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知道江西爲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大家都知道,

“贛”是江西的暱稱。

“贛”是美麗的,

“贛”的內涵更是豐富的。

“贛”從何而來,

又有哪些內涵?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江西省商務廳王水平如何解讀!

贛 之 韻

王水平

(2017年12月22日)

中國的中部,長江的南岸,有一塊富饒美麗的沃土,是一個名叫江西又被稱為“贛”的省份。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公元733年,唐設江南西道,江西因此得名。在江西的南部,奔騰的章江和貢江合二為一,匯流前行,由南向北,縱貫江西全境,浩浩蕩蕩700多公里。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章江貢江匯成贛江,左章右貢合為“贛”字。從此,這個“贛”字便和江西分不開了,成為江西獨一無二的符號。贛江是江西人的母親河,滋養著的這片土地被稱作“贛鄱大地”。

有一個關於贛巨人的傳說,在《山海經》中曾記載:“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這個生活在贛南深山大谷裡的贛巨人,可能就是江西人的祖先。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說到江西人,還有一個稱謂不得不說,這就是“江西老表”

江西省委原常委、宣傳部部長劉上洋先生在《江西老表》一文中,對江西老表的個性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啟發之餘,我在想,古人造字是很有講究的,一般都有豐富的內涵。“贛”字由“立、早、夂、工、貝”組合而成,又與江西有著不解情緣,如果對“贛”字進行拆解,試著讀讀“贛”字中的韻味,或許也能從另一個側面,解讀不一樣的江西,解讀不一樣的江西人,解讀不一樣的江西老表。

贛之立

“贛”字當頭是一個“立”字。我想,這個“立”字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人。

立,就是要頂天立地,站得直、行得正。古人說,人要立於天地而不朽,要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能當表率;立功,就是要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就是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從古至今,許多江西人都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典範。德彰者,古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今有在蓮花縣鄉村幾十年如一日,為當地教育事業貢獻自己力量的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老阿姨。功赫者,僅宋朝一代江西人位居宰執大臣的竟達18人;來自江西的共和國開國將軍就有300多人,佔全國將帥總數的五分之一。言傳者,古有宋代理學家朱熹、心學開山祖陸九淵等,近有國學大師陳寅恪、翻譯泰斗許淵衝等。

還有一位大家,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他就是江西人的女婿——一代理學大師王陽明。這位大師在江西為官十餘年,早已成為地地道道的“進口”江西老表,他主張致良知,知行合一,講究道德和實踐的重要性;他在江西建功立業,政績斐然;他創立了心學,思想影響深遠。黃宗羲說:“陽明先生一生精神,俱在江右。”

一個“立”字就是江西老表做人的標尺,做人的座標。江西長期以農業文明為主,可是江西人卻能明事非,崇尚德,善立功,並且這些都化作在他們的品格和行動中。所以,當你和江西人相處時,你會感受到他們的溫順、謙和、勤奮,不會太張揚。他們絕對是非常熱情的,但又不像北方人來得那麼火烈,顯得內斂。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他們的純樸善良。

贛之早

在“立”字下面是個“早”字。這道理,就是人要勤奮拼搏,見勢早,綢繆早,敢為天下先。

一直以來,江西老表給人的印象,好像一直都不敢第一個吃螃蟹。其實,勤勞勇敢、見勢謀事也是江西人的特質。

宋代著名的江西布商陳泰,在春天把錢幣預付給農戶,夏秋時收回他們織的麻布,既獲得了充足的貨源保證,農戶也不愁生產資金和產品銷路,這種創新的包買商經營方式,成為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1927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發動了著名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隨後在江西井岡山開闢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1937年,國共兩黨在江西廬山共同發表抗戰宣言,標誌著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吹響了全民族抗戰的嘹亮號角,從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1969年至1972年,鄧小平同志在江西南昌新建區的一條小道上行走了三年,思索了三年,更加激發了他探索真理的勇氣。從“小平小道”出發,走出了一條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從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江西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福地”。

設計我國第一條鐵路的工程師就是江西人詹天佑,我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臺拖拉機就是江西人制造出來的。

今天,當共享經濟浪潮席捲全球,江西人——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憑藉敏銳的洞察力和敢為人先的勇氣,帶領滴滴發展成為引領交通變革的超級獨角獸企業,為世界共享經濟的發展貢獻了江西智慧、江西力量。還有新中國第一個億萬富翁張果喜、中國民營企業“第一股”的創始人熊建明、柔性顯示技術全球領跑者劉自鴻等,都是江西人。

贛之工

“贛”字的右邊有個“工”字,代表的是“工匠精神”。我想,細緻認真、追求卓越品質的“工匠精神”不正是江西人做事的準則嗎?

“工匠精神”強調執著、堅持、專注,對自己職業充滿熱愛,對工作任務既講究質量,又追求突破、追求革新。匠人是耐得住寂寞的人、肯刻苦鑽研的人。江西人的溫和性格,恰恰讓他們能夠在平凡的世界裡幹出一片天地,培養出精雕細琢的精神。江西自古以來相對平靜的環境,也讓老表們能夠專注執著地追求夢想。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最好的例證,就是江西景德鎮瓷器。景德鎮是一座有著近兩千年制瓷歷史的城市,從宋代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瓷器產業鏈。千百年來,景德鎮瓷器成為中華文明的一個標誌性符號,靠的就是一代接一代的手藝人對技藝的鑽研,對品質的追求。他們將傳承與創新融於一體,創造出的景德鎮瓷器科技性與藝術性兼備,成為中國古代開放文明的重要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成為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

從江西人中所看到的工匠精神,不僅是他們對於品質的追求,還有極其強大的創造力。當夜幕降臨,在江西省會英雄城南昌遊覽時,會看到贛江兩岸近300棟建築同時參與一場聲光秀表演,炫目多彩。這種燈採用的LED技術,在過去被西方國家壟斷。南昌大學江風益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十年磨一劍,經過長期鑽研,研發出的硅襯底LED技術,是除藍寶石、碳化硅以外的世界第三條藍光LED技術路線。該技術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讓中國站在了全球LED產業價值鏈頂端,江西人的工匠精神照亮了世界。

贛之貝

在“工”字下面有個“貝”,象徵著財富。江西人富裕嗎?也許不如江浙富甲一方。財富是來自於江西人內心的那份“和”,和氣自然生財。

江西有山有水,山是四季常青、鬱鬱蔥蔥,水從潺潺小溪匯成大江大湖,山水交相輝映。江西也不太有大的自然災害,未曾出現大的饑荒。優越安穩的自然條件,讓江西人內心祥和,慢慢地形成一種以和為貴的生活態度,這正是江西人的寶貴財富。

所以,跟江西人交朋友,大可以放心。他們忠厚老實,外粗內秀,接觸久了,就能發現他們的處世之道都帶著“和”的正能量。這種正能量體現在他們重視信譽、樂觀向上的幹事態度中。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江西人純樸、誠信,從來不曾落下什麼不好的名聲。江西商人就是最好的代表。歷史上,贛商被稱作“江右商幫”。他們走南闖北,經營著糧食、茶葉、布匹、藥材、木材等各類商品。贛商遵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義,公平守信、貨真價實是他們從商的基礎。正是因為誠信經商,才讓“江右商幫”把生意逐步擴大到全國各地。以“萬壽宮”命名的江西會館矗立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南亞,正是“江右商幫”公平守信的最好見證。“江右商幫”也成為中國古代實力最強商幫之一,縱橫四海900餘載。新時代的贛商更是以“厚德實幹、義利天下”的精神享譽海內外。

講究“和”的江西老表,帶著滿滿的正能量,這讓他們在生活中是開心樂觀的,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是積極有幹勁的。從江西這些年來的發展就能看出。雖然,過去江西在全國來說不算強,底子不算好。但是,江西人從來不洩氣,還是一樣勤勞,一年接著一年幹。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帶領贛鄱兒女砥礪奮進,邁出了“創新引領、綠色崛起、擔當實幹、興贛富民”新步伐,形成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探索了一條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江西實際的發展新路,保持了經濟社會強勁的發展勢頭,動能和勢能正在加速釋放,江西的主要經濟指標增幅躍升為全國“第一方陣”。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贛之章

立和早組合成一個“章”字。江西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美譽。歐陽修開創了北宋一代新文風;晏殊以詞著稱於文壇,風格含蓄婉麗;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朱熹的“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等,他們憑著對藝術的追求,創作了大量文學精品,為中華文明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在古代,江西就是傳說中的“詩和遠方”,外地人到了江西同樣是“詩興大發”。歷代文人墨客僅在廬山就留下了1.6萬多首詩詞。王勃站在南昌滕王閣上眺望,寫就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辛棄疾站在贛州鬱孤臺上揮毫,“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韓愈稱讚說,“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

贛之貢

工和貝組合成一個“貢”字。江西是一個盛產貢品和精品的地方。從漢朝開始,江西有著數不勝數的產品被選為“貢品”,南豐蜜橘、廣昌白蓮、萬載夏布、泰和烏雞、萬年貢米,等等。特別是瓷器、絲綢等物品成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貨物,在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閃耀著璀璨光芒。

“貢”字更有貢獻、奉獻、忠誠之意。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忠厚老實,也是江西人的一大特點。

江西的經濟貢獻卓著。在古代,有“無江西人不成市”之說。“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這是中國藥都江西樟樹的繁榮景象。特別是在北宋時期,江西成為全國經濟中心。江西是全國重要的糧食基地,連素稱富饒的江蘇一帶,都有“三日不見贛糧船,市上就要鬧糧荒”之說。明代江西所承擔的夏稅和秋糧總額居全國第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江西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從未間斷的糧食調出省。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江西的人丁興旺發達。在北宋時期,江西人口達到446萬人,佔當時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到了元代,江西人口達到1200多萬人,約佔當時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明清時期,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之說。

江西的文化厚重燦爛。江西是古代書院的起源地,可以說“江西書院甲天下”,歷代書院有1200餘所,數量在全國居首位。江西曾享有“朝士半江西”的美譽,為歷朝歷代貢獻了大量的高端人才。自唐至清,江西共考中進士11671名。其中,唐至五代,江西共考中進士76名;北宋時期,考中進士多達1729人。自唐至清,江西人任宰相28位、副宰相62位,二十四史立傳者500餘人。

江西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在革命戰爭年代,江西人民一心一意跟黨走,鐵心跟黨走,江西犧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5萬人,佔全國烈士總數的六分之一。長征途中每一公里就有一名興國籍戰士倒下。

贛之夂

“贛”字中還有一個“夂”(zhōng)字,不少人以為是反文旁,其實是折文旁。“夂”字的意思等同於終級的終,這告訴我們江西是一個有著終極智慧的地方,是一個適合參禪悟道的地方,是一個可以終老一生的地方。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終南山,既是對理想家園的美好描繪,更是基於江西好山好水好地方的真實寫照,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正所謂“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無論是程朱理學、陸王心學,還是南禪佛學、老莊道學都與江西有著不解的淵源。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中國儒家思想的哲學化、體系化,就是在江西這塊土地上最後完成的。南宋理學家朱熹在廬山重修白鹿洞書院,並在江西多地為官,著書立說,傳道授業。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間的著名辯論“鵝湖之會”就發生在江西。

中國禪宗文化就是在江西定型並開枝散葉。晚唐時期,中國禪宗發展為“五家七宗”,其中溈仰宗、曹洞宗、臨濟宗、楊岐宗、黃龍宗等五宗在江西發源、發展、定型並向海內外傳揚。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中國道教文化在這裡發源和傳播。張道陵在江西龍虎山修道大成後,創立了道教正一派。從第四代天師張盛開始,歷代正一派天師都華居江西,修身養性,龍虎山也因此被譽為“千年道教祖庭”。

贛中幹

“贛”中蘊含著“幹”,就是要肯幹、敢幹、能幹、實幹,這與江西人“踏實肯幹、擔當實幹”的個性相契合。

肯幹,就是在崗在位在狀態,甩開膀子拼命幹。

敢幹,就是敢闖敢試敢創新,解放思想大膽幹。

能幹,就是具有獅子率隊的狠勁、燕子壘窩的恆勁、螞蟻啃骨頭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拼勁。就是要善於破解難題、辦成大事。

實幹,就是求真務實較真幹,善做善成紮實幹。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實幹才能興邦,實幹才能興贛。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徵程,更需要我們江西人具有幹事創業、建功立業的衝勁,需要我們江西人具有見勢謀事、敢為人先的勇氣,需要我們江西人具有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需要我們江西人具有包容寬厚、和氣生財的品質,需要我們江西人具有追求夢想、書寫華章的才情,需要我們江西人具有艱苦奮鬥、忠誠奉獻的激情,需要我們江西人同心協力、共同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的美好家園。

就是這麼一個“贛”字,有太多的韻味。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章貢合流的贛江哺育著這片魚米之鄉,章貢組成的“贛”字意喻了江西人做人的風格、做事的態度、生活的心態。雖說獨特的贛文化造就了江西人的溫和,但同樣教會了大家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

贛江之水,滾滾向前,我相信贛鄱大地在新時代江西人的努力下將會變得更美更麗!

(作者單位:江西省商務廳)

終於知道江西為啥叫“贛”?這位廳長說得最透徹!

江西日報12月22日B02版刊發江西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水平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