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故事:农村走出的企业家

现代故事:农村走出的企业家

高楼

回忆起那些苦难岁月,安平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

1978年,安平高中毕业,摆在他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留在省城漫无目的地找工作,二是回那个生他养他的穷山沟。

经过一番心理挣扎,令人意外地,他选择了回家。

做出这个选择并不容易。因为他深知,留在省城找工作,对他这个没有一点关系的穷小子来说,无疑比登天还难。

这些年为了供他念书,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家,早已经油尽灯枯。作为家中老大,也到了他该回报家人的时候了。

几年没回家,一踏上家乡的土地,心里格外踏实,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窑沟一点儿没变,还是那么贫穷。人们每天任劳任怨地挣着那少得可怜的工分。

安平家里劳动力少,弟妹还小,指着父母没日没夜地劳作,连一口干的都吃不上。

这些年读书,家里欠了一屁股债,本来一切希望都在自己身上,现在无功而返,父母眼里流露出的尽是无奈。

安平化悲痛为力量,一头扎进地里。他一大早就出门,天不擦黑不回家。

他回来有一个人格外开心,那就是小时的玩伴春妮。在她心中,早把安平当做心上人了。

秋夜格外寂静,两人来到山上的小树林,一起数着星星,一天的劳累随之化为乌有。

每晚相会,成了两人最期盼的事情,恨不得黑夜早点来临。

他们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可钱从哪里来?两人抱头痛哭。真是世事弄人啊!

转过年,国家大力开展土地承包制,吃饱饭已不是梦想。

八十年代是个快速发展的年代,人们抓住机遇,卯足了劲儿搞建设,城市乡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安平跟春妮商量,不能这样光为了吃饱饭而活着,决定去省城闯闯。

故地重游,他不想让同学看到自己的落魄样,见省城到处在盖大楼,二人便去了工地。

现代故事:农村走出的企业家

工地

春妮在工地食堂做饭,安平当起了小工,生活虽艰辛,但晚上回到简易搭建的属于自己的小屋,一天的劳累也都值了。

这种日子过了好几年,工地也换了几个。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平接触上了个包工头。

听那人讲,不少房地产商和他一样来自农村,都是一步步由小做起,最后成为了大老板。

一语点醒梦中人,几年来,安平对盖楼早摸清了路数,当务之急是回去说服村里人出来。

他星夜兼程赶回了村,费劲口舌只带回了几个人。后来这几个人回村把所见所闻一讲,大队人马开进了城。

村里有的是劳动力,他们盖间瓦房还可以,建高楼大厦,那就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刚开始,安平有意培训这帮人,把他们安置在工地,从小工做起,偶尔接点小工程,慢慢树立起了自己的口碑。

接下来开始和其他包工头合作,接些稍大点的项目。最后,成立了自己的施工队伍。

十几年下来,安平由一个地道的农村娃,变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企业家。

这些年间,安平和春妮早领了结婚证,还有了两个儿子。唯一令他遗憾的是欠春妮一个盛大的婚礼。

这天,省城最豪华的酒楼“安东阁”人头攒动,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一对新人正是安平和春妮。

主持人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主持着婚礼,突然话锋一转,给新郎出了道难题,让他讲讲两人当初相识的经历。

安平拿起话筒,深情地望了春妮一眼,对台下来宾说:“如果没有老婆的支持,就没有我安平的今天!”

台下掌声一片,接下来安平简单介绍了他们结识的经历,最后简短陈词:“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在座的年轻人,不管再苦再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苦难的日子终将过去!”

现代故事:农村走出的企业家

婚礼现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