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灭商之后如何巩固胜利果实看企业并购的善后工作(下)

从周灭商之后如何巩固胜利果实看企业并购的善后工作(下)

续。上文详见精彩原创分析历史文章:

武王徵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於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日夜劳来定我西土,我维显服,及德方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途,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後去。纵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史记·周本纪》

四、进一步加强管理

从周灭商之后如何巩固胜利果实看企业并购的善后工作(下)

武王姬发

1、树立武王勤政的正面形象。

2、找出所有恶人,像对待殷王一样惩罚他们。扩大革命成果,进一步加强统治。这一手段在汉朝时被频繁使用,迁移天下的豪强到都城或新的城邑,用以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管理。

3、定都洛邑,但只是营造,没有迁移。周朝之前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陕西关中地带,在中国西部,商朝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太行山以东,周朝取代商朝之后,需要加强对东部地区的管理,都城东迁洛邑,即今天的河南洛阳。

4、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主动解除武装,稳定商朝残余势力的心,政治上的拉拢。

武王已克殷,後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

——《史记·周本纪》

五、学习失败的经验

1、成功是偶然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往往缺乏可复制性。失败是必然的,失败各有各的原因,通过学习失败的经验,可以有效规避失败,失败的原因都规避了,成功的概率也就大了。

2、鬼神的事听听就好了,人世间的事还是要人来办。

从周灭商之后如何巩固胜利果实看企业并购的善后工作(下)

文王卦算浮雕

文王拘而演《周易》,武王信誓旦旦的在天下诸侯、将士及百姓面前讲:殷灭周兴是天命,西周只是恭敬的执行天命。现在怎么就突然不懂殷商是怎么灭亡的了?不讲鬼神,问人事了呢?可见“天命说”的荒唐,自己都不信,只是拿来糊弄百姓的说辞而已。文王首创,武王家学,尚且如此,聪明的你还在相信《周易》算命吗?

3、《史记》中讲箕子 “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即不忍心说商朝的坏话,讲述了国家存亡的道理。武王觉得不好意思,就转移话题,问天地自然规律的事。但分析两个人的特点,可能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1)你之前不是讲“天命”吗?现在怎么突然不懂了呢?现在可是殷末周初啊,还不流行玩失忆啊。武王知道自己前后矛盾,所以觉得不好意思。

(2)周朝才刚刚取代商朝,天下还没有一统,这个时候就开始担心亡国,你小子到底是担心国家出现问题呢?还是羞辱我呢?问亡国之臣亡国的原因,的确有些失礼,所以武王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3)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同满意和不满意可以进一步拆分为多个等级,如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等,国家治理有可以分为大治、小治、一般、衰落、衰亡等多个等级,武王问的是最下等级的,箕子发现这是个机会,可以展示他的才能,进而获得武王重用,于是系统的讲述国家的存亡之道。武王发现自己的问题太low,所以觉得不好意思。

从周灭商之后如何巩固胜利果实看企业并购的善后工作(下)

箕子像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後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史记·周本纪》

壮志未酬身先死,但哪个伟大的事业不是多代人努力的结果呢?好的是后继有人,事业可以继续传承。

总结

武王通过拉拢、控制、打压等手段,瓦解了商朝残余的势力;施恩百姓,收买民心,获得民众支持;通过封赏,树立新的势力群体,制衡商朝残余势力;通过迁都,加强对东部区域的管理;总结亡国经验,规避失败的可能。有效避免了商朝残余势力的反扑,实现了商周政权更迭的平稳过渡。

点评

管理的核心是管人,而人性则是几千年都没有变过,无非是趋利避害。企业并购的善后工作大抵也如此,无非是对被并购企业高管和员工的管理,同时在重要岗位安插自己人,逐步控制企业。

友友们怎么看姬发巩固胜利果实的这些策略及其借鉴意义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互动,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本号特点:英雄权谋+厚黑历史+现代商业

欢迎友友们关注、互动及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