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针的历史和故事

胸针,又称“胸花”, 是一种用搭钩别在胸前或领子上的饰品。可以是纯粹的装饰品,也兼有固定衣服(例如长袍、披风、围巾等)的功能。

胸针的历史和故事

女性用的胸针多佩戴于西服的驳领上,或饰于羊毛衫、衬衣或裙装,给人一种“画龙点睛”的时尚美感,也更能显现出女性婀娜多姿的魅力。 男性则多在西装驳领处佩戴一种形似别针的首饰,称为“插针”,又叫“西装太夹”,除此之外,广义上的胸针还应包括领带夹等。

胸针的历史和故事

胸针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原始人将兽皮或简陋的识物披在身上的时候,他们需要用锐利的兽骨或鱼剌以及其它可以插入兽皮或识物的东西,来固定自已的遮身物,这些用于固定的工具,大概就是胸针最早的形态及功能。

也有人认为,胸针最早可能是作为一种宗教象征物及护身符出现的,早期西方基督教法典上规定,高僧及传教士必须在胸前佩戴一种镶嵌有宝石的宗教象征物,作为驱邪避魔的护身符。

在我国,古代官员的胸前也常佩戴类似的东西,只不过这些装饰物除了护身符的作用外,还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明末以后,随着海事开禁,特别是上海开埠后,大批的西洋物品涌进中国,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西方的时尚元素。既带有传统的民俗文化,又蕴含西方的时尚元素的胸针,从此便融入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并被当时追求时髦的年青人所广泛接受。

胸针的历史和故事

另一方面,说起胸针,总是很难绕开历史上著名女人和胸针的传说。比如,曾经扮演《罗马假日》男主角的格里高利·派克在奥黛丽·赫本结婚时,赠其一枚蝴蝶胸针,据说,这枚胸针赫本戴了40年,从未摘下过,直到去世。 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在和最爱的男人理查·波顿结婚那天,婚礼上唯一佩戴的珠宝也是一枚胸针。而史上将胸针的作用发扬光大,并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属美国史上首位女性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她曾创造了“胸针外交”的佳话,以致于人们将她的胸针视为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胸针上升为“胸器”的传奇。奥尔布赖特后来专门写了一本书叫《读我的胸针——一位外交官珠宝盒里的故事》,这是她在中国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她最受读者欢迎的一本书。

胸针正是在这些由来已久并不断丰满的的故事的浸染下,变得愈加浪漫与神奇,成为珠宝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