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每日一练(数量关系)

2019国考:每日一练(数量关系)

1、有一项工作任务,小明先做4小时,小方接着做8小时可以完成;小明先做6小时,小方接着做4小时也可以完成。如果小明先做2小时后,再由小方接着做,那么小方完成这项工作任务还需要多少小时?

A:8

B:10

C:11

D:12

2、4,12,24,36,50,( )

A:64,

B:72

C:86

D:98

3、有30名学生,参加一次满分为100分的考试,已知该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5分,问不及格(小于60分)的学生最多有几人?

A:9人

B:10人

C:11人

D:12人

4、服装厂的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件上衣或7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现有66名工人生产,每天最多能生产多少套服装?

A:168

B:188

C:218

D:246

5、有一架天平,只有5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现在要用这架天平把300克味精平均分成3份,那么至少需要称多少次?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2019国考:每日一练(数量关系)

每日一练答案:

No.1:D

解析:第一步,标记量化关系“完成”、“完成”、“完成”。

第二步,设小明、小方的工作效率分别为x、y,由工作总量相等,可得4x+8y=6x+4y,化简得X/Y=2/1,则赋值小明、小方的效率分别为2、1,故工作总量为4×2+8×1=16。

第三步,设小方还需t小时“完成”工作,可得16=2×2+1×t,解得t=12小时。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第一次:小明工作4小时,小方工作4小时,小方再工作4小时;第二次:小明工作4小时,小方工作4小时,小明再工作2小时。则小方4小时工作量与小明2小时工作量相同,故小明完成任务需4+2+2=8小时。小明先做2小时后,还剩6小时工作量由小方做,则需12小时。因此,选择D选项。

No.2:B

解析:基本数列。原数列可转化为:1×4,2×6,3×8,4×9,5×10,(6×12),乘号后为合数数列。因此,选择B选项。

No.3:B

解析:第一步,标记量化关系“平均分”、“最多”。

第二步,总人数一定,要使不及格的人最多,则应使及格的人最少,即要使及格的人分数都为100分。设不及格的人数为x,根据“平均分”为85且总分数相等,可得100X(30—x)+59x=85X30,解得x≈10.98,故最多有10人。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若30人都满分,总分为100×30=3000分,现总分为85×30=2550分,少了450分为不及格所扣的总分。要想使不及格人数“最多”,则每个人所扣的分最少,即200-59=41分,则不及格有450÷41≈10.98人,故“最多”10人。因此,选择B选项。

2019国考:每日一练(数量关系)

No.4:A

解析:第一步,标记量化关系“为”、“最多”。

第二步,根据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要使生产的服装套数“最多”,则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数量要相同。由每人每天可以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比例为4:7,可知生产上衣和裤子的工人比例为7:4。

第三步,现有66名工人,则生产上衣的工人数量为66×[7÷(7+4)]=42,故每天“最多”能生产服装42×4=168套。因此,选择A选项。

解法二:由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且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件上衣或7条裤子,可知不管有多少工人,生产衣服的套数都应该是4和7的倍数,只有A选项满足。因此,选择A选项。

No.5:A

解析:第一步,标记量化关系“平均”、“至少”。

第二步,“平均”分成3份,步骤如下:第1次,在天平左侧放入30克的砝码,然后将300克味精分别放入天平两侧,使天平平衡,此时左侧有味精330÷2-30=135克;第2次,用30克和5克砝码称出135克中味精的35克,剩余的为100克味精;第3次,用100克味精作为砝码再称出100克,剩下100克,此时300克味精“平均”分成3份。

第三步,“至少”需要3次。因此,选择A选项。

解法二:步骤如下:第1次,先用30克和5克砝码称出35克味精。第2次,再将35克味精作为砝码,和30克砝码一起称出65克味精,此时已称出100克味精。第3次,最后用100克味精作为砝码称出100克味精,还剩100克,此时300克味精“平均”分为3份。故“至少”需要3次。因此,选择A选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