。这里,曾经是中国西部铁血男儿苦学本领驰聘沙场的教育摇篮,也是天水白娃娃卧孕春梦、向往美好明天的私密空间......然而,现在放眼望去,天水步校却已是锈蚀斑斑,曾经的辉煌仅在天水老一辈人们的记忆深处留下一抹锈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流失,将会愈来愈淡......

又及:天水铁路建设历史文物也应得以保护利用

天水铁路局 原址在今天水铁路电缆工厂内。由于天水的特殊地理位置,新中国建立后的西部铁路建设重点从宝(鸡)--天(水)铁路开始,一路向西挺进。从1950年1月到1956年3月,前后长达6年多时间里,西部铁路建设的指挥机构设在天水,使天水在中国西部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铁路建设遗址和文物。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铁道部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简称西干局),局址设在今天水铁路电缆厂,第一野战军副参谋长阎揆要任局长,西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副主任白如冰任政委,辖宝天、天兰两个工程处和10个机务段。1952年9月30日,天兰铁路建成通车,毛泽东激动地挥毫题词“庆贺天兰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1952年,西干局撤销后又在天水成立了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一工局宝兰工程处等铁路建设机构。1954年7月1日,铁道部电令成立郑州铁路局天水铁路分局,赵康任分局局长;1955年4月1日,铁道部再次电令天水铁路分局改称铁道部天水铁路局,赵康仍任局长。1956年3月1日,天水铁路局前往兰州,改成兰州铁路局。

从1950年1月到1956年3月的6年时间里,西北铁路建设指挥机构在天水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水西站 原址在今天水铁路电缆工厂内,这是天水境内唯一一座没有通过火车的火车站。说起天水西站,就不得不说天(水)—成(都)铁路的建设问题。

1943年日寇占领郑州、洛阳之后,疯狂地向中国西北地区逼近,部分国民党官员逃到天水,设想打通从天水到成都的通道,决定修建天(水)—成(都)铁路。而且在铁路还没有修建的情况下,破例先修建了天水火车站,这就是天水西站。由于时局变化、资金问题等多种原因,天成铁路一直没有开工建设。1949年8月,天水解放后,国家认为修建宝鸡—天水—兰州铁路更重要,天成铁路也没有开工建设。西干局和兰州铁路局就利用天水西站的地方办起了学校,最早的学校称为天水铁路人员训练所,后改为天水铁路专科学校,再后来又相继改为天水铁路工程学校、天水铁路机械学校和天水铁路职工学校。天水铁路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铁路建设继续的工程技术人才。

1952年4月,国家着手研究天成铁路走向,经过反复勘察、比较,加上当时苏联专家的意见等因素,国家最终决定建设了宝(鸡)成(都)铁路,并于1956年6月通车。这样,天水西站就彻底地被孤立在铁路之外。

现在,历史的车轮已经滚过了60多年,当年天水铁路局的局址已经改作他用,建成了天水铁路电缆工厂,就是参加过天水铁路建设的当事人至少有80多岁了,而且相当一部分已经谢世作古。如果再不做抢救性挖掘整理的话,这些辉煌的历史将随着当事人的减少和相继离世而灰飞烟灭。如有可能,建议将以上这些天水铁路建设的发展历史用缩微景观的方式予以再现,以资激励天水人再创新的辉煌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